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房地产月报:房价企稳吗?(202506)

0
分享至


文:泽平宏观团队

6月13日,国常会提出,“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6月4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拟支持20个城市:北京、天津、唐山、包头、大连、哈尔滨等。2024年我国首次启动城市更新示范工作,本次第二批城市更新行动评审后,城市更新队列扩围,共计35城被纳入。

此次财政继续支持,体现中央对城市更新的重点保障,我国城市更新正进入高维度、高密度政策支持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我国现阶段扩内需、稳投资、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在解决就业、促进楼市去库存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6月12日,广州发布《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优化房地产政策,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等。

广州是一线放松力度最大的城市,限制性措施全面取消,但从效果看市场尚未企稳。从2024年9月广州全面放开限购,11月开始陆续推出购房可落户、全市范围内“收储”、取消普宅标准以及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到2025年6月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等。

广州之后,北上深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房地产政策正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过热。

5月,楼市成交分化,其中核心城市新房结构性回暖,二手房市场处于“以价换量”调整阶段,三四线城市有价无市、还在深度调整。5月,3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13.3%、同比-2.5%,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20.5% -10.8%-2.4%,其中,北上广深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22.2%、15.5%、33.4%、3.5%。1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15.2%、同比-2.8%。其中,北京、深圳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为9.5%、 18.6% ,杭州、成都、苏州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2.3%、-0.1%、3.9%

考虑到多数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仍处高位,居民购买力、信心不足,叠加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政策仍需继续加码。

从当前房地产投资等指标看,房地产市场下滑显著拖累经济、消费、就业和地方财政。房地产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当前楼市的政策应从被动放开转向全面主动提振。

当前三招可救地产:

1)组建5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银行收储用于保障房,利率要低、期限要长、规模要大、分配要公平。同时,严控增量,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停止新增用地出让。

2)降低利率和税费。持续降息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配合降低相关税费、中介费等减少购房成本,减少购房者负担。

3)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广州已全面放开,后续其他一线城市也应该逐步全面放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对于生育家庭,给予住房生育补贴。

长期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为核心,可以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相信经过实质有力措施,房地产一定能避免硬着陆,实现软着陆,为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风险提示:部分城市统计数据缺失。

目录

1 月度观点:城市更新名单扩容

2 房地产销售:五月楼市成交平稳,降息后新房成交结构性回暖

3 土地市场:“控量提质”,核心城市高品质地块频出

4 房企经营表现:百强房企销售、拿地企稳,融资热度略低

5 行业政策追踪:供需齐发力,持续放松稳定市场

6 当前楼市的两大制约因素:收入就业预期、房价预期

7 三招可救地产:组建5万亿住房银行收储、持续降息、全面放开限购

正文

1 月度观点:城市更新名单扩容

2025年6月4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本次拟支持的20个城市为:北京、天津、唐山、包头、大连、哈尔滨、苏州、温州、芜湖、厦门、济南、郑州、宜昌、长沙、广州、海口、宜宾、兰州、西宁、乌鲁木齐。2024年我国首次启动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确定石家庄、太原、沈阳等15个城市作为首批补助对象。本次第二批城市更新行动评审后,城市更新队列扩围,共计35城被纳入城市更新行动中来。

本次城市更新财政支持,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扩大。根据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10亿元、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与第一批城市补助上限基本持平。2025年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除四项城市更新重点工作外,还可以用于城市更新机制建设相关支出,包括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等,促进城市存量资产盘活。


2025年财政补助城市名单中,西部、东北城市占比提升。1)两轮补助城市名单无任何城市重叠,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是年度性评选,每年选择不同城市,以求扩大城市更新范围。2)2025年补助城市分布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分别占45%、20%、25%、10%。东部为主导,但西部、东北部比例提升;2024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占比分别为47%、27%、20%、6%。

各地方获得中央财政城市更新支持资金,有助于释放居民改善购房需求,推动楼市平稳健康发展。1)通过竞争性选拔、差异化补助,激活地方政府城市更新动力,有效激励各地加大力度推动城市更新。2)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项目,一般同时要求地方财政配套一定比例资金。部分项目还会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杠杆效应。3)通过区域差异化补助、定向投放等方式,实现了中央财政对城市更新发展方向的精确引导,起到全国示范意义。

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国经济潜力大,只要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就有望把经济推向复苏,房地产止跌回稳,股市繁荣发展,民营经济信心提振,新质生产力突破。

2 房地产销售:五月楼市成交平稳,降息后新房成交结构性回暖

从销售看,“926”后,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核心城市销售企稳。5月,楼市成交整体延续企稳走势,6月房企年中冲刺将至、营销预期加码,预计楼市将阶段性回暖。

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首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5年3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稳住楼市”写进总体要求等。2025年5月,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5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3.5%,1年期LPR为3%,均较4月下调了10基点。

2025年5月核心城市新房结构性回暖,二手房市场处于“以价换量”调整阶段。5月,3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13.3%、同比-2.5%,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20.5% 、-10.8%、-2.4%,其中,北上广深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22.2%、15.5%、33.4%、3.5%。1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15.2%、同比-2.8%。其中,北京、深圳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为9.5%、 18.6% ,杭州、成都、苏州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2.3%、-0.1%、3.9%,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表现优于次核心城市。




一系列政策驱动成交回暖,但城市间市场热度分化明显。我们综合各城市房地产成交面积、套数、同环比变化幅度、库存等月度数据,构建“重点城市房地产成交热度指数”,并对样本城市进行划分:

分梯队看,2025年一季度及4、5月,第一、二梯队的城市成交恢复较快。

第一梯队:市场热度最高,主要由核心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构成,代表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主要原因为:

1)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基本面强劲、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创造一定规模的购买力群体。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杭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深圳,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等,均为城市群核心城市,且获得国家战略层面的有力支撑。2024年上述城市GDP总量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同时,金融、科技、互联网等高附加值产业在城市内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效应,如北京中关村、上海陆家嘴、深圳南山科技园等,已发展成各自城市的产业地标与经济引擎。

2)人口持续净流入、人才吸引力排名位居全国前列。例如,2010-2020年深圳、杭州、成都年均新增常住人口分别为72万、32.4万、58.2万人;2021-2023年,分别年均新增5.4万、10.6万人,居全国前列。同时,根据我们发布的《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和《95后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上述城市均跻身全国前十。

第二梯队:市场热度较高,主要由区域中心城市构成,代表城市为广州、南京、苏州、武汉等。主要原因为:

1)经济基本面较强,特色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广州、苏州、南京、武汉GDP均跻身全国前十。以苏州为例,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交通网络极为发达,并与上海等重要经济中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苏州能够充分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辐射与转移,进而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汇聚。另外,苏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更是其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柱。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关键领域,已经成功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2023年苏州位居全国城市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二位。

2)人口持续流入,特色产业吸引相关领域人才。例如,2010-2020年,广州、苏州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20万人,2021-2023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0.8万、5.5万人,长期人口持续净流入。同时,在我们发布的《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和《95后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中,上述城市均跻身前15,人才持续集聚。

第三梯队:市场热度一般,主要由中西部省会、强三线城市构成,代表城市为郑州、天津、长沙、无锡等。主要原因为:

1)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上水平,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如天津制造业以及港口经济是其经济支柱;长沙凭借工程机械以及文化产业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城市虽都拥有各自的特色产业,然而经济与全国排名前列的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吸引省内或周边人口,但人口流入速度趋缓,人才吸引力弱于沿海城市。例如,2010-2020年,郑州、天津、长沙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39.7万、9.3万、30.1万人;而2021-2023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3.3万、-4.5万、13.7万人,天津人口流出。同时,由于产业基础弱于第一二梯队城市等,在《城市吸引力排名:2024》中,上述城市位列全国前50。

第四梯队:市场热度偏弱,主要由弱二线、三四线城市构成。主要原因为:1)经济发展相对偏弱,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2)人口流失,人才吸引力弱,青壮年外流至省会或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

从库存和去化周期看,5月市场因成交企稳等影响,部分能级城市去化压力环比较4月下降。5月,13城新房累计库存(可售面积)略有去化,为7185.2万平。13城新房去化周期同样环比下降,较上月下降0.12个月。分线看,一、二、三线城市去化周期分别为12.2、10.2、21.3个月,较上月分别变化-0.1、+0.1、-0.46个月。



2025年“金三银四”整体平稳,“红五月”的到来为楼市回暖注入一针“强心剂”。回顾5月,新房市场结构性回暖,核心城市新房市场表现更佳,二手房市场处于“以价换量”调整阶段。各能级城市去化压力受去化加速影响略有下降,整体压力处于本轮周期较优水平。

展望6月,房企年中冲刺将至、营销预期加码。且在本轮降息政策出台、“去库存”等政策持续发力下,预计楼市将阶段性回暖。全国市场分化趋势延续,核心城市有望迎来阶段性销售提振,全国库存去化有望继续加速。

3 土地市场:“控量提质”,核心城市高品质地块频出

继4月土地供应、成交环比持续缩量后,5月土地市场成交延续量缩价涨态势。土地市场继续缩减土地出让规模,有助于加速行业去库存进度。各地方对土地市场“控量提质”的调控思路已经愈发明确,5月百城土地平均溢价率达到了5.1%,其中一线城市平均溢价率达到6.4%,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成交了多宗高溢价地块。

从土地供应看,整体看,在4月土地供应量回落背景下,5月百城供应土地数量、建面环比分别微降、持平,分别变化了-5.5%、+0.6%;同比依旧保持下降缩量趋势,分别变化了-8.8%、-9.0%。全国土地供应较去年有所下降,土地供应数量、面积分别仅为2024年月均水平的79.2%、73.8%。分线看,一线城市供应土地规划建面环比-43.1%,同比-14.2%;二线城市环比-1.6%,同比-12.9%,;三四线城市环比7.2%,同比-6.0%。



从土地成交看,整体看,5月百城成交土地建筑面积8883.4万平方米,环比+11.6%,同比-6.0%;成交土地总价1137.6亿元,环比-26.1%,同比+1.7%;成交楼面均价1281元/平,环比-33.7%、同比+8.3%;土地溢价率5.1%,环比下降4.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分线看,成交规模方面,各能级城市数据均有不同程度回调,一线城市成交面积为681.3万平米,环比+41.8%,同比+70.3%;二线城市成交3208.3万平米,环比+12.8%,同比+16.9%;三线城市成交4993.8万平米,环比+7.6%,同比-20.9%。成交价格方面,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成交楼面均价分别为3305、1574、 816元/平,环比-39.1%、 -49.1%、-5.3%。成交土地溢价率方面,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为6.4%,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二线、三四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为6.6%、2.8%,环比变化-6.8、-2.3个百分点。



展望6月,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土地供应将继续维持稳定区间内的适度水平,各地方土地供应延续“控量提质”核心思想;土地成交热度分化仍会继续,在土地优质地块供应和房企销售预期的共同促进下,6月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成交行情有望持续向好。

4 房企经营表现:百强房企销售、拿地企稳,融资热度略低

5月,百强房企销售延续企稳态势,成交环比4月基本持平。其中,Top10国央企销售保持相对强劲,部分民企则保持了一定拿地强度。

1)销售

2025年5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945.8亿元,环比+3.5%,同比-8.6%。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1-5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3127.5亿元,同比为-7.1%。

2025年5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变动出现一定分化。根据克而瑞数据,TOP3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为95.3亿元,同比+5.3%。TOP10、TOP2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TOP100房企的门槛为22.5亿元,同比持平。

分企业性质看,国央企销售持续强劲,2家民企入列TOP10榜单。根据克而瑞数据,5月保利发展继续稳居榜首位置,前五月销售操盘金额1068.1亿元,绿城中国、中海地产销售金额分别为964.4亿元、858.6亿元,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位居第四、第五位,销售额为772.5亿元、638.0亿元。此外,建发房产、万科地产位于五百亿阵营,销售额分别为558.7亿元、532.3亿元,华发股份、越秀地产、滨江集团位于最后三个TOP10位次,销售金额分别为427.5亿元、365.0亿元、349.8亿元。


2)拿地

5月重点房企土拍热度持续,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增幅扩大。从拿地总额来看,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TOP100企业5月拿地总额443.9亿元。从累计拿地看,2025年1-5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4051.9亿元,同比增长28.8%,增幅较4月扩大2.2个百分点。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四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TOP10,其中在南京、成都均为TOP3;绿城在苏州、杭州等城市均为TOP3;华润置地在北京、成都均为TOP3,头部企业聚焦核心城市加大力度补仓。

3)融资

从房企融资看,2025年5月房企境内信用债发发行金额明显下滑。境内信用债发行方面,5月,房地产企业发行信用债合计24支,发行金额合计195.6亿元,发行金额环比-61.9%,同比-15.6%。其中,“住发2优”发行规模最大,发行面额32.98亿元。5月净融资额持续为负,缺口较上月扩大至-156.02亿元。

从房企性质及融资方式看,企业性质方面,5月,地方国企、公众企业、央国企的发债规模分别为140.6、15、40亿元。保利、建发、苏高新和中海宏洋等优质房企发债活跃。债券类型方面,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占据主要的规模,合计为85亿元;公司债发行规模为40.3亿元,两者合计占5月发债规模的64%。



5 行业政策追踪:供需齐发力,持续放松稳定市场

中央层面:5月,在“止跌回稳”基调下,政策加码方向更加精细化,打好“供需”组合拳。

供给侧方面,国务院、住建部推动“城市更新”建设继续发力。5月1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职责分工,持续推进城市更新;6月4日,财政部、住建部开展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拟支持的20 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包头、大连、哈尔滨等。6月13日,国常会提出,“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需求侧方面,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较24年末回升。5月30日,央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5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同比增长0.04%,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6197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9万亿元,同比下降0.8%,增速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144亿元。


地方层面:多地发布“好房子”建设配套政策,或推出契税减免、购房补贴等提振楼市“组合拳”。

福建、广东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创新机制,以“好房子”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5月21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提出,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健全县域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系统推进好房子、好社区建设,完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和供应机制。鼓励因地制宜采用发放购房补贴、优化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商品房收储、房票等形式支持进城农民购房,保障住房需求;6月3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0部门联合制定《福建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行动方案》,旨在加速“好房子”建设,助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5年,福建将试点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既有住房更新改造“好房子”项目,新建商品房试点不少于20个,老旧住房更新改造与保障性住房试点各不少于6个。

“组合拳”政策支持购房方面,广州已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珠海、重庆提供“以旧换新”购房补贴,强化居民购房能力,帮助修复市场信心。6月12日广州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市消费市场活力,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共提出33条行动措施,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5月7日,珠海鼓励住房“以旧换新”,对参与住房“以旧换新”的居民,按照新购住房网签价格的1%给予购房专项补贴,单套住房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5月8日,成都拟加大贷款支持公积金缴存人购买和租赁保障性住房。购买保障性住房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15%,最高贷款额度上浮50%;5月30日,重庆发布《关于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通知》,对在中心城区新购住房且1年内出售原住房的,给予新房1%房款补贴,对中心城区新购140平以上住房的,给予总房款0.5%的补贴。


6 当前楼市的两大制约因素:收入就业预期、房价预期

1)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居民就业收入预期不稳。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略超预期,但恢复基础仍待稳定。2024年中国GDP实际增速5.0%,低于1978-2008年高速增长期的平均增速9.8%,但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为5.4%,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

居民对未来就业、收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2025年4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对未来的收入、就业预期环比分别-2.6%、-1.1%,同比分别为-1.7%、-6.7%。因就业、收入预期处于波动,居民倾向减少投资、消费,增加存款、降低负债,从而选择提前偿还存量贷款。

2)资产价格下降预期尚未扭转,居民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支付能力减弱。我国住房资产占家庭资产比重较高,2023年中国家庭房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约60%,高于英国的50%、日本的38%、美国的28%、德国的25%。楼市近三年持续下滑,一二线城市房价平均跌幅约30%,远郊区和三四线房价几近腰斩。房价下跌一方面使得家庭资产面临收缩困境,制约居民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当前需求大多处于观望阶段。



7 三招可救地产:组建5万亿住房银行收储、持续降息、全面放开限购

短期看,三招可救地产。

1)组建5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银行收储,利率要低、期限要长、规模要大、分配要公平,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地方政府获得商业银行资金后支付给房企,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一举多得,解决地方财政、开发商现金流、居民“烂尾楼”的问题,同时解决新市民的住房保障体系,将起到各界拍手叫好的效果。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方向是对的,但3000亿资金规模较少,1.5%的资金利率叠加配套融资和运维成本,总体成本较高,地方收购动力不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完善。

利率方面,当前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年利率1.5%,建议降至1.5%以下,让国企收储的收益能够覆盖成本;

期限方面,当前设立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期限1年,可展期4次,考虑到保障性住房项目期限长、回款期限长达15-30年,因此收储相关资金期限要与项目回收期匹配;

规模方面,3000亿元或是初步尝试,政府收储模式是解决房地产困境的有效路径,未来需持续加码,我们认为要将全国住房去化周期压缩至18个月内,所需的资金总量要加码至5万亿;

监管方面,收储来的商品房定位为廉租房、保障房,要强化公平分配和兜底作用,保障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需求。(参考)

同时,严控增量,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停止新增用地出让。2024年自然资源部规定:各地方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根据本年度内盘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积(包括竣工和收回)动态确定其新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积上限,政策需加码。

2)持续降息,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配合降低相关税费,减少购房成本,为居民减负,并通过降准等降低银行负债成本。LPR下降、加点部分下降导致此前房贷利率与新增购房利率差距较大,随着各城市相继取消或下调房贷利率下限,叠加LPR下调,新增房贷利率步入“3时代”,新增贷款和存量贷款利率利差走阔,无形中增加了居民贷款压力。为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可以通过定向降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等方式进行配合。

调降方式,上一轮方式是变更合同条款,调降加点部分,本轮调降是否可跨行“转按揭”等仍待具体方案出台;

3)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二线城市已基本全面放开,一线城市也应该渐近全面放开。广州已经全面放开,后续深圳、上海可以全面放开限购,北京可以先放开五环外和大户型的限购。以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房地产发展阶段变了,应该尽快调整此前的收紧措施,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当前房地产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过热,当前正是放松限购的良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对于生育家庭,给与住房生育补贴。

长期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为核心,可以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4岁素人七七爆火!长得像谢霆锋张柏芝女儿,街拍曝光于正已出手

14岁素人七七爆火!长得像谢霆锋张柏芝女儿,街拍曝光于正已出手

娱乐圈圈圆
2025-07-13 09:05:08
原本是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却被电视剧强行洗白,简直荒唐

原本是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却被电视剧强行洗白,简直荒唐

不八卦掌门人
2025-07-12 22:02:06
“俄乌战争”只剩垃圾时间,各国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俄乌战争”只剩垃圾时间,各国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寻途
2025-07-10 20:34:30
卡米拉太唏嘘:病魔缠身20年,查尔斯也病了,再无力和威廉争斗

卡米拉太唏嘘:病魔缠身20年,查尔斯也病了,再无力和威廉争斗

缘缘人生观
2025-07-13 19:03:01
这才是林彪的本来面目

这才是林彪的本来面目

壹贰叁的壹
2025-07-07 10:07:55
猥亵者被拘10天!女律师拼车遭遇猥亵写备忘录求助司机:开始不敢吭声,怕他有凶器

猥亵者被拘10天!女律师拼车遭遇猥亵写备忘录求助司机:开始不敢吭声,怕他有凶器

红星新闻
2025-07-13 15:39:24
中俄为啥不结盟?俄专家坦言:中国拒绝与俄结盟,原因有3个

中俄为啥不结盟?俄专家坦言:中国拒绝与俄结盟,原因有3个

林子说事
2025-07-06 08:03:42
车龄10年的燃油车,基本都会出现这三种情况,但车企从来不说

车龄10年的燃油车,基本都会出现这三种情况,但车企从来不说

全金猫眼
2025-07-13 07:55:03
炮击金门决策内幕:林彪粟裕激烈争论,毛泽东的绞索战略揭秘

炮击金门决策内幕:林彪粟裕激烈争论,毛泽东的绞索战略揭秘

灿烂夏天
2025-07-13 12:45:41
点了20单外卖,其中17单“0元购”......周末外卖大战,你薅到羊毛了吗?

点了20单外卖,其中17单“0元购”......周末外卖大战,你薅到羊毛了吗?

极目新闻
2025-07-12 21:15:10
广州一套步梯8楼的老房子拍卖,被15人抬价346次后304万高价成交

广州一套步梯8楼的老房子拍卖,被15人抬价346次后304万高价成交

天天话事
2025-07-13 18:21:25
“别再假装喜欢女儿了!”普通家庭的女儿,就是这样被养废的

“别再假装喜欢女儿了!”普通家庭的女儿,就是这样被养废的

婉秋聊育儿
2025-07-11 21:27:06
宝马新X3,不到25万了

宝马新X3,不到25万了

财天COVER
2025-07-13 10:43:50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提醒:高温宁愿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提醒:高温宁愿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逍遥史记
2025-07-05 10:38:05
福建省政协研究室主任黄国剑担任福建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领队

福建省政协研究室主任黄国剑担任福建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领队

澎湃新闻
2025-07-13 20:30:28
CBA土豪!媒体人爆料上海队交易筹码明细 千万级现金+选秀权

CBA土豪!媒体人爆料上海队交易筹码明细 千万级现金+选秀权

胖子喷球
2025-07-13 16:49:47
伊朗正式订购40架战机后,美方深夜发声,敦促中国审慎考量

伊朗正式订购40架战机后,美方深夜发声,敦促中国审慎考量

智观科技
2025-07-10 23:51:03
没想到,67岁德高望重的赵本山,如今因为给杨少华送花圈引发争议

没想到,67岁德高望重的赵本山,如今因为给杨少华送花圈引发争议

坊闻本尊
2025-07-12 22:26:58
至今未嫁人的6位央视女主持,各有各的心酸,最大已59岁

至今未嫁人的6位央视女主持,各有各的心酸,最大已59岁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7-13 08:57:03
冯巩未参加杨少华葬礼被嘲讽人品差,其实,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冯巩未参加杨少华葬礼被嘲讽人品差,其实,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小嵩
2025-07-13 21:20:46
2025-07-13 23:31:00
泽平宏观展望 incentive-icons
泽平宏观展望
科学专业的财经,实战经济学
49文章数 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8大新盘曝光!2025下半场,广州主城开卷厮杀!

头条要闻

媒体:若辽宁舰访俄 俄罗斯人又将不惜代价要拥有航母

头条要闻

媒体:若辽宁舰访俄 俄罗斯人又将不惜代价要拥有航母

体育要闻

杨瀚森两战20+9+8 隔扣成最大亮点

娱乐要闻

38岁何洁近照曝光,与老公用餐甜蜜

财经要闻

宗馥莉被三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

科技要闻

Grok正式登陆特斯拉 "脱缰模式"让车主上头

汽车要闻

小米YU7深度试驾: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8大新盘曝光!2025下半场,广州主城开卷厮杀!

家居要闻

生活憧憬 自由浪漫之境

教育要闻

镇中学霸双胞胎,分别被清华和上交录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金正恩:朝鲜愿无条件支持俄罗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