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经常会想该如何短暂“逃离”一成不变的日常。
于是,从“人生是旷野”到“20分钟公园效应”,从“去班味”到“城市微度假”……各种向外探索的生活选择,成为了当代都市人寻求情绪疗愈的和情感补偿的主要方式,也让作为容纳生活方式主要场景的城市,衍生出更多的有机空间。
在西安高新,寻找更Chill的生活
想要深度理解城市中流行的生活方式,首先需要探寻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对于西安来说,1316.76万的常住人口是构成特大城市的底色,而8.94万人的增量,则代表着未来城市生活更多可能性的注入。
向上生长的城市界面
尤其是作为人口主要流入区域的高新区,目前已有超过130万人在这里扎根,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各具特色的娱乐生活方式,让生活于高新的人们,都能用最少的时间成本来获取更Chill的城中度假体验。
比如因为地缘优势,秦岭北麓作为千百年来的严选之地,如今更是成为高新人城市微度假主要目的地之一。穿行过沣峪口之后,是净业寺的幽静庄严,也是分水岭上分割南北的壮阔与秀美,更远处的冰晶顶、南五台,同样用险峻壮丽撩动着心弦。
但对于想要寻找生活突破口的他们来说,“进山”二字所包含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体验风光,更是行走在山野间时短暂的忘怀。
同样承载着高新各种各样生活向往的,是近些年后来居上的梁家滩湿地。不论是起伏如波浪的草甸,或是深潭与浅滩的自然错落,都让这片依托沣河生态的“绿野仙踪”,成了热门的带娃露营目的地,甚至在网络上有了“西安阿勒泰”“西安小瑞士”的别称。
梁家滩湿地
而深入高新之中,被大小公园所包围的城市界面则呈现出另外一种生活氛围。作为西安的经济引擎,除了产业的轰鸣和经济的快速流转外,高新的城市空间中也正在冒出更多绿意,规划中的大小公园正有序落地,为忙碌生活提供了休息场所和放松空间。
而微度假的需求,在高新区也有了更明显的增加。这背后自然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倒逼着人们对自我空间的重视,他们恨不得带上帐篷就下楼,在忙碌生活中占据一方小小天地,与三五好友分享日常点滴,在第三空间里短暂逃离工作与生活。
寻找都市中的精神后花园
城市微度假为什么火?其中原因自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群体,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根据公开数据可知,相比于三年前中国人主流的娱乐方式来看,逛公园、City Walk、骑行、徒步等更关注“走出去”的娱乐方式,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其中“逛公园”的增长率就高达226%,City Walk也有218%,其他几种也都有超过一倍的增幅。
城市中City Walk的人们
这些数据都在说明,不论是从市场层面还是消费层面,都市人休闲娱乐方式的迭代,都在向更注重生活、注重体验和快乐进发。当生活细微之处发生改变后,所触及到的,就不光是社交、出行和消费场景的变化,更是会对所处空间,即城市的开发进程产生影响。
比如高新区就因为高精尖产业的聚集,网罗了许多科技高知人才,也正是因为他们想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感,才加速了摩天大楼和工业厂区旁,城市绿地及商业场所的相继成型。
高新城市绿廊
而当我们从更高处俯瞰高新的生活图景时,可以发现在一众提供生活出口的城市绿地之中,也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项目——中建·轨交·山海境,用其独特的空间语言,让城市、公园、生活三者之间有了更亲密的结合关系,也让高新的生活美学有了新的诠释。
比如在中建·轨交·山海境前不久开放的约2万㎡实景交付区中,就采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来打造生态系统,与松弛有度的高新区城市空间规划相契合,尤其是让本就寸土寸金的丝路软件城,有了极为稀缺的城市绿地资源,加速区域界面实现升维。
当然,早在中建·轨交·山海境开发初期,在落地TOD开发的同时,就在深度思考着如何拉近城市与生活的距离,让园林场景成为生活空间的外扩,如今在历经数年的土地开发和产品打磨后,这一项目也在为西安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
中建·轨交·山海境项目内实景
高新森系生活,从这里开始
其实这种将公园城市的开发愿景融入到发展细节的逻辑,正在当下的语境中催生出更多因地制宜的改造案例。
在西安的城市界面中,已经有了很多各种形态各异的城市景观,正在用自身的特性,为周边社区的生活半径、人群的生活尺度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昆明池与高新同框
比如有大明宫这类大型遗址公园承载市民出游、活动展演等功能,有灞河左岸这类滨水绿廊与原有生态相融合带来视觉的多重提升,还有昆明池这种特色水景场所承接全市假日出游,甚至在幸福林带、红旗铁路公园这种长线公园中,串联起不同区域的生活选择。
在中建·轨交·山海境项目中,这种逻辑更是得到了十分具体的落地。
当漫步在中建·轨交·山海境的园林之中时,你的第一印象或许只有“宽阔”可以形容。用超过2万㎡的中央公园和约160m的楼间距所围合的空中“莫奈花园”,不仅是高新区内稀缺,更是全市范围中难得一见的园林尺度。
中建·轨交·山海境项目整体效果图
从项目整体规划来看,作为高新区内罕见的约235.75亩大盘,项目规划园林面积高达180亩,用大约76.35%的占比,拉高了社区户均园林享有率,也让曾经需要远行方可实现的诗意生活方式,变成单元口、家楼下的日常。
尤其是别具一格的楼栋布局,更是进一步放大了项目中的园林尺度。中建·轨交·山海境依次将19栋住宅和1栋写字楼铺开在项目南北两侧,最大的楼间距达到了160m,大约是普通社区的4倍,最短处甚至也有70余米,保证每一栋楼的采光和视野。
中建·轨交·山海境超大楼间距实景
足够大的画布,也让中建·轨交·山海境有了足够的舞台施展其造景能力。借用山水比德之手,项目以“五重归家礼序+五境空间布局”来重构园林,打散糅合在生活场景的细微中,描绘一副全新的立体森屿生活社区,也让人们对森系都市生活的想象有了具象化承载。
所以在项目的园林中,点缀有适合蹦床、网球、滑板等运动健身的场所,有提供给亲子、邻里及好友的露营草坪,也有为社区音乐节、小剧场、周末集市和露天电影等活动预留的空间......让所有汇聚在这里的生活方式,都有得以落地的场景。
项目园林中可随时满足各种生活需求
除此之外,中建·轨交·山海境也在深度挖掘都市生活方式的细节延展。
基于都市养宠的社交需求,特意在园林中开辟人性化分区的萌宠乐园;基于不同年龄层次生活需求的差别,打造全龄友好的活力空间,以及儿童冒险空间、康养疗愈花园等;用林荫艺术花海等三大艺术会客厅,来满足居住者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同时散布于园林中的5处架空层空间、大约1000m+650m的双重活力跑道、酒店式归家大堂等职能空间,为空间赋予更多实用职能的同时,也让每一种生活想象都有了绽放的保障。
项目园林中跑道
可以说,中建·轨交·山海境用如此高园林和视野标准所营造的,不仅仅是一处城市绿地的精彩呈现,更是一次对高新生活叙事的更新。而这种对生活的重新塑造,也体现在项目之外的资源汇集上。
作为由央企中建东孚、中建丝路、中建新疆建工与国企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匠造的TOD综合体项目,中建·轨交·山海境是西安首个以站城一体化为基底开发的TOD综合体项目,周边正形成“地铁+公园+商业+教育”的多元交融生态。
中建·轨交·山海境园林内效果图
比如交通层面,项目周边就有规划中的3号线西晁站和12号线,及已开通运营的西安高新云巴;而教育层面,项目自建一所约2400㎡的十五班制幼儿园,也有高新十九小学(高新五小名校+)、高新第四初级中学(高新一中第一分校)、高新第十八小学等优质资源环伺……
对于西安而言,房屋价值的回归早已成为必然,对于居住空间更深层次的开发,也体现在精神、需求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追求“好房子”的大环境中,市场和购房者更需要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一个展开生活的空间。
中建·轨交·山海境项目整体远眺效果图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建·轨交·山海境的一步步落地,央国企的共同加持也将会为高新、为西安的城市界面多元发展,贡献出时代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