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日本回国。
从博多车站到福冈机场的穿梭巴士,门口站着一个小哥,胸口挂着一个牌子,他的职责就是介绍巴士出发时间,以及支付方式,他说:各种IC卡(西瓜卡、ICOCA)、各种信用卡、以及手机支付,都可以。
我刚好IC卡金额快用完,又不想为了一点点钱刷卡,正好还剩下几个硬币,于是,我问他:投币可以吗?
他犹豫了一下:实在不行,付现金也可以。
我仔细一想,任何支付手段都可以,也就是说,这段介绍完全多余,说了个寂寞。
小哥介绍的时候,面无表情,一副生无可恋的状态,语气就像一个机器人。他也知道,自己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但公司领导要他做,他也不得不做。
他的英语口音非常好,尤其是R的发音,很标准,一点都不像日本人,正好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 客人也不多,我就借机跟他聊了一会儿。
原来,这家伙是从美国留学回来,虽然不是什么名校,也足足在美国待了四年,所以,英语非常流利。
我掐指一算,美国留学,一年最少也要100多万人民币,四年500万打底,他父母在日本,也算有钱人。
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就业率的确很高,但背后也有难言之隐。低阶的工作,比如餐厅跑堂,酒店搞卫生,有外劳,他们更能吃苦,工资要求也更低。高阶的工作,需要技术和经验,年轻人也不能胜任。
我看到一个日本航空地勤的招聘启事,新人到手薪水,居然只有1万人民币。我还遇到几个华人社员,他们对我说,普通私营企业,新人到手的薪水,还不到一万。当然,公司提供交通费和住宿费,即便如此,不到1万的薪水,在高物价的日本,生活也是紧巴巴。
至于体力活,收入确实更高,比如,工地搬砖、送外卖、跑快递,开出租车,年轻人又嫌累嫌苦,不愿意干。
近几年,日本创新乏力,高科技领域,逐渐被中美甩开。以前高薪的制造业科技岗位,也越来越少。于是,日本把希望寄托在旅游业上。这两年,日本旅游业的确红火,无论大城小镇,所到之处,满大街都是外国游客。
而旅游业是一个低技能产业,虽然相对轻松,普通岗位收入不高。日本年轻人,高不成低不就,留学回来也只能干这种工作。
前段时间,西部某燃气公司的一则录用名单掀起网友热议。该公司录用的3名抄表工学历居然这么高,其中一位是北大本科毕业,一位则是爱丁堡国际大学研究生!
有人扫楼抄表,有人街头举牌,东亚各国的年轻人,都面临着类似的窘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