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富商89年买下3座别墅,28年后回国一看,当场愣在原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不可能!”李建华站在黄浦江边,手里的房产证抖得厉害。

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出租车司机在催促:“你到底下不下车?”

李建华没有回答,只是死死盯着远处那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

28年了,他终于回到了这里,但眼前的一切却让他彻底愣住了...



01

1989年的上海,春寒料峭。

富商李建华裹紧了军大衣,站在黄浦江边的一片农田里。

远处零星散布着几栋半建的房屋,更远的地方还能看到农民在田里忙活。

“李老板,您真的要在这里买房子?”身边的中介小王有些不解,“这里除了泥巴路什么都没有,连公交车都不通。”

李建华没有回答,而是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报纸。

那是前几天的《解放日报》,头版写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消息。

他指着报纸对小王说:“你看看这个,政府要在这里建新区。”

小王接过报纸瞄了几眼,摇摇头:“李老板,报纸上的话能信几分?再说了,就算要开发,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您现在就花80万买这三栋别墅,风险太大了。”

80万,在1989年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李建华做贸易生意这几年,总共也就积攒了100万出头。

拿出80万买三栋在荒郊野外的别墅,在外人看来确实像疯了一样。

“建华,你可要想清楚。”妻子刘梅芳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担忧,“咱们的钱可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万一这地方永远发展不起来怎么办?”

李建华走到三栋别墅前仔细察看。

这是一排连体别墅,每栋三层,外墙是红砖结构,看起来很结实。

虽然周围还是一片荒凉,但他能感觉到这里的潜力。

“梅芳,你相信我一次。”李建华拉着妻子的手说,“我觉得这里以后会很了不起。”

刘梅芳叹了口气:“那你说说,为什么非要买这里?”

李建华环顾四周,然后指着远处的黄浦江:“你看,这里离江边这么近,交通位置特别好。政府既然要开发浦东,肯定会先从这种位置好的地方开始。”

小王在旁边插嘴:“可是李老板,现在这里连像样的路都没有,您买了以后住都没法住。”

“谁说我要马上住了?”李建华笑了笑,“我买来先放着,等这里发展起来再说。”

经过两个小时的反复查看,李建华最终决定买下这三栋别墅。

每栋售价26万,三栋总共78万。

剩下的2万块钱,他打算用来简单装修一下。

签合同的时候,卖房的老板还特意问了一遍:“李先生,您真的考虑清楚了?这里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李建华点点头:“我考虑清楚了。”

拿到房产证的那天傍晚,李建华一个人又来到了别墅前。

夕阳西下,远处的黄浦江在落日余晖中闪闪发光。

他抚摸着房产证上的红印章,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建华,你真是个赌徒。”他自言自语地说,“但愿这次赌对了。”

回到家里,邻居们都来看热闹。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李建华的这次“疯狂”投资。

“老李,你这是钱多了烧的吧?”邻居老张摇着头说,“那地方鸟不拉屎的,你买来干什么?”

“就是啊,80万呢,够在市区买两套像样的房子了。”邻居大婶也跟着劝,“浦东那地方,我看这辈子都发展不起来。”

李建华只是笑笑,没有和他们争辩。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投资要么让他血本无归,要么让他大赚一笔。

但不管怎样,他觉得这个险值得冒。

那天晚上,刘梅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建华,我还是有点担心。”她小声说,“万一那些别墅一直没人要怎么办?”

李建华拍拍妻子的肩膀:“放心吧,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房子砸在手里。但我觉得不会的,政府既然下了决心要开发浦东,就一定会有动作。”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看看那些房子?”

“过段时间吧,现在那里还太荒凉。我想先找个可靠的人帮忙看着,等那里开始发展了再说。”

李建华想起了远房表弟李建国。

建国人老实,又在浦东那边有些关系,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

第二天,李建华找到了李建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哥,你真买了那三栋别墅?”李建国有些吃惊,“我前几天还经过那里,真的很荒凉。”



“我知道现在荒凉,但我相信以后会好起来。”李建华认真地说,“建国,我想请你帮个忙,平时替我看着那几栋房子,有什么情况及时告诉我。”

李建国想了想:“这倒没问题,反正我经常在那一带跑。不过哥,你真觉得那地方会发展起来?”

“一定会的。”李建华的语气很坚定,“我们等着看吧。”

02

1990年夏天,李建华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什么?王强跑了?”李建华拿着电话,声音都变了调。

电话那头传来律师的声音:“李先生,据我们了解,王强昨天晚上就离开了上海,很可能已经出国了。他卷走的资金大概有200万。”

李建华感觉天都塌了。

王强是他最信任的生意伙伴,两人合作了三年,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这次王强负责去广东谈一笔大生意,李建华几乎把所有流动资金都交给了他。

“那我们的货呢?”李建华问。

“货还在仓库里,但是我们欠供应商的款子必须马上还,否则他们要起诉我们。”

李建华挂了电话,瘫坐在椅子上。

刘梅芳看到丈夫的表情,赶紧过来询问情况。

“完了,全完了。”李建华把头埋在手里,“王强卷钱跑了,我们欠了一屁股债。”

刘梅芳一听就慌了:“那怎么办?我们还有多少钱?”

李建华掰着手指算了算:“除了那三栋别墅,家里最多还有10万块钱。但光是欠供应商的钱就有150万。”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建华四处奔波想办法还债。

他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能借的钱都借了,但还是差得太远。

“建华,要不我们把那三栋别墅卖了吧?”刘梅芳提议道。

李建华摇摇头:“现在那里还没有发展起来,卖了也卖不了几个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正在这时,李建华的一个朋友给了他一个建议。

“建华,我有个朋友在美国开餐厅,生意不错。你要不要考虑去那边发展?”朋友说,“现在国内的情况对你来说太困难了,出去闯闯也许能东山再起。”

李建华心动了。

留在上海,债务问题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说不定还会越陷越深。

去美国从零开始,虽然风险也很大,但至少有个希望。

当天晚上,李建华和刘梅芳商量了一夜。

“梅芳,我想去美国试试。”李建华说,“这里的债务问题太复杂了,我需要时间缓一缓。”

刘梅芳眼圈红了:“那我们的家怎么办?还有那三栋别墅?”

“别墅我想托付给建国管理,你和孩子先留在上海。等我在那边站稳脚跟了,再接你们过去。”

经过深思熟虑,李建华决定先一个人去美国。

临走前,他专门找了李建国详细交代了别墅的事情。

“建国,这三栋别墅是我现在唯一的指望了。”李建华把钥匙和房产证复印件交给表弟,“你帮我好好看着,如果有人想租或者买,你先跟我联系。”

李建国点点头:“哥,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情我会帮你盯着的。”

“还有,如果那边真的开始发展了,你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

“建华,你一定要小心。”刘梅芳在机场哭得稀里哗啦,“等你站稳了脚跟,我们就过去找你。”

李建华紧紧抱着妻子:“放心吧,我会经常写信回来的。最多两年,我就回来接你们。”

1990年9月,李建华登上了飞往洛杉矶的航班。

透过舷窗看着越来越远的上海,他心里五味杂陈。



飞机起飞了,李建华看着窗外的云层,心里默默发誓:无论如何,我都要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然后风风光光地回到上海。

到了洛杉矶,现实比李建华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再加上身上只有几千美元,生活过得异常艰难。

朋友介绍的那家餐厅确实需要人手,但老板只能给他最基础的工作。

李建华白天在后厨洗碗,晚上在唐人街摆小摊卖些小商品。

每天晚上回到合租的小房间,李建华都会给家里写信。

但邮寄往返需要很长时间,联系变得断断续续。

两年过去了,李建华在餐饮业慢慢摸到了门道。

他开始跟着老板学习经营,同时也在考虑自己开店的可能性。

“建华,你考虑过在这里长期发展吗?”餐厅老板问他,“我看你很有天赋,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让你当经理。”

李建华想了想:“我想先自己试试看,如果实在不行再回来找您。”

1993年,李建华终于攒够了钱,在华人聚集区开了一家小餐厅。

生意虽然不算太好,但总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

这期间,他与上海的联系越来越少。

一方面是工作太忙,另一方面是李建国搬了家,通信地址发生了变化。

李建华写的信经常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复。

“也许等我真正成功了再回去吧。”李建华这样安慰自己。

时间一年年过去,李建华的餐厅生意越做越好,后来他又涉足了房地产投资。

但每次想到回国,总感觉时机还不够成熟。

03

2017年春天,洛杉矶的阳光依然明媚,但李建华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爸,你真的决定回国了?”女儿李安娜放下咖啡杯,脸上满是不解,“你在这里的生意不是挺好的吗?”

李建华看着窗外的棕榈树,缓缓说道:“安娜,我在美国生活了28年,现在也算事业有成了。但我总觉得根还是在中国,在上海。”

这些年来,李建华确实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从最初的小餐厅开始,他现在已经拥有了三家餐厅和几处房产投资。

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很宽裕。

“那妈妈呢?”李安娜问。她从小就知道爸爸在中国还有另一个家庭,但从来没有见过面。

李建华叹了口气:“你妈妈在1995年就去世了。这些年我一直想回去看看,但总是觉得时机不对。现在我老了,不想再等下去了。”

确实,刘梅芳的去世是李建华心中永远的痛。

当年他走的时候承诺两年就回去,结果一晃就是28年。

等他得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时,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爸,那你回去之后打算做什么?”

“我想先找到当年买的那三栋别墅,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李建华掏出一张发黄的房产证复印件,“这是我在中国唯一的财产了。”

一周后,李建华坐上了回国的航班。

28年了,他终于要回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飞机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的时候,李建华透过舷窗看到的景象让他震惊。

记忆中的那片农田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

“师傅,您是第一次来上海吗?”出租车司机很健谈,“现在的浦东可了不得,全世界都有名。”

李建华苦笑了一下:“不,我是上海人,只是离开太久了。”



“那您肯定认不出现在的浦东了。”司机继续说,“20多年前这里还是农田呢,现在都是金融中心了。”

李建华拿出那张房产证复印件,上面的地址已经模糊不清了。

他只记得大概的位置,靠近黄浦江,在当年浦东开发区的边缘地带。

“师傅,您知道这个地址吗?”李建华把复印件递给司机。

司机接过来看了看,摇摇头:“这个门牌号码现在可能都变了,不过根据大概位置,我可以带您过去找找看。”

车子在高架路上飞驰,李建华看着窗外完全陌生的景象,心情五味杂陈。

当年他做梦也想不到,浦东真的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师傅,当年浦东开发的时候,您在干什么?”李建华问。

“我那时候还年轻,在工厂上班。”司机回忆道,“说实话,当时谁也不相信这片农田能变成现在这样。很多人都觉得政府是在瞎折腾。”

李建华点点头,想起当年周围人的质疑声。

如果他们看到现在的浦东,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车子开了大约40分钟,司机慢慢减速。

“师傅,根据您说的位置,应该就在这一带了。”司机指着前方说,“不过这里现在都是高档别墅区,和您说的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别。”

李建华向前看去,果然看到了一片精致的别墅群。

每栋别墅都很大,外观设计非常现代化,完全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

“先开进去看看吧。”李建华说。

车子缓慢驶入别墅区,李建华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虽然一切都变了,但他隐约能感觉到一些熟悉的轮廓。

“师傅,在那边停一下。”李建华指着前方的一个路口。

车子停下后,李建华下车四处张望。

这里的地形和当年很相似,距离黄浦江的方向也对得上。

但眼前的豪华别墅和记忆中的简陋建筑实在差距太大。

“先生,您找什么吗?”一个保安走了过来,“这里是私人别墅区,闲杂人员不能随便进入。”

李建华赶紧解释:“我在找我当年买的房子,地址应该就在这附近。”

保安看了看李建华的装扮,表情有些怀疑:“您是说您在这里有房产?”

“是的,1989年买的,三栋连体别墅。”李建华掏出房产证复印件,“您看,就是这个地址。”

保安接过复印件仔细看了看,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04

保安拿着房产证复印件看了很久,然后抬头打量着李建华。

“先生,您稍等一下,我需要核实一些情况。”保安说完就拿起对讲机,“队长,这里有位先生说他在我们小区有房产,情况比较特殊。”

不一会儿,一个年约50岁的保安队长走了过来。

他接过房产证复印件,仔细研究了地址和房屋编号。

“这位先生,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您说的房产应该就在前面那个区域。”保安队长指着小区深处,“不过现在的情况可能和您想象的有些不同。”

李建华心里一紧:“怎么个不同法?”

“您跟我来吧。”保安队长示意出租车司机可以先离开,然后带着李建华往小区里面走。

一路上,李建华看到的景象让他越来越震惊。

这里的每一栋别墅都是精装修,花园修剪得整整齐齐,明显是高档住宅区。

“队长,这里的房子都很贵吧?”李建华忍不住问。



保安队长笑了笑:“这里是浦东最贵的别墅区之一,随便一栋都要几千万。”

李建华听了心里一沉。

如果这里真的变成了如此高档的地方,他那三栋简陋的别墅早就被拆掉重建了吧?

走了大约十分钟,保安队长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

“先生,您看前面那三栋别墅。”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组建筑,“根据地址对比,应该就是您要找的房产。”

李建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整个人瞬间愣在了原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