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均存款11万的背后,是7.86亿成年人负债累累

0
分享至



最近看了一份数据,央行发布了《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首次给出了全国城乡居民存款水平的分布情况和评估标准:

在考虑通胀因素和区域差异后,全国居民人均存款要达到12.8万元才算基本达标。

我们再看下,央行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居民人均存款约为11.46万元‌,相较于去年一季度增长了8.7%。‌‌

也就是说,与央行定的12.8万元“基准线”只差了一万元。但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1万,名义增速5.3%,可存款增速愣是冲到了将近9%。

那这些钱从哪来的?说白了,这存款不是挣出来的,是省出来的。



疫情三年把大伙整怕了,公司说裁人就裁人,除了攥紧钱袋子还能咋办?以前每年新增存款8万亿顶天了,2022年直接飙到近18万亿,将近疫情前的两倍。



再看地域差距更扎心。北京人均存款32.5万,上海25.3万,天津17.3万,三个直辖市直接把全国均值拉上去了。



广东人看着存款总额13.6万亿,霸榜全国第一挺风光,可摊到1.27亿人头上,人均只排全国第十二。江浙老百姓算富裕了吧?人均也就12万多。

不仅是地域分布不平均,人比人也能气死人。

按照央行的统计标准,全国居民被划分为五个存款等级:低储蓄型(人均存款3万元以下)、基础储蓄型(3-8万元)、标准储蓄型(8-15万元)、高储蓄型(15-30万元)和富裕储蓄型(30万元以上)。

调查显示,低储蓄型和基础储蓄型家庭占比高达61.3%,而标准储蓄型占19.5%,高储蓄型占12.4%,富裕储蓄型仅占6.8%。

我们再来看看更能反映现实的中位数。统计局明说了:居民收入是偏态分布,一半以上家庭收入低于平均值。存款也一样,中位数大概在5万左右。

啥概念?你卡里有5万块,已经跑赢全国一半人。那些嚷嚷“百万存款才脱贫”的网友,八成是某红书和某音刷多了。

之前某银行的一名员工在采访时曝出:有100万存款的客户占比不到15%,在一线城市也就够交个首付厕所,但对普通人已是难以企及的目标。

被平均,或许是当代打工人逃不过去的“宿命”。

01 掀开“平均”这块遮羞布

要真正理解人均存款11.46万的含义,就必须撕开“平均”这块遮羞布。

先来看招行2024年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招行共有2.10亿零售客户,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日均资产≥50万)有523.57万户,占客户总数2.49%,却攥着12.22万亿资产,占全行零售资产总额的81.85%。

剩下97.51%的普通储户呢?人均账户里只有1.33万元。而金葵花客户资产占比却从2007年的54.92%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81.22%。

如果说招行是城市居民和高净值人群的“心头好”,那么邮储银行的数据可能更能反映广大县域和乡村居民的存款情况。

它服务6.65亿人,覆盖了大量乡镇中老年和务工群体,总资产规模16.23万亿,可户均存款一算只有2.44万元。

而招行和邮储的数据差异则清晰地勾勒出城乡、阶层间巨大的财富鸿沟。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前10%的家庭握着全社会47.5%的存款,而后60%的家庭存款加起来只占15.6%。

无论是央行的数据,还是招行和邮储的数据,其实都大差不差,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不过也有人说,这仅仅是存款,理财、股票这些金融资产都没算,并不能说明居民的真正财富情况。

那我们就再来看一组央行数据:2024年末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约290万亿元,其中存款占44.4%,理财产品占16.7%,股票占11.2%,债券占2.3%,保险占18.5%,基金占6.9%。

存款占了半壁江山。虽然对于富人来说,存款只是只是资金“中转站”,房产、股权、信托才是主战场。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却是“保命钱”,一场病、一次失业就能彻底击穿。

而财富沟壑的背后反映的必然是收入的鸿沟: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88万元,低收入组只有9542元,差出了十倍。



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3.47万元也低于4.13万元的平均数,证明大部分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在平均线以下的。

另外,大部分人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如果有房有地有产业,谁还愿意去当打工牛马?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4110元和69476元。

也就是说,私企与国央企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员工收入相差近一倍。但要知道,民营企业解决了80%的就业。

这意味着,大部分人的每月工资也就是五六千。

所以,当专家喊着“储蓄太多阻碍经济”,普通人只能苦笑。花钱谁不想啊,还不是花不起。

存款之于穷人叫“安全感”,之于富人叫“沉没成本”,这词儿本身就透着阶层温差。

02 负债累累的牛马

说完存款,我们再来看看负债。毕竟二者如同硬币的正反面,密不可分。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居民部门负债总额(以贷款余额为主要衡量指标)为89.72万亿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肩上扛着6.4万元的负债。

但如果采用总负债200万亿元的广义口径(含民间借贷、消费金融等),按14亿人口计算,则人均负债高达14.2万元。

这数字虽然看着不高,但那是因为它和“人均存款”一样,被14亿人一除,显得轻飘飘。可真实的生活里,债务从不平均分配,它能精准“锚定”在那些咬牙买房、努力向上的普通人。

如果把债务拆开细看,房贷绝对是头号主角,在居民总负债中占比超六成。

据央行和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房贷规模53.8万亿元,涉及1.05亿城镇家庭。另据《中国居民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成年人口中负债人数达到7.86亿,负债率高达67.3%。

如果说房贷是压在中年人身上的大山,那么消费贷、网贷则如藤蔓般缠绕住了年轻人的未来。

2025年数据显示,30岁以下群体负债率激增,信用卡、消费贷、网贷像毛细血管般渗透进生活。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率已达128.7%(即负债约为年收入的1.29倍),创历史新高。

部分90后因房贷叠加消费贷,负债收入比甚至超过200%。‌

当社交媒体鼓吹“及时享乐”,算法不会提醒你:“零首付分期”的本质是让穷人用更高利息为消费买单。

更严峻的是抗风险能力。失业、降薪、家人生病……任何一阵风都能吹塌高杠杆撑起的“纸牌屋”。

而一旦断供,前十年还的钱基本是利息,本金几乎未动,不仅房子没了,半生积蓄也化为乌有。

这么一看,在“中产”与“无产”之间,似乎只隔着一纸裁员通知。

毕竟,当媒体聚焦居民存款再创新高时,很少有人注意一个致命细节:居民存款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存款”仅65.95万亿。

也就是说,人均净存款只有4.68万,所谓存款不过是“债务周转金”。

所以消费就彻底哑火了。2025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跌幅0.1%,持续在低位徘徊。



年轻人因负债不敢结婚生子,中年人攥紧存款防病防失业……当整个社会因债务陷入“低欲望状态”,储蓄率只会继续攀升。

对普通人而言,看清债务真相远比追逐存款数字更重要。如果你背负房贷,记住三条底线:

  • 月供别超收入35%
  • 持有成本要低于租金回报率;
  • 只买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真需求房”。

如果无债一身轻,恭喜你已经跑赢全国1亿房奴——但请捂紧钱袋,别被忽悠进消费陷阱。

说到底,财富的本质不是账面的数字增减,而是选择的自由空间。

03 存款50万到底是个啥概念

在“人均”与“被平均”的迷雾中,拥有50万存款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在网络与现实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裂痕。

在网上,存款50万感觉不值一提,还得再练,但现实里那这部分人有多少呢?

根据中国的《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的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人民币,这一标准能够覆盖99.6%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也就是说,你有超过50万存款,就能狂虐全国99.6%的人,这是个很高的门槛了。

主要是50万这个数,对于上层来说可能根本不是个事;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又难赚又难存。

哪怕你一个月赚三万,收入稍微高点,就忍不住想提高生活质量,还不包括吞金兽的孩子们、每月的固定房贷,以及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额外支出。每个月一看,根本剩不下几个钱。

所以说50万存款这个数对于普通家庭确实是挺难的。

别说50万了,光看30万这条线——全国约18%-22%的家庭(8900万-1.08亿户)能跨过去。这帮人啥画像?

更多是60后和70后,体制内职工、私营企业主及金融/IT行业高管为主力。说白了,要么吃尽改革开放红利,要么端稳体制铁饭碗。

‌所以啊,手握50万存款啥体验?它像一张“社会阶层体检单”:

放全国看,你是前4%的“抗风险精英”;

放北上广深,可能刚够房贷缓冲垫;

放90后群体,简直是沙漠里的绿洲。

我们总在谈论“储蓄太多阻碍经济”,这话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问题的核心在于:储蓄的“多”,是结构性的扭曲,是安全感的普遍匮乏在宏观数据上的集中爆发。

财富自由不过是个伪命题,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生存安全”才是刚需。 当预期不稳,风险四伏,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未知的寒冬储备粮草。

所以,看清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不是为了陷入焦虑或愤懑,而是为了破除幻觉,回归理性。

与其盯着那遥不可及、又被严重平均的“人均线”徒增烦恼,不如认清自身的坐标。

说到底,财富的本质不是账面上的数字游戏,而是选择的余地和抗风险的能力。当银行卡的存款,最终能兑换成你面对生活不确定性时那份宝贵的“说不”的底气,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年头,能苟住,就是赢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炸裂!曝沙特正准备报价维尼修斯:砸3.5亿欧转会费 5年10亿合同

炸裂!曝沙特正准备报价维尼修斯:砸3.5亿欧转会费 5年10亿合同

风过乡
2025-07-18 06:02:50
杜建英同学炮轰宗馥莉!没教养很恶毒,评论区沦陷,黑料被扒出

杜建英同学炮轰宗馥莉!没教养很恶毒,评论区沦陷,黑料被扒出

葡萄说娱
2025-07-18 12:26:21
老祖宗常告诫“勿近白虎”,“白虎”究竟是什么?真有这么可怕吗

老祖宗常告诫“勿近白虎”,“白虎”究竟是什么?真有这么可怕吗

大千世界观
2025-05-22 16:57:05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海航集团原董事长陈峰已被判刑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海航集团原董事长陈峰已被判刑

红星新闻
2025-07-18 16:11:07
女跑者真实经历分享:天热跑步谨慎走光,小心“春光乍泄”

女跑者真实经历分享:天热跑步谨慎走光,小心“春光乍泄”

马拉松跑步健身
2025-05-29 13:53:35
自作孽不可活!昔日的头号主播小杨哥,如今落魄不已,却无人心疼

自作孽不可活!昔日的头号主播小杨哥,如今落魄不已,却无人心疼

山河月明史
2025-06-23 21:44:20
6枚导弹封死,以色列本想除掉心腹大患,没想到惹出更可怕对手

6枚导弹封死,以色列本想除掉心腹大患,没想到惹出更可怕对手

流年拾光
2025-07-18 04:42:16
福建一县委副书记,获市委提拔任用(附简历)

福建一县委副书记,获市委提拔任用(附简历)

鲁中晨报
2025-07-18 09:08:05
收评:大盘收在3534,不用猜了,不出意外的话,下周很可能这样走

收评:大盘收在3534,不用猜了,不出意外的话,下周很可能这样走

说说史事
2025-07-18 16:36:14
斯洛伐克放行对俄制裁,欧洲重新武装的玄机

斯洛伐克放行对俄制裁,欧洲重新武装的玄机

近距离
2025-07-18 10:20:29
湖南卫视开播!26集都市剧来袭,众多熟脸戏骨坐镇,有好戏看了

湖南卫视开播!26集都市剧来袭,众多熟脸戏骨坐镇,有好戏看了

星宿影视鸭
2025-07-18 18:16:12
开局3失误!杨瀚森状态不佳被换,重返赛场后再创记录,数据亮眼

开局3失误!杨瀚森状态不佳被换,重返赛场后再创记录,数据亮眼

春秋论娱
2025-07-18 19:13:59
收到中方访华邀请后,特朗普敲定外访行程,改道先去这个国家

收到中方访华邀请后,特朗普敲定外访行程,改道先去这个国家

墨兰史书
2025-07-18 08:10:03
四川发布大范围地灾预警!涉及11个市州的62个县市区

四川发布大范围地灾预警!涉及11个市州的62个县市区

封面新闻
2025-07-18 18:32:07
男子当兵11年默默无闻,退伍证刚到手,部队电话响个不停

男子当兵11年默默无闻,退伍证刚到手,部队电话响个不停

今天说故事
2025-07-14 18:15:20
中国须做最坏打算:若俄罗斯解体,这块617万的土地,一定不能丢

中国须做最坏打算:若俄罗斯解体,这块617万的土地,一定不能丢

历史求知所
2025-07-13 19:55:02
对阵常州队!徐州队从自贡租恐龙组成啦啦队,网友:这是什么战术

对阵常州队!徐州队从自贡租恐龙组成啦啦队,网友:这是什么战术

直播吧
2025-07-18 13:53:48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

通鉴史智
2025-07-18 07:54:49
大局已定,房地产即将变天,影响所有买房卖房的人

大局已定,房地产即将变天,影响所有买房卖房的人

光宇吐楼市
2025-07-17 13:46:22
广东初二男孩被5名同学围殴,父亲抡起铁棍将其中一名活活打死,判决结果出来后,网友不淡定了…

广东初二男孩被5名同学围殴,父亲抡起铁棍将其中一名活活打死,判决结果出来后,网友不淡定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03-11 12:58:06
2025-07-18 19:31:00
格致君 incentive-icons
格致君
穷究一切
48文章数 1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美国国会正式批准稳定币法案

头条要闻

宗庆后遗产之争迎拐点 "隐身"几十年的大股东"变脸"

头条要闻

宗庆后遗产之争迎拐点 "隐身"几十年的大股东"变脸"

体育要闻

杨瀚森4战43+20+15+9帽:开拓者4战3胜

娱乐要闻

王琳自曝被儿子打,承认自己水性杨花

科技要闻

凌晨,OpenAI重磅更新,Manus们算白忙活吗

汽车要闻

售30万?方程豹钛7高配版有激光雷达/车载无人机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宁可捡垃圾,也不学师范”,女生被父亲改志愿,直言未来全毁了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谁打翻了潍坊的调色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称不支持以色列近期在叙利亚的行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