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越南办工厂,在院里建了个厕所,结果第二天全村姑娘都来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板,这厕所建得也太好了吧?”老梁站在刚建好的厕所门口,摸着瓷砖墙面说道。

“什么叫太好了?”景致远不以为然,“在国内,这算什么档次。”

“可这里是越南山区啊。”老梁压低声音,“村里人会怎么想?”

“想什么?”景致远擦了擦额头的汗,“干净一点不好吗?我们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受罪的。”

1

2023年春天,景致远带着老梁来到越南北部的花莲村。

这个温州商人做了十五年纺织生意,眼看着国内成本越来越高,工人工资涨了一倍,厂房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再这样下去,生意就没法做了。



听说越南的人工成本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政府还给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景致远便动了心思。

他在网上查了半个月资料,又托朋友打听消息,最后选定了这个叫花莲村的地方。

花莲村距离河内八十公里,山清水秀,交通也算方便。村支书阮文辉是个开明人,五十八岁,在当地德高望重。听说有中国老板要来投资办厂,他很是欢迎。

“景老板,我们这里条件简陋,您别嫌弃。”阮文辉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

景致远四处看了看,确实落后。村里的路是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房子大多是一两层的平房,墙面斑驳,有的还是土坯房。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村里的公共厕所少得可怜,仅有的几个还是旱厕,从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子味儿。

“没关系,我们会慢慢改善的。”景致远拍拍阮文辉的肩膀,心里却在盘算着要怎么在这里建厂。

选地、签合同、办手续,一切都很顺利。村口有块空地,三亩多,正好适合建厂。阮文辉的女儿阮氏芳从越南国立大学毕业,学的是国际贸易,中文说得很好,专门负责协助外商投资事务。

“景叔叔,我爸爸说了,您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阮氏芳很有礼貌,二十八岁,长得清秀,说话温和。

“好好好,有什么需要你们帮忙的。”景致远很满意,觉得这趟没白来。

工厂开始动工,景致远按照自己在国内的标准来要求。厂房要通风明亮,宿舍要整洁干净,食堂要卫生安全。

他在国内开了十五年厂,什么都見过,知道工人的工作环境好,效率才会高,产品质量才有保障。



最重要的是,他决定在厂区院子里建一座现代化厕所。

“老板,这厕所是不是有点过了?”老梁看着设计图纸,有些担心。

“过什么过?”景致远不以为然,“你看看村里那些厕所,员工能用吗?特别是女工,她们能受得了那味儿?”

老梁摇摇头,不再多说。跟了景致远这么多年,他知道老板的脾气。说一不二,认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2

这座厕所整整花了景致远两万人民币。瓷砖是从河内买来的,白底蓝花,看着干净清爽。

抽水马桶是品牌货,坐上去舒服。洗手台配了感应水龙头,一伸手就有水。大镜子擦得锃亮,能照出人影。还装了换气扇和暖风机,一年四季都不用担心。

当地的泥瓦匠老阮干了一辈子活,从没见过这么高级的厕所。他小心翼翼地摸着马桶说:“老板,这比我家房子还漂亮。”

“这算什么,”景致远笑着说,“在国内,这就是最普通的标准。”

工人们听了都咂舌。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皇宫里的厕所。

厕所建成那天,景致远很满意。

他站在院子里,看着这座小小的建筑,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瓷砖上,一切都那么完美。心里想着:员工们应该会喜欢的,特别是女工,她们终于有个像样的地方了。

那天晚上,景致远和老梁在村里的小饭馆吃饭。老板娘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做得一手好菜。

“景老板,听说您在厂里建了个很漂亮的厕所?”老板娘一边炒菜一边问。

“是啊,怎么了?”景致远有些疑惑。

“没什么,就是村里人都在议论呢。”老板娘笑了笑,没有多说。

景致远没有在意,他觉得这很正常。新鲜事物总会引起关注,过几天就没人说了。

第二天早上,景致远照常七点到工厂。春天的山区还有些凉,他穿着夹克,手里拿着工厂的钥匙。刚推开大门,他愣住了。



院子里站着十几个年轻姑娘,都是本地人,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她们围着那座厕所,指指点点,有的还拿手机拍照,有的在小声议论着什么。

“这是什么情况?”景致远问老梁。

老梁也摸不着头脑,一脸懵逼的样子。他赶紧找了个懂中文的当地小伙子来翻译。

小伙子叫阿强,在河内上过学,中文不错。他跟姑娘们聊了几句,然后回来报告:“老板,她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厕所,都想进去看看,试试。”

景致远哭笑不得。他建这个厕所是为了员工使用,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多“参观者”。

“她们想用就让她们用吧。”景致远说,“反正还没正式开工。”

阿强把话传达给姑娘们,她们听了很高兴,开始自觉排队。

第一个进去的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扎着马尾辫,穿着朴素的衣服。她进去了五分钟才出来,脸上带着震惊的表情。

“里面真的有大镜子!”她对同伴们说,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有热水!按一下就出来了!”

“真的假的?”其他女孩围过来。

“不信你们自己去看!”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不光是花莲村的姑娘,连邻村的女孩都赶来了。景致远的工厂院子一下子成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3

到了下午,来看厕所的人更多了。不仅有年轻姑娘,连一些大婶也来了。她们排着队,一个个进去体验,出来时都是一脸的惊叹。

“这就是中国人的厕所?”

“太干净了,比我们家客厅还干净。”

“坐上去软软的,真舒服。”

景致远站在办公室窗口,看着院子里的热闹场面,心情很复杂。他没想到一个厕所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

村里开始流传各种说法。有人说景致远在炫富,故意刺激当地人。

有人说中国老板看不起越南人,建这么好的厕所是为了显示优越感。还有人传言这个厕所只给中国人用,当地人不许进。

“景老板,情况有点不妙。”阿强跑来报告,“村里有人说您瞧不起我们,说您这是在显摆。”

“显摆?”景致远皱起眉头,“我显摆什么?”

“他们说您建这么好的厕所,就是想让我们知道中国人有钱。”阿强小心翼翼地说。



景致远有些生气:“这是什么逻辑?我建个厕所还有错了?”

老梁在一旁劝他:“老板,咱们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小心点好。”

流言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人说景致远是来炫耀的,根本不是真心想投资。这让他很郁闷,明明是件好事,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景致远找到阮氏芳,希望她能帮忙解释情况。

“景叔叔,您别着急。”阮氏芳安慰他,“我了解村里的情况,大家只是不习惯而已。”

她解释说,村里的人生活简朴,突然看到这么豪华的厕所,确实会有心理落差。加上有些人爱传闲话,事情就变复杂了。

“那怎么办?”景致远问,“我总不能把厕所拆了吧?”

“当然不能拆。”阮氏芳说,“我带您去村里走走,您亲眼看看情况就明白了。”

她带着景致远走访了几户村民家。景致远这才发现,当地女性如厕确实是个大问题。

村里只有三个公共旱厕,都在村子边上,条件极差。一到夏天,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年轻女性宁愿憋着也不愿使用,特别是来了生理期的女孩,更是苦不堪言。

“我们这里的女孩从小就为这个发愁。”一位大嫂对景致远说,她三十多岁,有两个女儿,“能有个干净的地方方便,对她们来说就像做梦一样。”

另一位老太太也说:“我孙女在县城上学,每次回家都不愿意用村里的厕所,宁愿走半个小时到镇上去。”

听了这些话,景致远开始理解姑娘们的反应了。他的厕所对当地女性来说,不仅仅是个方便的地方,更是一种她们从未体验过的尊严和舒适。

4

理解归理解,麻烦还在继续。

工厂设备已经到位,准备正式开工了,需要招聘二十名女工。可因为厕所的事情,当地人对景致远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这让招工变得困难起来。



景致远在村委会门口贴了招聘启事:女工二十名,月薪三千元人民币,包吃包住,购买保险,每月休息四天。

这个工资在当地算是很高的了,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按理说应该有很多人报名,景致远满心期待着。

可是招工现场的情况让他大失所望。

早上八点,村委会门口聚集了不少人,但气氛很不对劲。女孩们想来报名,但家长们的态度很坚决。

“不许去!”一个中年男人拉着女儿的手,大声说道,“那个中国老板瞧不起我们!他的厕所我们不配用!”

“爸爸,人家工资给得高。”女孩想解释。

“不行就是不行!”男人打断她,“我们再穷也有骨气!”

另一个女人也在训斥自己的女儿:“人家建那么好的厕所,不就是想显摆吗?想让我们知道他们中国人有钱!我们不受这个气!”

更麻烦的是,村里来了几个外地的年轻人,他们在厂门口拉起了横幅,上面用越南文写着“抗议厕所霸权”、“维护民族尊严”之类的口号。

当地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件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