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赖清德意外表态:两岸统一成选项,国台办回应引发热议。

0
分享至

前言

就在赖清德上任整整一年的这个节点,他突然改口了。这个曾经的台独"急先锋",竟然说两岸可以统一。

不过话锋一转,他又抛出了"大陆得先走第一步"的条件。听起来像是示好,实际上还是那套老把戏——想把统一包装成商业并购。

这个180度大转弯背后藏着什么?国台办这次的回应为啥让岛内一片哗然?



赖清德的政治表演

赖清德这位“台独”急先锋突然改口称“两岸可以统一”,本质是被现实逼到墙角后的政治表演。而国台办一句直击要害的回应直接戳破其话术,让他彻底哑火。

今年5月,11个太平洋岛国在厦门开会,集体声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些国家过去不少是台湾“邦交国”,如今全倒戈,赖清德彻底成“国际孤儿”。



赖清德这回真是会包装。表面上一副诚恳样,说什么两岸统一是可以实现的,但条件得大陆先提。

听着像是妥协,实际上还是那套老把戏。把国家统一说成"公司并购",这不就是把台湾当成了独立的主体吗?

这种偷换概念的手法,民进党玩了多少年了。以前直接喊"台独",现在包装成"商业交易"。

换汤不换药的伎俩,骗得了谁?国台办发言人那十个字,真是一针见血。"台独翻不了天,成不了事",直击要害。



用商业交易包装台独

此言论引起了岛内外各方人士的不同反应。赖清德此番“另辟蹊径”的比喻不仅让人摸不着头脑,更被一些人认为是在误导公众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这种比喻根本就对不上调。以“并购”形容统一,乍听起来好像挺创新,但细想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把两岸视为两家公司,等同于承认是两个不同的主体,而这是与一个中国基本原则相悖的。以“并购”形容两岸统一本质上是一种错误的比喻,其意图如果不是简单的失言,那极可能是试图混淆视听。



赖清德为何突然改口

赖清德去年上台时可是把"两岸互不隶属"喊得震天响,结果执政刚满一年,民调支持率就跌到只剩37%,不满意度直接飙到55%。

岛内民众现在天天骂街:赖清德搞司法改革改得法院都快成民进党开的连锁店了,财政管理烂到连记者招待会的饼干钱都要省,对美跪舔到连台积电都改名叫"美积电"了。

最要命的是,赖清德把台海局势搞得比高压锅还紧张,解放军三天两头绕台军演,搞得老百姓买菜都要顺带问句"今天导弹会不会打过来"。



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并购

赖清德最近的表态,堪称一次教科书级的政治包装。他不再高喊对抗,而是换上了一副商界精英的面孔,将两岸关系比作一场“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并购”。

这个比喻很刁钻。表面上,他放低了姿态,承认大陆是“大公司”,台湾是“小公司”,似乎很有诚意。他还主动把球踢给对岸,说:“你这大公司想并购我,总得先开个价,拿出你的条件来吧?”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内里全是陷阱。商业并购的前提是,这是两家独立的公司。他用这个比喻,就是想在潜意识里把“两岸互不隶属”这个核心主张,偷渡成一个无需辩论的谈判前提。一旦大陆真的坐下来“开条件”,就等于默认了这个前提。

这笔“生意”的主动权被他牢牢抓在手里。他只说让大陆“提条件”,可没承诺大陆提了条件他就必须接受。谈得拢,是他运筹帷幄。谈不拢,他随时可以掀桌子,反过来指责大陆“条件苛刻,毫无诚意”,把破坏谈判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



大陆的回应很简单:这不是生意,是回家

对于赖清德抛出的“并购论”,国台办的回应几乎没留任何玩味空间,直接戳破了这层商业包装,把它拉回了历史和民族的维度。

大陆的立场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讨论的,不是两家公司谁收购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成员如何团聚的问题。

国台办重申“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意思很明确:我们的关系是血脉相连,是“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内部关系,而不是市场上可以讨价还价的两个独立法人。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大势所趋”,说的是这如同日升月落、潮涨潮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以某个政党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否定了统一的可交易性。

“民心所向”,则更进一步,点明了统一的真正驱动力来自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而非一小撮政治人物在会议室里的博弈。这釜底抽薪的一招,直接将阻碍交流的台湾当局,定位到了违背民意的尴尬角色上。

赖清德之所以要费尽心机地设计这么一套话术,恰恰说明他正被现实的引力牢牢拽住,动弹不得。他面临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几乎让他喘不过气。



外部那张他最想倚仗的“美国牌”正在褪色。华盛顿公开表态“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这句外交辞令背后,是“别指望我会为你打仗”的清晰潜台词。连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都不再相信美国会出兵协防。太平洋上十几个曾是台湾“邦交国”的岛国,也集体发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际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内部更是焦头烂额。电价、蛋价、牛肉面……万物齐涨,唯独薪水不涨。青年失业率高企,台积电这样的“护岛神山”赴美设厂,被民众痛斥为产业掏空。经济的寒气,已经吹进了每个台湾家庭的厨房。



民意的反噬最为致命。他的支持率跌破三成,创下新低,超过七成的民众对他的两岸政策感到绝望,渴望增加交流。岛内甚至爆发了“全民倒赖”运动,连“台独”大佬都公开对他表达不满。

内外交困之下,那套强硬的“台独”剧本已经演不下去了。这番“公司并购”的说辞,不过是在压力锅即将爆炸前,试图拧开一个阀门放放气的无奈之举,是一场被逼到墙角的政治表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再遇历史 incentive-icons
再遇历史
千帆过尽,历史总会再遇。
533文章数 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