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三伏火烧身,病从热里钻进门。”天一热,许多人图一时痛快,却无意间给身体埋下了病根。尤其是肺癌,年年攀升的死亡数据背后,有太多被忽视的生活细节。
有人说“热死不可怕,热得不爽才难受”,于是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直吹一整晚。但你知道吗?长时间吹空调,尤其是在不清洁过滤网的情况下,空气中细菌、霉菌浓度会显著上升。美国胸科协会的研究显示,室内空气污染比户外高出2至5倍,长期暴露会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为肺部疾病埋下隐患。
更夸张的是,有些家庭为了节能,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这不仅抑制了空气流通,还可能导致室内甲醛、苯类物质浓度升高。研究指出,长期吸入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引起肺部慢性炎症反应,增加细胞突变几率。
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以为肺癌只是“吸烟者”的问题。错!有数据显示,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中,超过60%从未吸烟。那么问题出在哪?答案藏在日常生活的烟熏火燎中。
“饭香不怕火大”,这句老话在现代厨房却可能变成“饭香祸也大”。高温炒菜时,尤其是油温超过240℃,会产生苯并芘这类强致癌物,细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悄悄进入肺部。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里,这些物质浓度更高,对肺部的伤害不亚于抽烟。
夏天一热,很多人图凉快,爱吃烧烤、炸鸡、冰啤酒。殊不知,这些高温炙烤食物中也含有多种杂环胺类化合物,是已知的潜在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制品和高温肉类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食用,肺部同样难以幸免。
在农村或一些老旧城区,仍有不少人使用煤炉、柴火灶烧水做饭。
研究发现,这些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PM2.5和多环芳烃,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儿童、老人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呼吸系统发病率远高于清洁燃料使用者。
很多人一看到“肺癌”,直觉反应是“别抽烟”。这固然但如果只盯着烟草,就容易忽略了其他同样危险的隐形源头。汽车尾气、装修材料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都是城市居民肺癌风险逐年上升的幕后推手。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肺病却常常“病从鼻入”。空气中悬浮的有害颗粒,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黏附在肺泡表面,反复刺激,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这就解释了为何不吸烟的人也会患肺癌。
“风从虎,云从龙,夏日病从懒中生。”不少人夏天贪凉,洗完澡不擦干就吹空调,或是汗湿衣衫后长时间不更换。这些行为会让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肺部对抗病毒、细菌的能力下降,反复感染,久而久之也会引发慢性病变。
还有人天一热就猛灌冷饮,甚至在大汗淋漓后直接喝冰水。这种突如其来的温差刺激,会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为细菌病毒入侵打开方便之门。长期以往,对肺功能是一种慢性摧残。
很多老年人早起锻炼,习惯在马路边、绿化带跑步。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清晨汽车尾气未散、湿度较大、空气流动缓慢,污染物浓度反而更高。这种“健康行为”,如果方式不对,反而可能加重呼吸负担。
“夜凉如水汗如油,空调莫贪九十秋。”有调查发现,夏季开空调睡觉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比例高达30%以上。尤其在温差过大时,肺部的调节能力会被打乱,诱发咳嗽、痰多、气喘,甚至慢性支气管炎。
如果说肺癌是“沉默的杀手”,那它的帮凶,就是我们对生活中细节的忽视。肺癌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等出现咳嗽、体重下降、胸闷时,往往已是晚期。正因如此,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菜要新鲜饭要热,房要通风心别热”。夏天保持居室通风,比一味依赖空调更健康。适当开启风扇或自然通风,可显著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保护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
不少人担心风扇“吹人容易生病”,其实只要不对着身体直吹,并注意风速调节,风扇是夏季清凉又安全的选择。相比空调,它不会造成剧烈温差,对呼吸系统更为友好。
“黄瓜豆腐绿豆汤,清肺润燥好食粮。”夏季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如番茄、蓝莓、紫甘蓝等,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减缓肺部细胞老化。这比一味地吃补品要实在得多。
中医讲“肺主皮毛”,意思是肺的健康直接影响皮肤状态。夏天皮肤干燥、出油、长痘,往往与肺热、肺燥相关。此时适量喝些百合莲子粥、梨汤,有助于滋肺润燥。
很多年轻人长期熬夜追剧、打游戏,造成昼夜节律紊乱。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影响肺部对抗病原体的能力,从而诱发慢性炎症。
“天热不宜怒,怒伤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肺功能。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使肺部通气换气效率下降。保持心情愉快,其实也是护肺良方。
“人到中年不由己,病从疏忽中来袭。”很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忽视体检,等发现肺结节、肺纤维化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者。
孩子是最容易受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群体。夏季不宜让孩子长时间待在封闭空调房中,尤其是新装修房屋,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并定期开窗通风,降低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浓度。
传统节气讲“夏至一阴生”,意味着从这天起,人体阳气开始转弱,肺功能也随之波动。此时更应注重养阳护肺,避免大汗伤津,多喝温水,避免贪凉。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常常忽略了身体的“报警信号”。反复咳嗽、乏力、声音嘶哑,都可能是肺部在求救。千万别以为“小咳小喘不算事”,那可能正是肺功能受损的前奏。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适当练习腹式呼吸、太极、八段锦等有助于增强肺活量、改善肺部循环。这些在老百姓中流传百年的健身方式,反而比高强度训练更适合多数人。
肺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病变,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它没有声音,却处处留下痕迹。用心生活,细心观察,才是最好的防线。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中国肺癌流行病学数据报告[R].北京:中国疾控中心,2023.
[2]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MonographsontheIdentificationofCarcinogenicHazardstoHumans.2015.
[3]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与健康分会.室内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3):365-37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