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日,伊朗的天空仿佛被历史的重量压得低沉。这一天,流亡海外15年的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乘坐法航波音747专机降落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百万民众涌向跑道,有人甚至亲吻飞机轮胎,高呼"霍梅尼是我们的红太阳"。
霍梅尼的归来标志着巴列维王朝的终结进入倒计时。这场回归不仅是一个人的凯旋,更是一场席卷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最高潮,它将彻底改写伊朗这个古老国家的命运。
就在霍梅尼回到伊朗的前些天,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偕妻子法拉赫王后到达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然后驾驶波音707专机,在德黑兰上空盘旋了数圈,离伊朗而去。从此,伊朗是霍梅尼的时代了。
就在霍梅尼踏上故土的48小时后,忠于巴列维国王的帝国卫队与革命者在街头展开最后激战,而军队高层已秘密宣布中立。2月11日,总参谋部向霍梅尼效忠的消息通过电台传遍全国,持续2500年的君主制在这一天画上句号。
革命群众冲进王宫,将巴列维家族的雕像推倒,那些镀金的王座被砸成碎片,象征着旧秩序的彻底崩塌。伊朗人民赶走了巴列维,迎来了霍梅尼。
巴列维王朝的统治可以追溯到1925年,当时礼萨·汗建立了巴列维王朝。1941年,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开启了长达38年的统治。在其统治期间,伊朗推行了"白色革命",这是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包括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普及教育等。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巴列维的统治存在着严重的专制和腐败问题。他建立了庞大的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残酷镇压政治反对派。同时,王室和权贵阶层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巴列维政权与美国关系密切,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伊朗,这引起了传统宗教势力和民族主义者的强烈不满。1977年,伊朗经济开始衰退,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攀升,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流亡在法国的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逐渐成为反对巴列维政权的精神领袖。霍梅尼提出了"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府。1978年,伊朗各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推翻巴列维王朝。尽管政府实施戒严并武力镇压,但抗议活动愈演愈烈。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2月1日,霍梅尼结束15年流亡生涯回到伊朗,受到数百万民众的热烈欢迎。
霍梅尼回到了伊朗,又给伊朗人民带来了什么呢?恐怕只有呵呵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