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部分人的存款即将归零?有存款的一定要看,再不准备就真的晚了

0
分享至

  兄弟姐妹们,我今天想说个特别现实、特别扎心的事。

  我发现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大多数人的存款,正在慢慢归零。

  不是你花得多,不是你不节省,是真的,在你没察觉的日子里,那点钱,一点一点被世界偷走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明明没买啥,银行卡的钱怎么就又少了?一个月辛辛苦苦上班,到头来,存款几乎没涨。更别提那些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哪怕省吃俭用,一年下来账户上也攒不出个“像样”的数字。

  这不是个案,这是普遍现象。

  而更吓人的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你以为你还有存款,但你不知道——它正在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慢慢消失。

  这期视频,不是贩卖焦虑,但我想提醒你:如果你现在还有点积蓄,一定要听完,早做准备,不然真的可能有一天——你站在银行柜台,突然发现:账户余额跟你想的不一样。

  

  
一、钱花哪去了?

  现在我们来聊点具体的——你辛苦攒的钱,到底都去哪了?

  说实话,现在的钱,不是你花掉的,而是被一点点“偷走”的。

  怎么偷的?

  最典型的,就是“看不见的涨价”。

  你发现没有?以前去菜市场,100块能拎一大袋,现在100块可能连三菜一汤都不够。早餐店的包子,从一块五涨到两块五,奶茶从12涨到18,水果也是动不动就论个卖。你去超市,标签上好像变化不大,但你仔细看看,包装越来越小,内容越来越少,“价格没涨,分量缩水”,这不就是变相涨价?

  再说房租、交通、水电、外卖、教育、医疗……几乎全在涨,就连以前免费的服务,现在也要付费解锁功能。软件会员、网盘空间、打车加价,甚至理发店都开始搞什么“洗剪吹会员卡”。

  这些你都注意到了吗?

  你可能会说,我注意到了啊,但我也没法不花啊。

  对,就是这样,“没办法不花的钱”最吓人。你想控制都控制不了。

  这就是我说的“隐形收割”。不是你花冤枉钱,而是这个社会正在把钱从你兜里一点一点“掏”走。

  你还以为自己存钱能力差,其实不是。是这世界变了,不花钱,太难了。

  而且,这个变化特别可怕,它不是一下子爆炸,而是每天割你一刀,一点点削弱你的经济免疫力。你今天没发现问题,下个月也没意识到,但两三年之后你就会惊觉:怎么我还是那个我,可存款就跟水一样没了?

  有些人现在还年轻,觉得“我还有时间,以后多赚点就是了”。

  但你知道吗?现在不守好这点钱,以后想存就更难了。

  因为花钱变得越来越“无感”。你记得你上一次认真记账是什么时候吗?你还知道你上个月哪笔花费最多吗?很多人已经麻木了,银行卡绑定微信,微信绑定支付宝,支付宝再绑定各种APP,消费路径太顺滑了,甚至你点个支付都不用输入密码——钱就走了。

  说到底,你不是不节省,你是被偷得太顺了。

  很多人说:“我不是还每个月有工资嘛?”

  工资?工资算什么保障?物价是每天在涨,你的工资是每年在调。你想靠工资跑赢通胀,这不是开玩笑嘛?

  而且你敢保证你一直都有工资拿吗?哪怕不说失业这种极端情况,就说裁员降薪、公司调整,或者一个大病一场,立刻就能让你“存款清零”。

  你能抗几个月?能抗一年吗?

  很多人以为自己手头还有点钱就很安心,其实那根本不是底气,那叫幻觉。

  一旦出事,才发现:根本扛不住。

  说到这儿,我不是想吓唬你,但我真希望你现在开始意识到:你辛苦攒下的那点存款,并不是“安全感”,而是“暂时没有出事”的假象。

  世界没变之前,你得先变。

  不然,到最后不是你用钱,是钱用完了你。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扎心,那说明你真的得听进去。你要是不当回事,那真的可能哪天醒来,你会发现你拼死拼活存下来的那些钱,早就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数了。

  二、为啥你感觉越来越“攒不下钱”了?

  有人会说:我确实感觉现在钱越来越难攒了,但说不出原因。

  那我今天就告诉你,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而是社会运行的真实规律。

  现在的生活,就像一台机器,你得拼命跑,才能站在原地。一旦慢下来,就被甩得老远。你省吃俭用、省下一百块,结果油价一涨,房租一提,水电煤一调整,一百块没了。而你涨工资了吗?很少,甚至不少人这几年是工资不涨反降。

  我们来算一笔最简单的账:

  假设你一个月工资8000,房租要3000,吃饭1500,交通通讯800,基本生活就去掉了一半以上。如果你还有贷款、父母生病、孩子上学,那不好意思,你几乎没有“存”的空间。你不是不会攒钱,是根本没剩钱可攒。

  而且,现在的支出是“活的”,特别灵活,特别主动地在你生活里钻空子。你点开一个APP,都是算法推荐、情绪刺激,没事就提醒你“错过今天要涨价”。搞得你不买,好像自己亏了一样。

  买一单外卖,平台搞满减你觉得便宜,其实本来你不打算点的。你被套路买了“划算的没用的”,这就是现在典型的陷阱。平台收割,习惯诱导,广告植入,虚假打折,全是冲着你兜里的钱来的。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花钱是自动的,存钱是靠意志的。

  你不操作,钱照样从卡里走。比如:

  订阅制,视频平台、云空间、音乐会员,时间一到自动续费;

  自动代扣的贷款、账单、共享电单车押金;

  各种会员年费,平台费,乱七八糟的“服务保障”;

  你每个月到账的钱还没捂热,就被这些“自动通道”切走了。

  相反,存钱就得你亲手点进去,确认金额、操作转账。中途还跳出个提示:“余额不足是否赊账?”你稍一犹豫,存款计划就泡汤。

  说白了,现在的社会,不是鼓励你存钱,而是设计好了一套让你“花起来舒服,存起来难受”的系统。

  而你,还在责怪自己不会理财,不够自律。

  但你不是不自律,是你在跟一整套系统对抗。

  你每一个存钱的决定,都像在逆流而上。

  

  三、你存的不是钱,是未来的退路

  很多人不着急存钱,总觉得:“我还年轻,我还能赚,还能干。”

  是啊,现在身体好、还能上班、还能熬夜、还能接单,多赚点不是问题。

  但我要提醒你一句:

  赚钱是阶段性的,花钱是终身性的。

  你以为自己手上那点存款,是随便花的,其实不是。

  你现在不存钱,不是不重要,是你还没遇到要用钱的时候。

  真等你遇上事儿了,你就知道什么叫“钱不够,真的会慌”。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30多岁,做新媒体的。平时收入还不错,一年也有二十几万,生活过得也挺滋润。但就是没什么存款——钱来得快,也花得快,出去吃饭、买衣服、旅游、搞健身、换电子产品,从来不手软。

  直到有一天,他爸心脏出问题,急诊住院,做手术,前后花了十多万。医保报销之后,自费的部分也要七八万。

  问题就来了——他卡里只有不到两万,信用卡也快封顶。手头一毛钱流动资金都没有。

  最后他怎么处理的?朋友圈发文,跟朋友借钱,打亲戚电话,低声下气凑齐手术费。事后整个人崩溃了,说:从没觉得自己那么丢人。

  你看,他不是不努力,他不穷,他只是没有退路。

  你现在不留退路,未来的某一天就可能被现实逼上绝路。

  尤其是普通人,没有人会在你出事时替你兜底。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一切只能靠自己。

  所以你存的不是钱,是预备役的尊严,是遇事不求人,是“我不怕”三个字。

  而最怕的,是那种觉得:“等有了事再说,现在活在当下最重要”。

  活在当下当然好,但前提是你得有底气。没有底气的“及时行乐”,迟早会变成“提前破产”。

  有些人会说:“我也不奢侈呀,我只是想过点正常生活。”

  没错,现在的“正常生活”,就是一场成本越来越高的游戏。

  你结个婚,就得考虑房子、车子、彩礼、装修、酒席,全都砸钱。

  你养个孩子,要花的不是一个月几百块,而是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每一步都要“烧”。

  你自己老了,身体慢慢垮下去,光看病吃药,就是一笔沉重的支出。

  所以我想告诉你——你以为你只是“现在过得紧”,但实际上,你的未来也正在被你现在的“无准备”拖垮。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只看眼前,也不是死守存款,而是明白:现在这点钱,不是能不能花的问题,而是花在哪,值不值。

  所以说,钱不在多,而在于你有没有把它留在正确的位置;存款的真正意义,不是攒钱,而是保命。

  如果你听到这里,开始有点想认真看看自己账单、打开银行APP看看余额、开始琢磨怎么“存得住”,那就对了。

  因为只有当你开始重视,才算真正为自己的人生按下“防爆键”。

  四、最可怕的是:你以为有存款就有安全感,但它根本不保值

  现在很多人把“有点存款”当成一张护身符。银行卡里十万二十万,觉得自己还挺稳的,最起码不是月光族,对吧?

  但我想提醒你一句:这个时代,钱,放在那儿,不是安全,是慢性缩水。

  你以为你躺着不动,其实它在悄悄“缩水”。

  为什么?因为通胀。

  什么意思?就是你手里的钱,不是越存越值钱,而是越存越“不值钱”。

  打个比方,十年前你存10万,那时候你可以在三线城市买一套小户型,甚至带点装修。现在?你连首付都掏不起。将来呢?可能只能换一台iPhone 38 Pro Max全息版。

  不是你的钱变少了,是它能换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再通俗点说——你把钱存在银行,其实就像把苹果放冰箱,看起来没烂,但时间一长,味全变了。

  你会说,银行不是有利息吗?

  别天真了。

  你看现在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多少?2%都不到。而这两年物价涨了多少?6%、8%,甚至更高。

  你这点利息,连个娃娃机币都不够抵。

  再说了,哪家年轻人现在还真靠定存利息过日子?

  于是你想理财,买点基金、投点理财产品,总不能一直让钱躺着吃灰吧?

  但不好意思,你刚想跑,就有人等着你摔跤。

  市面上理财坑太多了,基金小白一进去,买的是“别人收割你的梦想”;你看着收益曲线美如画,点进去就成“深V跳水”。

  P2P你听说过吧?多少人说那是“稳健收益”,结果血本无归。

  保险理财、信托产品、挂钩收益……哪样不是包装得天花乱坠?但你仔细看合同,写的全是“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一个字:跌了别怪我。

  还有一大堆APP,搞什么“碎片化理财”,点进去像做任务一样领红包、抽积分,表面上让你“边玩边赚钱”,实际上是在把你变成“数据里的韭菜”。

  你以为你在理财,其实别人是在理你。

  更别说那些“看起来像理财,其实是消费”的玩意儿。

  什么先享后付、大额分期、信用贷秒到账——它不是给你钱用,是在给你挖坑跳。

  你觉得自己月月有存款,其实你压根儿就没掌握现金流。表面风光,一查征信,一地鸡毛。

  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

  不是你没钱,是你“以为”你有钱;

  不是你没安全感,是你“误把”假象当保障。

  所以我想说:

  别再把“有点存款”当作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是:

  钱能保值;

  随时能动用;

  能扛得住突发事件。

  而不是卡上有10万,然后一直拿来压惊。

  因为你不知道,明天那10万还值不值10万。

  五、中产的“假安全感”:有房有车有点存款=万事大吉?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

  三四十岁,在公司做了几年小领导,家里有一套房、一辆车,银行卡里二三十万,平时吃喝不愁,还能一年出去旅游两三次。

  他觉得自己“挺可以了”。

  用他的话说,“起码不是底层人”。

  但这恰恰是很多人最容易掉进去的“中产陷阱”。

  假安全感,比没钱还可怕。

  你以为你稳,其实只是一场生活还没翻脸的假象。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些“安全感”到底有多虚。

  第一,“我有房!”

  是,你有房,但你能卖吗?

  你一卖房,就要搬家、带着一家人四处租房、孩子上学都要重新找学区。更别说现在楼市什么行情,一卖掉,亏得你心在滴血。再说了,真正遇到事,房子就能马上变成现金吗?卖得出去吗?能撑得起急诊室的节奏吗?

  房子是资产,但不是流动资产,救命的时候用不上。

  第二,“我有车!”

  车更不用说了。

  油价涨、保养贵、保险贵、违章费也贵,你那辆“安全感座驾”就是个“吞钱机器”。

  你要真遇上事,卖车?二手车市场贬值贼快,你20万买的车,开两年可能只值7万,而且出手慢,变现难,急用时根本顶不上用场。

  第三,“我还有存款。”

  很多人自豪地说,自己银行里还有十几万,够了吧?

  我就问你一句:

  你经历过真正的大支出吗?

  家里老人住一次ICU,轻轻松松五六万一周;做个支架十几万;肿瘤治疗几十万起步。

  你有医保,医保全报吗?自费药、进口器械、营养费……一个都跑不掉。

  你孩子上个好点的高中,培训班一万起步、课外辅导三万起跳,一个寒暑假烧掉你两个月工资都算便宜的。

  更别说你自己——哪天出车祸、骨折、得个慢性病,你都扛不住。

  你有准备这些突发情况的能力吗?没有!

  你只是觉得自己“还可以”,但你这点存款,根本经不起一丁点风浪。

  这就是中产最危险的地方——表面风光,实则脆弱。

  一个大病,一场裁员,一次家庭变故,就能把你打回原形。

  你不是中产,是悬在半空的钢丝人,下面什么都没铺,随时摔下来。

  我不是要你焦虑,我是想告诉你:别再活在“以为”的安全感里。

  安全感不是资产的数量,而是你真正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

  有多少存款不是关键,关键是:

  你能不能随时把钱拿出来用?

  你有没有备用方案?

  你是不是能面对变故不慌?

  那种“我有车有房有存款就行”的想法,只适合没出事的日子。

  一出事,立马原形毕露。

  真正的中产,应该是知道自己有多脆弱,才更努力去做好准备,而不是天天靠幻觉哄自己安心。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关掉,那说明你是清醒的,是那个愿意看清真相、想为自己改变的人。

  

  六、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攒下的钱”,而是“能守住的财”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这个社会,“有钱”已经不是重点了。

  真正的重点,是你能不能把手上的钱守住。

  你以为存在银行的钱,就是你的了?

  那我问你,如果明天家里有人生病,要动用十几万救命钱,你动不动得出来?

  如果你被公司优化,连续三个月没有收入,你这笔钱能不能撑住房贷、车贷、水电、孩子学费?

  如果哪天你禁不住诱惑,买了个看起来“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结果资金链断裂,你这笔钱是不是说没就没?

  你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钱,不是你赚到了就等于拥有了。

  没有风险意识,你的存款就是个临时余额,不是财富。

  它可能被疾病吞掉,被消费主义洗走,被理财坑骗拿走,最常见的,是被你“自己亲手折腾没了”。

  有个人,手里有20万,说要“趁年轻做点事”,于是辞职创业、投短视频、买设备、租办公室、请代运营。不到半年,烧完了。创业没做起来,还欠了几万信用卡。你说他没钱吗?有啊,一开始有。他为什么还陷进去了?因为他没有守财的能力。

  还有一个小白,听人说“某某基金稳赚不赔”,把10万全部压进去,结果踩雷,基金净值一路腰斩,他心态爆炸,赎回还亏了手续费。钱是自己点鼠标点没的,没人逼他。

  最可怕的,就是这类“你自己亲手搞丢的钱”,没地方说理,只能自己吞下去。

  你可能觉得自己是在“主动理财”,其实你是在“被动折腾”。

  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清楚哪些钱该动,哪些钱该死守。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拼命去攒更多的钱,而是学会守住你已经有的。

  守财,真的是普通人最基本的底层能力了。

  守不住的财富,再多也没用。你今天存下五万,明天被人一通忽悠投进一个“新兴项目”,一觉醒来,打水漂。

  守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

  所以以后别再问:“我该怎么变有钱?”

  先问自己一句——“我能不能把我现在手上的钱,守住?”

  哪怕不多,哪怕只有五千,只要你能守,它就是你未来能翻盘的本金。

  别小看这一点。

  七、再不开始做准备,就真的晚了

  很多人总想着:我等我赚多点再说,现在日子就这样先过着。

  但我想告诉你,准备这件事,从来不是等你“有钱了”才开始,而是从你意识到自己脆弱的时候,就要开始了。

  真正的准备,其实分三层。

  第一层:守住现有的钱,别乱动

  你别想着做大事、搞投资、搞副业,先把你手里的钱管好。

  你现在有没有一个专门不动的钱包?有没有一笔“我只在极端情况下才动”的资金?有没有强制储蓄的机制?

  如果没有,现在就做一个。哪怕每个月只存500,只要你坚持,这个账户就会成为你人生的“底”。

  你得告诉自己:这笔钱,是不许乱碰的。

  你越早做这个决定,未来越少手忙脚乱。

  还有一点,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所谓“快钱”、“稳赚”的机会。

  特别是亲戚朋友“介绍项目”、“帮忙理财”、“保证分红”这种,99%都是坑。

  你宁愿错过,也别心动。

  钱不进场,就不会被收割。

  这是普通人最简单、最直接的“反收割”策略。

  第二层:提高抗风险力,别全靠工资

  靠死工资,是这个时代最危险的生存方式。

  不是说你不能打工,而是你不能“只打工”。

  工作可以是一根主梁,但你得学会建几个侧梁。

  有人周末摆摊,有人做知识付费,有人兼职写稿做视频,有人在搞副业电商,不一定都赚钱,但至少他们都知道:

  一旦主梁垮了,还有其他支点。

  我不是鼓吹搞钱焦虑,而是告诉你:风险一定会来,你只是还没遇到。

  你要有意识地去分散收入结构。

  不管是靠技能提升、还是人脉变现、哪怕是搞点靠谱的兴趣收入,都比你一门心思想“公司会养我一辈子”靠谱。

  第三层:学会规划未来,而不是等“事来了”再慌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遇到事都是“临时找方案”,孩子要上学了,才开始想学区;家里人生病了,才想医保和陪护;失业了,才想副业和社保;没钱了,才急着借。

  这是最被动的活法。

  你真正该做的是,提前问自己这些问题:

  万一我明天失业,我有多少个月的生活储备?

  万一我或父母生病,我有应急金吗?

  我的孩子教育金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我的养老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这些问题,你可能从来没认真想过。

  但只要你现在想到了,就不算晚。

  等你被生活逼着去想,那就迟了。

  哪怕你现在一个月只能多存100块,只要方向对了,未来就能守住更多的主动权。

  八、怎么防止存款归零?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

  你现在最该问的不是“怎么暴富”,而是:

  “我该怎么防止手上的钱,一点点流走?”

  这个问题一旦意识到,你的命运其实就开始悄悄改变了。

  说到底,普通人想守住钱,关键就四个字:

  防漏、提效。

  第一:日常防泄漏,看清支出陷阱,削减“无感消费”

  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卡里钱明明没动什么大项支出,但月底一查余额,居然只剩个位数?

  这就是“无感消费”在搞鬼。

  每天点一杯外卖咖啡,29块,看起来不多,一个月900。

  超市买零食,想说奖励一下自己,手一滑买了400。

  短视频刷到一个“夏日降温神器”,看着便宜,买回来压箱底。

  你以为这些是生活必须,其实是被环境悄悄拿走的钱。

  现在所有商家都在研究怎么“悄悄让你买单”:一键下单、自动续费、拼单免运费、首单立减、跨界联名。

  你都没意识到自己在消费,你的钱已经飞走了。

  所以第一件事——停下来,复盘一周的支出。

  看看你每一笔钱花在哪里,有多少是“非必要”,有多少是“情绪型开销”。

  然后定个规则,比如:

  每月限额娱乐开支;

  限制自动扣费APP;

  禁止零点后电商浏览;

  多用“隔天再买法”冷静消费。

  你不是不能花,而是要有意识地花。

  钱只有在你掌控下流动,它才是财富,不然只是“被人牵走的牛”。

  第二:升级认知,不迷信“暴富”,学会稳健打法

  很多人存钱焦虑,是因为心里想着:我再怎么省,也买不起房、也追不上时代,那还省啥?

  这种心态最可怕。

  它让你不相信“慢慢变好”,只想“一夜翻身”。

  于是各种“稳赚理财”“灰产副业”“币圈暴利”“黑市套利”吸引你。

  结果呢?

  不是被骗、就是爆仓。钱没变多,坑倒是一大堆。

  普通人最大优势是稳定,所以我们要反过来——用稳健打法慢慢积累。

  比如:

  学定投,不追高不抄底;

  买懂的产品,不碰听不懂的“新词”;

  多看科普类财经账号,少听“高收益承诺”;

  把“理财”理解为“合理配置资源”,而不是“找项目翻倍”。

  你越踏实,钱越愿意留下。

  你越浮躁,它越逃得快。

  第三:多个收入来源,不求多,但求稳

  现在的经济环境,你不能只靠一个收入来源。

  不是说你必须做副业,而是你得有收入替代方案。

  你要有能力在主业出问题的时候,还有退路。

  比如:

  有点写作或拍视频的技能,能接单或者发点内容变现;

  懂点小生意逻辑,偶尔摆摊、卖闲置,也能补贴家用;

  有点理财能力,靠利息或分红补点流动资金。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钱流。

  每一个小来源,都是你防“归零”的一块砖。

  你不是要靠副业暴富,你是要靠它们给自己加一层底。

  第四:控制欲望,不冲动、不盲目攀比、不提前消费未来

  普通人最容易被榨干的,不是工资,而是冲动。

  你看见别人买iPhone15Pro,你也想换;

  别人晒欧洲游,你就开始查机票;

  别人穿什么爆款、拍照滤镜好看,你就想剁手跟上。

  问题是,他们背后有没有负债你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借花献佛你也不清楚。

  你只是被“表面光鲜”刺激了购买欲。

  最终你变成了那个:

  没存款、没资产、没安全感,只剩满屋“买来当时开心”的废品。

  还有一种叫“提前消费未来”的方式:

  用花呗、信用卡,透支下个月的钱,满足今天的欲望。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你每个月都在做一个“提前搬空钱包”的动作。

  你不是在消费,而是在做“定时归零”。

  克制,是普通人少数能掌握的“财务主动权”。

  一个懂得控制欲望的人,再普通也有底气。

  第五:给钱“上锁”——建立强制储蓄机制,养成习惯

  我们太容易“手滑”,所以关键的钱不能“裸奔”。

  学会用机制,帮自己管钱。

  比如:

  开一个定投账户,每月固定自动扣款;

  给自己建“定期转存账户”,不让钱放在活期卡;

  配置基础保险,堵住风险大口子;

  每月存一笔“未来金”,不论金额多少,不许动。

  这些“锁”,不是限制你自由,是保护你不犯错。

  就像给小孩围个安全栏,不是为了束缚他走路,而是防止他摔跤。

  你手上的钱越少,就越要给它“戴好头盔”。

  现在的时代,有个特别魔幻的现象:

  不是你不赚钱,而是你不知道自己在花钱。

  钱的消失,不是突如其来,是一点点从你指缝中溜走的。

  你没发现,早饭变贵了,午餐涨价了,社交成本高了,连去一趟超市都能多花200块。

  不是你懒,不是你穷,是你没有及时觉察。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省钱早就不是“节俭”了,而是一种生存能力。

  你能不能守住这点钱,决定了你能不能扛住下次危机。

  尤其是——存款本就不多的人。

  这点钱,就是你最后的安全区。

  一旦它破防,你就真的要被生活逼着东奔西跑了。

  请你从今天开始,认真对待你手上的每一分钱。

  不是因为你贪财,而是因为你明白:

  这是你未来最需要的时候,唯一能靠得住的东西。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台湾统一后,领导班子建议这样配备,马英九可享受正部级待遇

台湾统一后,领导班子建议这样配备,马英九可享受正部级待遇

近史博览
2025-07-11 21:27:46
啪啪打脸!“指苔为花”遭质疑,官方认证不免费,送菜司机撒谎了

啪啪打脸!“指苔为花”遭质疑,官方认证不免费,送菜司机撒谎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7-11 13:32:46
世界已经到了矛盾大爆发的边缘

世界已经到了矛盾大爆发的边缘

孝沛与世界
2025-07-09 11:31:47
森林北没有美颜滤镜的加持,真的也是很显老了!宁静说得太对了!

森林北没有美颜滤镜的加持,真的也是很显老了!宁静说得太对了!

柠檬有娱乐
2025-07-12 10:46:19
速度打穿世界第3防守!蒯曼4-0陈幸同,半决赛国乒女单超新星对决

速度打穿世界第3防守!蒯曼4-0陈幸同,半决赛国乒女单超新星对决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7-12 09:36:20
12号秀7中2+7失误演砸!美记称比帕威还差 河村勇辉6中1同拉胯

12号秀7中2+7失误演砸!美记称比帕威还差 河村勇辉6中1同拉胯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07-12 10:41:16
开拓者队记:杨瀚森一上来就送出漂亮的助攻 赏心悦目!

开拓者队记:杨瀚森一上来就送出漂亮的助攻 赏心悦目!

直播吧
2025-07-12 11:44:17
3-1,中国女排晋级总决赛,听听媒体专家怎么说,副攻需要提升

3-1,中国女排晋级总决赛,听听媒体专家怎么说,副攻需要提升

邹维体育
2025-07-12 10:53:23
读懂IPO|福瑞泰克三年连亏下估值逆势飙涨,近六成收入依靠第一大客户

读懂IPO|福瑞泰克三年连亏下估值逆势飙涨,近六成收入依靠第一大客户

时代投研
2025-07-09 21:59:21
全网疯传“南京某理发店最毁三观一幕”:这场闹剧,早该结束了

全网疯传“南京某理发店最毁三观一幕”:这场闹剧,早该结束了

小椰子专栏
2025-07-12 13:00:08
蔚来,会不会打响新能源爆雷第一枪?

蔚来,会不会打响新能源爆雷第一枪?

黑噪音
2025-07-10 10:28:11
联合国发表关于中国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声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铅中毒毁掉孩子一生!

联合国发表关于中国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声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铅中毒毁掉孩子一生!

生命科学前沿
2025-07-11 17:29:05
WTT大满贯赛:4强出炉其2,林诗栋淘汰日本黑马,小勒布伦大胜

WTT大满贯赛:4强出炉其2,林诗栋淘汰日本黑马,小勒布伦大胜

知轩体育
2025-07-12 08:57:36
网友生日当天被女友气疯!体内残留两个避孕套,称:个人卫生不好

网友生日当天被女友气疯!体内残留两个避孕套,称:个人卫生不好

社会酱
2025-07-10 17:48:15
三伏天拍这里5分钟,逼出体内90%的湿气和浊气!

三伏天拍这里5分钟,逼出体内90%的湿气和浊气!

罐儿哥中医自媒体
2025-07-11 10:12:26
蔚来一边批评“堆电池”策略,却装上150kWh的最大电池包

蔚来一边批评“堆电池”策略,却装上150kWh的最大电池包

DearAuto
2025-07-11 11:04:42
译文|《出师表》翻译成江湖话,能活活气死诸葛亮!

译文|《出师表》翻译成江湖话,能活活气死诸葛亮!

尚曦读史
2025-07-10 23:15:03
“儿子用小鸡鸡拉屎5年”!深漂男子返乡后,再次来深,背后令人唏嘘

“儿子用小鸡鸡拉屎5年”!深漂男子返乡后,再次来深,背后令人唏嘘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2:58:35
征服大洋彼岸球迷,美国网友:杨瀚森和乐福就是约基奇和穆雷

征服大洋彼岸球迷,美国网友:杨瀚森和乐福就是约基奇和穆雷

懂球帝
2025-07-12 12:59:19
A股:大家做好准备了,下周一(7月14日),A股或将迎来大变盘?

A股:大家做好准备了,下周一(7月14日),A股或将迎来大变盘?

财经大拿
2025-07-12 07:10:03
2025-07-12 14:43:00
奇思妙想生活家
奇思妙想生活家
探索生活的奇思妙想,分享独特见解和实用小窍门,让你的日常生活更有趣、更有品位!
485文章数 15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什么信号?

头条要闻

美国务院大裁员 有人急了:或使美国难以应对中国

头条要闻

美国务院大裁员 有人急了:或使美国难以应对中国

体育要闻

夏联-开拓者大胜勇士 杨瀚森首秀10+4+5+3帽

娱乐要闻

王晶曝张国荣自杀原因 抑郁症只是其一

科技要闻

Kimi深夜整活,开源了首个万亿参数模型

汽车要闻

小米YU7深度试驾: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手机
家居
旅游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围棋大师走进龙华幼儿园 助力幼苗启智

手机要闻

小米15默秒全,国产小屏旗舰销量比比看

家居要闻

生活憧憬 自由浪漫之境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