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处理公职人员吃喝问题这一现象,抓得越来越紧。
人均15元面馆就餐算"宴请"?
2025年6月6日午间,安徽某银行两个职员为客户办理借贷业务,正赶上中午用餐的时间,三人到附近面馆吃干扣面。
干扣面是涡阳本地小吃,一碗才6块钱,商家说一顿下来每人平均不到20元。
客户提前连同两个银行人员的饭钱给一起结了,就导致两个银行人员变成被客户“宴请”。
银行认为接受客户付费用餐属于"利益输送起点",强调金融从业人员需守住廉洁底线,无论金额大小都应杜绝违规行为。
客户支付了约15元/人的餐费,于是银行通报对两个人员的处理,不仅通报批评,而且各核减绩效3000元。
这15元餐费在普通人眼里,这就是熟人拼桌吃个便饭而已,不算什么大鱼大肉。
所以有网友质疑处罚过度,认为在人均15元面馆就餐难称"宴请",且可能存在客户主动付款的社交场景。
还有金融从业者透露,类似情况本可批评教育,但银行直接“顶格处罚”,反倒让员工觉得“倒霉撞枪口”,而非真心认错。
可是银行认定他们违反了《员工行为负面清单》里“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履职的宴请”这条。
在大众认知里,路边摊的简餐与“违规吃喝”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规则就是规则,一旦撕开一点口子,以后就有人敢试探更大的边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态:对违规接受宴请的处罚不应该看饭店大小以及价格高低,而在于是否接受宴请这个行为,只要接受了可能影响职务行为的宴请,就应该被处罚。
新华社表态
而新华社近期发表了莫让“酒局”变“出局”的言论表态。
新华社表示,圈子再小也违规,无论是公款宴请、企业吃请还是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饭局,不管有没有大鱼大肉,都是触碰高压线。
干部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小事反而是击溃纪律大坝的蚁穴。
新华社的表态算是很明确了,纪律刚性不容挑战,任何违规违纪行为无论大小,都将受到严肃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