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落幕,噩耗却传来——又一位高中生,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令人震惊的是,这次并不是因为没考上大学,而是因为“小三门”只差了6分,觉得自己与理想院校无缘。
这个孩子,来自上海七宝中学实验班——一个顶尖学生扎堆的地方。
在那样的环境里,所谓“掉队”,就是清北落榜;而掉队的代价,竟可能是命。
你可能没意识到,现在的孩子,正在活在一个越来越真空、越来越压抑的世界里。
有些人总爱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了。
可你回头看看,高中生们每天的日程表,早六点起床,晚十点还在刷题,周末排满补课,全年无休。
比起许多上班族,他们承受的“高压状态”有过之而无不及。
真正让他们崩溃的,不是压力,而是“无感”。
这种无感,心理学上叫“实感缺失”。
什么是实感?就是你能从这个世界中获取反馈,有跌倒后的疼,有努力后的喜悦,有失败后的落差,这些才组成了一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
但现在的孩子,住在水泥盒子里,走廊都不让跑,放学就进补课班。
没有情绪的出口,没有生活的厚度,没有真实的碰撞。
他们被养在温室,却要面对风暴。
他们从小就被“包裹”起来,不许冒险,不许感受,更不能失败。
父母拼尽全力给他们物质保障,却没给他们精神碰撞的机会。
你让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却忘了,生命的厚度不是靠题海堆出来的。
有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当同校有同学跳楼,很多孩子的反应不是震惊或悲伤,而是“可以放假了”。
死亡,在他们心中早已没有重量。
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环境缺乏情绪出口;另一方面,他们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早早接触到成人世界的阴暗面:奋斗无望、理想破灭、人情冷暖……
于是,一个想法慢慢渗入心中——既然看不到希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孩子不是不知道活着的意义,而是从来没人认真告诉他们:你不是分数的附属品,不是社会的工具,你本身就值得被爱、被理解、被尊重。
让我们来换个视角:假如有一份工作,从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才能下班,每天都被9个“主管”轮番责骂,稍微出错就当众羞辱,年年考核,落后就淘汰,能跳槽的机会几乎为零,家人不问冷暖只问业绩……你会干吗?
而这,正是无数高中生的真实写照。
我们说孩子主要任务是读书,可在某些体制下,他们活得不比打工人轻松多少,却还不能喊累,更不能请辞。
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告诉他们:只要你成绩不够好,你就是“失败者”。
哲学家康德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句话该送给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孩子不是KPI的载体,更不是供你攀比的谈资。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人训练成工具,而是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不要等他跳楼了,才去翻看他的聊天记录和作文,才发现——他早就崩溃了,只是你没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