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广核突然宣布退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这可是个投资高达1900亿人民币的大买卖。这一消息直接炸开了锅,全球媒体都在问:中国这是咋回事?为啥在这个节骨眼上撤了?这不光是钱的事儿,更牵扯到中英关系、能源战略甚至国际合作的未来。
欣克利角C核电站是英国萨默塞特郡的一个大工程,占地175公顷,计划建两个核电机组,总功率3200兆瓦,能满足英国7%的用电需求,相当于600万户家庭的电量。这项目是英国20多年来头一回新建核电站,用的是法国电力集团(EDF)搞出来的欧洲压水反应堆(EPR)技术。
2015年10月,中英两国领导人亲自站台,中广核和EDF签了协议,中广核掏了60亿英镑,拿下33.5%的股份,EDF占66.5%。当时中英关系正热乎,号称“黄金时代”,这项目被看成是两国合作的标志。
中广核为啥掺和进来?一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把中国核电技术推出去,尤其是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让世界看看咱的实力;二是经济上也不亏,英国核电市场成熟,回报看着挺稳。EDF那边呢,手里有技术,但缺钱,中广核的资金正好解了燃眉之急。双方一拍即合,2018年项目正式开工,计划2025年完工,总预算18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1600多亿。
可这项目没干几年,麻烦就来了。到2025年,中广核一算账,发现这买卖不划算,干脆撤了。为啥?咱得从经济、政治、技术和国家战略四个角度捋一捋。
最直接的原因是钱。项目刚开始预算180亿英镑,可到了2025年,已经涨到250亿英镑,人民币2200多亿。中广核占33.5%,得掏80多亿英镑,差不多700亿人民币。关键是这还不算完,工期一拖再拖,从2025年推到2030年,甚至可能更晚。钱投进去,回报遥遥无期,谁受得了?
国内的投资环境比这强多了。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项目,回报周期短,风险低,核电这边还有“华龙一号”等着上马,花同样的钱,国内能干更多事。搁谁身上不得算这笔账?中广核不是慈善机构,股东盯着呢,投个无底洞,谁也交代不过去。
2015年签协议时,中英关系好得跟蜜月似的。可到了2020年,英国禁用华为5G设备,两国关系开始凉凉。核电这种敏感领域,英国政府审查越来越严,媒体还老拿“国家安全”说事儿。中广核的工程师和高管去英国开会,动不动就被问一堆安全问题,搞得跟审犯人似的。2023年,英国直接接管了中广核在另一个核电项目Sizewell C的股份,这信号够明显了吧——不信任咱。
政治风险一高,项目就不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了。中广核高层掂量了一下,与其在这儿受气,不如撤了,省得以后更被动。
项目用的是EDF的EPR技术,可这玩意儿问题一大堆。法国弗拉芒维尔和芬兰奥尔基卢奥托的EPR项目都超支延期,欣克利角C也没跑掉。反应堆设计有缺陷,英国核监管局要求严,改来改去,进度死活推不动。中广核本来想借机推广“华龙一号”,结果发现压根没机会插手技术层面,只能当个出资方,憋屈得不行。
这就好比你花钱出力,结果干的全是杂活,核心技术还轮不到你碰。工程师们心里都窝火,领导一看,这买卖干得没劲,干脆不玩了。
2021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核电成了能源转型的顶梁柱。中广核在广东、福建等地推“华龙一号”,项目多得忙不过来。这些项目技术自主,风险可控,还直接服务国家需求。相比之下,欣克利角C的意义就小了,花大钱在海外搞个不确定的项目,不如把资源砸在国内。
再说,国际化也不非得盯着英国。中广核把目光转向“一带一路”国家,比如巴基斯坦,那边的核电项目风险低、收益稳,干起来心里踏实。
中广核一撤,欣克利角C直接懵了。EDF得自己扛80亿英镑的资金缺口,相当于700亿人民币。新投资者不好找,项目又宣布延期到2032年,成本飙到300亿英镑,人民币2600多亿。英国政府傻眼了,这7%的电力供应没了,天然气还得靠进口,电费一涨,老百姓上街抗议,能源大臣在议会里被骂得狗血淋头。
中英关系也受了影响。英国媒体酸溜溜地说中国“扔下我们不管”,中方则淡定回应:“这是商业决定,别扯政治。”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高铁、科技,也多了几分小心眼儿,气氛不如以前了。
中广核这边呢,撤资后日子过得挺滋润。国内“华龙一号”项目加速推进,广东阳江、福建宁德这些地方热火朝天。2028年,巴基斯坦的核电项目并网发电,中广核的国际化战略转向更稳妥的地儿,步子迈得更实了。
EDF就惨了。项目拖垮了财务,股东闹翻天,首席执行官让-伯纳德·莱维2026年辞了职。新上来的领导四处找钱,2030年好不容易拉到投资,2032年电站总算建成,可成本高得离谱,英国人用电都肉疼。
有人问,真当中国不敢动手?这退出不是随便说说的,得有底气才行。咱看看中国为啥敢这么干。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3万多亿美元,700亿人民币虽然不是小数,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中广核一年营收几百亿,资产上万亿,撤资这点损失扛得住。更何况,这钱不撤出来,后面亏得更多,止损才是聪明人干的事儿。
“华龙一号”是咱自己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效率都不输EPR。国内核电市场够大,中广核有技术、有项目,压根不用看英国脸色。退出欣克利角C,咱照样能在别处发光发热。
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啥项目都想试试水。现在不一样了,国家定了“双碳”目标,国际合作得挑着来。英国这摊水太深,咱不趟了,去“一带一路”国家干点实事儿,不是更香?
中国现在说话有分量,退出个项目,英国急得跳脚,也不敢咋地。国际社会早习惯了中国企业按自己节奏走,撤资这事儿,咱说了算,别人只能干瞪眼。
欣克利角C这出戏,挺值得琢磨。中国退出是理性选择,经济上止损,战略上聚焦国内,算盘打得清楚。英国硬撑着,代价不小,能源缺口、财政压力,够他们喝一壶的。国际合作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利益博弈,大家得有赚头才行,不然谁也不傻。
对咱普通人来说,这事儿也接地气。你看,投资就跟咱过日子一样,不能光看面子,得算细账。国家层面也是如此,钱得花在刀刃上,不能打水漂。英国这回吃了亏,估计以后跟中国合作得掂量掂量,别老想着占便宜。
中国退出1900亿大项目,不是冲动,是深思熟虑。英国的教训摆在那儿,国际合作要想长久,得真心实意平衡利益。你觉得这事儿中国做得对不对?欢迎留言聊聊,咱一起唠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