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恢复了对美企的稀土供应,但美国的英伟达等AI芯片始终没有解除对中国的限制。其实,我国恢复的只是对美本土民用企业的稀土供应。中国和美国不同,我们不会利用霸权主义征服他人,而是以德服人。为避免全球汽车等产业受稀土供应影响,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不过,军工领域所需要的稀土材料,中国并没有放行。
面对这种局面,作为AI芯片巨头的英伟达,其CEO黄仁勋表示不再将希望放在中国市场。目前,英伟达计划在欧洲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并且透露正在欧洲七个国家布局AI技术中心,推动英伟达在当地的AI生态建设和合作研发,助力新一代技术在欧洲市场的落地。有消息称,英伟达此举很可能会将欧洲的AI算力在两年内提升10倍。
英伟达AI芯片被美国的限制规则卡了脖子,受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英伟达自己。这一限制规则直接让英伟达损失了150亿美元的销售额。要知道,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对英伟达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首先,在AI芯片领域,中国市场并不缺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像寒武纪、华为海思等企业,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英伟达的退出,恰好能为中国本土AI芯片企业的崛起腾出更多的市场份额。有了市场,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研发中。更多的研发投入,又能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后续的持续研发投入夯实基础。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有助于中国本土AI芯片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其次,如果英伟达继续留在大陆市场,其CUDA生态很难被中国企业取代。CUDA是英伟达推出的一种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在AI计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如果英伟达一旦退出,国产AI生态很快就会崛起。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全球范围内,很少有企业能在竞争中胜过中国企业。全面取代英伟达,并不是技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再者,英伟达将重点放在欧洲,全球AI产业很可能会形成中、美、欧三股势力。但AI的竞争,最终比拼的还是电力。如今欧美电力现代化进程缓慢,已经开始威胁能源安全。欧洲很多国家的电网设施老化,发电能力有限,难以满足AI产业高速发展对电力的巨大需求。而美国虽然在能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升级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与之相比,中国在电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稳定的电网系统,能够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而且中国的AI产业发展迅速,有着巨大的潜力。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将错过很多发展机会。对于中国本土AI芯片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它们可以在市场份额扩大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产AI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英伟达在欧洲的布局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提升欧洲的AI算力,但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成功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欧洲市场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英伟达需要适应欧洲的市场环境,与当地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而且,欧洲的AI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电力供应、人才短缺等问题,关键用户完全无法与中国市场相媲美。
而中国AI产业凭借自身的优势,有望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也在大力支持AI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美国此举,无疑是亲手给中企造了一个年达千亿元的市场。
对此,大家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