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俗话说,偏心是亲情里最伤人的刀。长辈偏爱某个孩子时,往往不自知,而被忽视的孩子却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冷落与区别对待。在中国家庭中,这种偏心有时还带着"重男轻女"的传统色彩。我从未想过,父亲的偏心会以一场家庭风波画上句号。
春节团圆饭上,父亲满面红光地从钱包里掏出两个红包,一个厚厚的,一个薄薄的。
"小军,这是爷爷给你的压岁钱,一千块,以后要好好学习。"他先把厚红包递给了弟弟家的儿子小军,那是他唯一的孙子,今年八岁。
小军眼睛一亮,接过红包放在耳边抖了抖,发出沉甸甸的响声:"谢谢爷爷!"
接着,父亲把那个明显单薄的红包递给了我五岁的儿子豆豆:"豆豆,这是外公给你的,十块钱,买个棒棒糖吃。"
餐桌上瞬间安静下来。豆豆虽然只有五岁,但已经能感受到这种差别。他接过红包,小脸上写满了困惑,看看自己的红包,又看看表哥手中的,眼睛里闪烁着不解。
"爸,你这也太过分了吧?"我压低声音,不想在全家人面前发作,但语气已经藏不住怒意。
父亲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有什么过分的?小军是男孩子,以后要传宗接代,当然要多给点。豆豆是外孙,又不姓我们家,给个意思意思就行了。"
这句话像一把刀插进我的心脏。我和丈夫结婚六年,因为丈夫是独子,所以我们的孩子随父姓。在父亲眼里,这就成了区别对待的理由。
"妈,你也不管管?"我转向一直沉默的母亲。
母亲叹了口气:"你爸就这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别在过年吵架,多不吉利。"
我看着儿子失落的表情,心如刀绞。这不是第一次了,从豆豆出生起,父亲就从未把他当成亲孙子看待。而弟弟家的小军,则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百般宠爱。
"豆豆,来,妈妈给你压岁钱。"我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里面是两千元,是我专门为了平衡父亲可能的偏心而准备的。
豆豆接过红包,但脸上的困惑并未消散。他太小了,还不完全理解金钱的价值,但他能感受到爱的差别。
餐桌上的气氛变得尴尬而沉重。我强忍着泪水,决定不在这个场合发作。但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
回家路上,丈夫看出了我的不悦:"别太在意了,你爸那一代人就这思想,很难改变的。"
"你不明白,"我攥紧方向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今天是一千和十块,明天可能是学费和零花钱,后天可能是房子和什么都没有。这种差别会让豆豆觉得自己不被爱,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丈夫叹了口气:"那你想怎么办?"
"断了我爸的生活费。"我斩钉截铁地说。
三年前,父亲退休后,母亲也不久跟着退了。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刚够基本生活,买点好的东西就捉襟见肘。所以弟弟和我每月各给两千元生活费补贴。
"你确定?这会让你爸很没面子的。"丈夫皱眉。
"就是要让他没面子!"我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他从来不把豆豆当外孙看,只会让豆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得让他明白,这种偏心是要付出代价的。"
豆豆在后座安静地玩着玩具,似乎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但我知道,这种区别对待如果持续下去,终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伤痕。
第二天,我直接给父亲打了电话:"爸,从这个月开始,我不会再给你生活费了。"
电话那头,父亲愣了一下,随即暴怒:"你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昨天的红包?你至于这么小气吗?"
"这不是小气,爸。这是原则问题。"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你明显区别对待小军和豆豆,就因为一个是孙子一个是外孙。豆豆现在还小,但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在外公眼里,他永远比表哥低一等。"
"胡说八道!我哪有区别对待?我就是觉得男孩子要多给点钱,这有什么问题?"
"爸,你自己心里清楚。不光是红包,从豆豆出生开始,你对他和对小军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如果你不改变这种做法,那我也没必要孝敬你。"
说完,不等父亲回应,我就挂断了电话。随后我给弟弟发了信息,告诉他我的决定,并说明了原因。出乎意料,弟弟并没有反对,只是简单回复:"理解,但我不能跟你一样做,毕竟爸妈年纪大了。"
挂了电话,我心里反而平静下来。这个决定或许有些极端,但我必须为儿子争取平等的爱和尊重。
就在我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时,母亲的电话打了过来。
"囡囡,你爸气得血压都上来了。这事能不能好好商量?"母亲的声音里带着恳求。
我深吸一口气:"妈,没什么好商量的。爸偏心眼太严重了,我得让他长长记性。"
"你爸就这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对豆豆不是不好,就是..."
"就是什么?就是觉得豆豆不姓咱家的姓,所以不重要是吗?"我打断她的话。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你爸年纪大了,想法很难改变。你这样突然断了生活费,他会受不了这个打击的。"
我心一软,但想到豆豆困惑的眼神,又硬起心肠:"妈,我的决定不会改变,除非爸能真心改变对豆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