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曾经的“宇宙房企”正在经历着自从上市34年以来最黑暗的时刻,2024年净亏损值就达到了将近495亿元,彻底撕下了行业标杆的光环。
树倒猢狲散,企业高管更是接连递交辞职报告,这家房产巨头的辞职率更是直接达到了30%,这家曾经的模范企业更是短短几年内就沦为评级为“CCC+”的问题房企,那么这家企业究竟是谁?
3月31日,一家房企巨头召开的董事会成功引爆该行业,在当晚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中,赫然显示亏损494.8亿元,这也是这家老牌房企在上市以来的34年首次出现亏损。
要说这家企业在近几年沦为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实际上就是跟郁亮脱不开关系,郁亮在万科集团2022年的年会上就直言房地产就此进入“黑铁时代”。
万科在2022年前8月在地皮上的投资就高达208亿元,2023年更是达到惊人的841亿元,这种逆势拿地也就成为2024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这家巨头行业在股东的信中写道,公司亏损的现状是内外因造成的,当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公司没能及时摆脱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扩张惯性。
于是就出现了投资冒进、多赛道布局步子过大、融资模式么没能及时转型等问题,在管理和风控机制上也出现纰漏,这才导致经营陷入被动局面。
于是在2025年企业就开始进行瘦身健体,聚焦主业。2024年房屋销售的整个行业都处于下降趋势,数据显示,该企业2024年的房地产开发和相关的资产经营所创造的营收仅仅达到了3010亿元,毛利润仅在9.53%,相较于上年就下降了四成之多。
其实说白了这样的盈利在抛出营销费用、财务费用等一系列必要开支之后,基本是没有利润的,其实这也就反映出来了市场的一个现状,凡是现在销售的房子,基本都是2022年在房地产行业火热时花高价拿下的,现在出手也只是为了及时止损。
不仅如此,就连公司的管理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就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的郁亮在2025年初就卸任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在2024年的年薪更是直接拿到了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仅仅只有33.6万元。
要知道在2023年的年报上来看,郁亮当时的年薪可是在127万元,持股数量更是高达739.49万股,早在06年,郁亮的年薪就达到了374万元。
除了郁亮,原董事、原总裁、原首席执行官祝九胜的薪酬从2023年的118.9万元降至2024年的32.9万元;监事会主席解冻的薪酬从2023年的111.5万元降至2024年的32.8万元。
这些公司营收呈负增长,“开源”遥遥无期,只能从“节流”方面下手,主要董事的薪酬下降,对于底下的员工,就采取了裁员。
万科对其下属的各个城市公司,更是统统都分配了裁员指标,像是深圳公司就达到了10%,有的公司裁员比例更是高达30%,这次裁员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员工,不过相对于货值下降幅度较大的城市公司,裁员比例要高不少。
本次裁员规模最大的公司其实就是福州城市公司,比例高达30%~40%,本次裁员指标集中在一线部门,像是设计部、工程部等。
在这些人里面,除了一些校招生以外,还有不少在万科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的老员工。
不仅如此,万科也从之前的“经理人制”转变到“国资站队”,郁亮先是辞任董事长主席,由深圳市地铁集团的董事长辛杰接棒;总裁祝九胜离职,深圳国资系高管全面接管财务、法务等核心岗位等。
现在深铁集团就成了万科最大的股东,持股高到27.18%,虽然不是绝对控股,但已经是第一大股东了,为了帮万科渡过难关,从2025年2月份开始就开始接连四次向万科借钱。
合计118.5亿元,万科则是以自己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像是万物云的股权,一些投资管理公司,也不枉沈铁真金白银的付出。
可是即使有深铁的帮助,万科还是久久不能回血,就在这时退休8年的万科创始人也突然发了朋友圈表示在万科深陷泥潭,自己不能坐视不理。
在2024年4月份的股东大会上,王石更是主动放弃了2023年的千万退休金,表示要与公司一起共渡难关。他的妻子田朴珺还在微博上打趣地说,“没事,老王,我养你。”这次王石的发声,是否意味着他要重新参与万科的事务。
业界人士就曾推测,说王石这次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万科度过还债的危机。
房地产行业的悲惨现状其实也已经在国家今年出台的“组合拳”重现生机,比如贷款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5月7日,下调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更是出台了新的住宅项目规范实施等,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数据也显示,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交易活跃度有所提升。
北京新房网签同比涨36%,二手房同比涨35%;深圳新房网签同比增47.2%,二手房同比增58.3%,截止到2025年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两月下降,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不过尽管政策暖意渐浓,但是万科的转型之路仍然暗藏风险,由于万科高负债的压力,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占比就高达43.8%,仍然需要融资来还债。
况且在万科的地产存货预计跌价累计超过120亿元,万科由于这几年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代建、租赁业务的营收占比不足15%。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对于万科来说更是一个潜在风险。
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房企只有合理开发、提高服务、多线,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2025年万科就计划构建新型的开发运营,在多方面共同发展,这种新策略或许会成为行业转型的标准范式。
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重构期,万科的处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万科能否成功渡过行业寒冬,收获转型果实,就请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王石:万科出了大问题,但重整旗鼓后,在房地产中仍会走前面
证券时报:大动作!大股东借给万科28亿元!蛇年已有17股发布业绩快报,一批“业绩牛” 亮了
金融界:万科抛出瘦身计划!多元化业务挥刀断舍离,每年卖200亿资产降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