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4日,原本计划驶入南海执行“威慑任务”的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编队,在印度洋突遭遇突发情况,一架F-35B舰载战斗机因海况恶劣和舰面起降失败,被迫在印度特里凡得琅国际机场紧急降落。
此事一经曝光,迅速引发了外界对于英国海军远洋战备能力的质疑,也为西方“航行自由”行动的现实打上了问号,不少外媒还嘲讽:这还怎么去南海威慑中方?
据英国《卫报》披露,当日下午,这架F-35B战机原计划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完成一次垂直降落。但由于航母当时正在印度洋东部海域前行,海面风速极高,舰体剧烈摇晃,导致舰面无法稳定维持起降条件。最终,由于燃油所剩无几,飞行员不得不将战斗机引导至印度境内的特里凡得琅机场迫降。
按照英国国防部的说法,这只是一次因“气候复杂”引发的迫降,但事实上,整个过程远比表面描述来得严重,不仅暴露了英国皇家海军远洋部署和海上协同的技术短板,也折射出西方国家在“印太战略”实践中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巨大落差。
F-35B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为美海军陆战队与盟友研发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战斗机,被认为是第五代舰载机中的代表机型,在理论上,其具备在狭小甲板或复杂气候条件下执行战斗任务的能力,所以英国才选择了这一型号用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核心舰载力量。
但现实是,F-35B的“灵活性”远没有宣传中那么强。
根据军事航空专家的解释,F-35B在垂直降落时依赖其独特的三轴矢量喷管系统,将喷气方向调至90度向下,以支撑整架飞机的悬停与缓降。然而,海况对这种操作的干扰是致命的。一旦遭遇强侧风、乱流或舰体剧烈晃动,喷管输出的气流极易失控,造成飞机偏航甚至下坠。
换句话说,F-35B虽然具备“技术上”的垂直降落能力,但其稳定性受环境影响极大。更何况,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本身就不配备传统的阻拦索系统,仅依赖垂直降落形式来完成战机回收,一旦气象条件恶劣,整个航母战斗机体系便瞬间陷入瘫痪。
在此次事件中,正是舰体剧烈摇晃与侧风影响叠加,使得飞行员无法控制F-35B平稳着舰,考虑到舰载作业通常需要在多种复杂环境下进行,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而是一种系统性弱点的表现。
更关键的是,这种操作并非首次,也不应成为突发状况,恶劣海况下的起降作业,是每一支具备全球部署意图的海军力量都必须掌握的基本课目。在美军的训练体系中,夜间、雨天、风浪中完成舰载机起降,是飞行员的必修内容。
而英国皇家海军的F-35B却在初入印太之际便遭遇如此基本环节的失败,令人质疑其舰载战斗体系是否真正具备远洋高强度作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也随之被揭露:F-35战机虽名义上是“国际联合研制”,但其核心维护、数据解锁和运行控制仍高度依赖美国体系。
英国作为使用国,虽然拥有部署权,但对F-35B的核心数据、系统调优乃至战术自主使用权,其实并不完整,这也意味着,一旦出现严重故障或系统问题,英国本土技术人员很难完全独立修复,需依赖美国方面远程支持或调拨零件,长期来看,这种“技术被锁死”的武器体系,也限制了英国独立作战能力的培养。
所以说,英国海军在南海的所谓“威慑巡航”更像是一场“作秀”,并没有实质性的作战能力支撑,你们认为呢?
信息来源:
NEWTALK新闻:《又出事? 英 F-35B 战机迫降印度 竟是因为此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