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安徽也曾有个“三河市”,啥时候的事儿?(下)

0
分享至



▲摄影:张凌云

书接上文

三河解放

1938年5月14日,日军攻陷合肥。为了向西南山区推进——6月7日(农历五月初十),日军继续南下,占领三河。在侵占三河的86天里,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四方狼烟成火海,处处血腥哀苦声”。这座古镇,一度变成“凄惨清冷、阴森可怕的人间地狱”。在抗日军民的共同打击下,日军退出三河镇。


三河新四军标语

▲来源:《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

三河一带形势趋于稳定,成为了“大后方”。抗日战争并没有结束,来自合肥、芜湖等沦陷区市民从四方大量涌入,促使全镇人口一跃高达7、8万。镇内日夜开市,号称“小南京”。特殊时期的畸形“繁华”,终因抗战胜利返城即宣告结束。此后的几年,三河未能恢复往日辉煌,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飘摇着。


三河春城米厂旧址

▲来源:《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再次给三河带来希望的曙光。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三河各界闻讯,随即派人前往附近解放区——湖西县(治今安徽庐江白山镇)与解放军取得联系。1月24日(一说25日),顾鸿团长率领华东野战军警备二旅六团三营进驻三河镇,宣告解放。


“解放军二十四日攻克巢湖西之三河镇”(1949年)

▲来源:《大公报》

值得注意的是——那时,国民党正规军已溃逃一空,解放军亦对地方武装做了策反工作,故几乎一枪未发便和平解放了三河。进驻三河时,市民涌向街头欢迎,大街上张灯结彩,黄水井、东头、西头、河南及全镇鞭炮齐鸣,欢庆三河解放。随后成立了三河镇军事管制委员会(驻卡坊院),全面接管地方事务。


三河卡坊院旧址

▲摄影:郭景斌

三河市成立

1949年2月2日,中共皖西区党委决定,以合肥南乡三河一带为中心,成立中共三河县委、三河民主县政府和三河武装县大队,隶属中共皖西第四地方委员会、皖西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皖西军区第四军分区。荚厚友任县委书记,杨蔼庭任组织部长,余衡、陈加厚任委员;余衡任县长,陈加厚任县大队长。


中共皖西区党委致三河县委的通知(1949年)

▲来源:《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

3月,中共皖西区党委研究决定,再次将中共三河县委改为中共三河市委,同时成立三河民主市政府、三河武装市大队,隶属关系不变。荚厚友任市委书记(后孙耘夫继任);余衡任市长(后钱广胜、胡一平继任),杨干、胡一平任副市长;陈加厚任市大队长。这也就标志着“三河市”(县级市)的正式成立。


荚厚友、杨霭亭、杨干合影(1949年)

▲来源:《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

中共三河市委,设组织、宣传两部,下辖1区委,6个党小组,党员28人。三河民主市政府(驻承德仓),亦称“三河市民主政府”,设民政、财粮、民运、文教等科,公安局、工商局、邮电局、人行市支行,以及粮食公司、贸易公司、盐业公司、文化馆等机构。三河武装大队,下辖1个独立连。


三河承德仓旧址

▲摄影:郭景斌

4月,中共三河市委研究决定,成立三河市总工会、三河市工商业联合会,冯动群、张伯衡分别任主席、主任。7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河市工委、三河市妇女联合会,刘曙、王瑛分别任书记、主任。9月17日,成立三河市农民协会筹备会,钱广胜任主任。至此,党政群团,组织健全,各司其职。


三河市党、政、军、群组织及负责人名录

▲制表:又心

10月13日,《解放日报》报道:“近半个月来,已有蚌埠、合肥、安庆、阜阳、宿县城、三河等城市先后举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 当时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最合时宜的组织形式,是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和准备”。凭此说明,三河的 民主建政已 走在全省前列。


“三河等城市先后举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

▲来源:《解放日报》

三河市的行政区划,值得关注和研究。据组织史资料,全市辖杭梅区和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一说7月增设),杭梅区又辖杭埠、梅林、牛河、林楼(一作凌楼)、汪湾、韩桥等6乡。7月,撤销杭梅区,将杭埠、梅林、林楼、韩桥4乡划归舒城县,将牛河、汪湾2乡划归庐江县,共计划出62村、35523人。


三河市辖区、镇、乡及负责人名录

▲制表:又心

7月以后,三河市仅辖东镇、西镇、南镇、北镇。10月,撤销北镇和镇级建制,成立警政合一的东镇、西镇、南镇3个派出所,由市政府和派出所领导街(村)、组等基层组织。据统计,三镇共辖16街、4村、137行政组,21377人。街(村)、组的范围,亦与民国时期三河镇公所的保、甲所管范围基本一致。


“三河市”(《1949年安徽政区》)

▲来源:《安徽省行政区划沿革图集》

支前和剿匪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解放初期城市接管工作的 历史 背景,就三河市的成立而论,具有鲜明的临时性、过渡性和政策性,是 解放初期政权建设的重要探索。同一时期,三河市所在的中共皖西四地委、四行署,其下辖的和含县、临江县、巢含县、湖东县、无南县、湖西县等,亦是相同的设置逻辑及特征属性。


临江县驻地——无为市福渡镇临江村(2022年摄)

无为市福渡镇信息站

在三河市成立的同时,随着 战线南移 ,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位于沿江一线的中共皖西四地委逐渐把工作重心转到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上。3月,三河市委接上级党委指示后,在全市普遍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并于18日成立支前指挥部,市长余衡任副总指挥长,市委书记荚厚友任政委, 杨蔼庭任政治处主任。


合肥人民挑送物资支援渡江战役(1949年摄)

▲来源:《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

支前指挥部设财粮、民力、供应3科,负责办理粮米、柴草、盐、马料的供给和运输、通讯联络工作;成立修建桥路委员会,赶修清水河、迎水庵和西街浮桥,控制船只,加强水手训练。截至5月30日,全市共动员民工3695人,组织担架160多副,小车9辆,民船数百只,船工491人……为支前做出了积极贡献。


渡江船工光荣证(1949年)

▲来源:《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

同时,根据皖西区党委的指示,协同肥西县将行驶在派河、丰乐河、新河的32只民船和1072名船工集中到中庙附近的湖面上,参加解放军的水上练兵活动。经过1个月紧张而艰苦的演练之后,船工们驾驶着满载士兵、物资的船只,于4月14日前往汤沟集合。20日,渡江战役开战。最终以歼敌15万余人胜利结束。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1949年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

随着正面战场进入尾声阶段——4月, 溃败南逃的国民党当局 , 有计划地在皖北地区潜伏下 大批武装匪特,他们纠集散兵 游勇,与 地痞流氓、反动会道门以及逃亡的恶霸地主相勾结,组织、扩充反革命武装,开展破坏活动 ,妄图卷土重来。 鉴此,皖北区把肃清残匪作为中心任务之一,组织所属部队开始剿匪作战。


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文件(1950年)

▲来源:合肥警方

8月,由巢湖军分区基干团1个营、庐江县独立团及三河市大队2个连、无为县大队1个连组成了肥西剿匪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三河市,负责巢湖地区剿匪任务。在1个月的进剿中,歼匪222名,连同警卫团,共歼匪301名。直至10月,终于把出没在三河市周围的武装匪特基本肃清,社会秩序得以迅速安定下来。


巢湖西岸(2025年摄)

▲摄影:王牌

三河划归肥西县

1949年6月,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支前工作基本完成,接下来亟需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为此,中共皖北区党委决定,以原皖西四地委与江淮五地委合并,组成中共皖北区巢湖地委,以原四、五地委辖区同新划入的原江淮四地委与皖西二、三地委所辖部分地域合并成立皖北巢湖行政区。


四县合一后的无为县举行升旗典礼(1949年摄)

▲来源:无为发布

皖北巢湖行政区,亦称皖北行署巢湖专区,即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巢湖区专员公署管辖行政区域。在随后的全区区划调整中,三河市及巢县、和县、含山、肥东、肥西等县保留原建制,无为境内原四县合并为无为县,原湖西县并入庐江县,原江浦县划归滁县行政区,共辖7县1市,地委机关驻巢县(今安徽巢湖)。


皖北南行政区分县详图(1951年)

▲来源:资料图片

1950年3月,巢湖专区批准,撤销中共三河市委、三河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共三河区委、三河区人民政府,划属肥西县管辖。成立刚满一周年的“三河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三河区辖东镇、西镇、南镇3个乡级镇和太平、五新(后作“五星”)2个乡。1952年1月,又增设新街镇、中心镇2个乡级镇和杨婆乡。


三河镇地名图(1985年)

▲来源:《安徽省肥西县地名录》

1955年7月,肥西、舒城两县调整边界,原三河区太平乡、五星乡划归舒城县;11月,原丰乐区、滨湖区并入三河区。1956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和六安地区的指示,在原三河区驻地三河设立区级三河镇,直属肥西县,沿用至今;另,三河区改为丰乐区,机关迁至丰乐镇。


肥西县、舒城县交界处(2019年摄)

▲摄影:张凌云

札记

当人们谈起三河时,总有丰富多彩的话题:简约而不简单的地名,流传千载的战事传奇,纵横百年的商埠繁华,精彩绝伦的名人佚事,模糊记忆中的滔滔洪水,乃至如今人头攒动的文旅中心……“百家争鸣”里,却少了对“三河市”的解读。尽管是昙花一现,但对于三河而言,“三河市”作为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探索、过渡的产物,是其发展史上无法磨灭的历程和记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皖北米市——三河市”(1949年)

▲来源:《解放日报》

而当我们重新审视“三河”这个名字,亦无需争得面红耳赤,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明万历《合肥县志》云:“三河,其源三:一出庐江航埠,一出舒城城下,一出桃城,在城南七十里,合归于湖。”其一“出舒城城下”,指今杭埠河,该河经流一度流经舒城县治(明万历中,知县陈魁士凿龙王庙石坝,放河东下七里沟,后通为七里河,即改经流于此),故名。又一“出桃城”,指今丰乐河,“桃城”即今舒城县桃溪镇,位于丰乐河沿岸。那么,古人所谓的“出庐江航埠”是指哪条河?


“三河”

▲来源:明《(万历)合肥县志》

清嘉庆《合肥县志》明确指出:“丰乐河自彭家湾入界,东行舒城西山水会焉,又东行庐江马槽山水会焉,是名三河”,又称马槽山水“源出庐江县马槽山,北行至小戴桥入县境,会丰乐河,至三河镇,同归巢湖”。“舒城西山水”即前文提到的杭埠河,而“马槽山水”即今庐江马槽河,因源出大小马槽山而得名。答案,不言而喻。


“三河”

▲来源:清《(嘉庆)合肥县志》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仅供参考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看官指教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三河古镇
人气爆棚
(2025年摄)

来源:肥西发布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别企划 -

- 庐阳八景 -

- 山河湖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门水关 -

| |
| |

- 官署衙门 -

| |

- 学宫书院-

| |

- 楼台亭阁 -

| |
| |
| |
| |

| |

- 宅邸花园 -

- 坛庙寺观 -

| |

| |
| |

| |

| |

| |

| |
| |
|

- 街巷里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标商圈 -

| |
| |
| |
| |

- 老 字 号 -

| |

- 公共文化 -

- 城市风俗 -

- 区县地名 -

注:以上为“合肥城市地理”系列文章的关键词合集,部分文章存在同时触发多个关键词的情况。各栏目及链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合肥城市地理”亦开通了原创图文合集,欢迎大家订阅!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庐州府志》《合肥县志》《舒城县志》《大公报》《解放日报》《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安徽省行政区划沿革图集》《闪光的足迹:合肥地区中共党史画册》《合肥市志》《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合肥通史》《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巢湖地区组织史资料》《肥西文史资料》《安徽省肥西县地名录》《中国共产党安徽省肥西县组织史资料》《肥西县志》《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安徽省庐江县地名录》《庐江县志》《安徽省舒城县地名录》《中国共产党安徽省舒城县组织史资料》《舒城县志》《千人桥镇志》及新华社、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合肥警方、合肥市图书馆、肥西发布、无为发布、往期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合肥全攻略 incentive-icons
合肥全攻略
合肥精品生活指南
8236文章数 99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