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有风险,聚餐需谨慎。近日,很多地方都在传公职人员3人以上聚餐即属违规。
不管自己花钱,还是他人请客,不管吃肉喝粥,还是饮酒猜拳,只要人数达到3人,将一律定性为搞小圈子。
搞小圈子的后果很严重,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会被降级或撤职。一时间,体制内的人都风声鹤唳。
好不容易进入体制,又好不容易混了个顶戴,这要是因为吃个饭吃出了毛病,那可得不偿失了。想想,他们也很不容易哈。
那么,公职人员3人以上聚餐即属违规,这规定有权威出处吗?是哪个部门定的?我查了下6月13日官媒“澎湃新闻”对新规的权威解读,发现并没有这一令人无比紧张的规定。
不过解读提到,3人以下的普通聚餐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聚餐点最好选择大众价位的普通餐厅,各自付费,避免互相请客。
划重点。解读里尽管没有明确3人以上聚餐即属违规,但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实践中公职人员还是一定要解读的规定执行。
其实,吃吃喝喝本无可厚非,自己花钱满足口腹之欲,还能促进消费、带动就业。但问题就出在,公职人员很多大吃大喝,又有哪一次自掏腰包?
从被查处的违纪案例看,他们每次奢靡的酒局要么由管理服务对象买单,要么是企业老板花钱,酒局饭桌成了很多人权力寻租的“润滑剂”。
说完吃喝,咱再聊聊小圈子的事。
中国传统文化讲“一人成行,二人成伴,三人成众,四人成群”。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相较单人活动或双人交往,3人聚会更易形成稳定的社交结构,增加了“小圈子”形成的可能性。
公职人员要是频繁和固定3人及以上小群体聚餐,就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封闭权力的小圈子,权钱、权色交易等腐败问题就可能滋生 。
因此尽管新规没明确3人以上聚餐算搞小圈子,可很多地方拿这当量化标准,也不是无的放矢,没有道理。毕竟违规吃喝隐蔽性强、取证难,划出“3人以上”这条线,是便于监督执行的无奈之举,反映着治理的现实考量。
这是要给公职人员划出一条便于监督执行的“安全线”。
虽然这种治理逻辑,看似剥夺了公职人员的正常社交权利,但我认为,作为公职人员理应用更高标准来约束自身行为。
说一千道一万,将“3人以上聚餐”定性为搞小圈子,这不是简单的限制聚餐人数,而是规范公权力行使、净化政治生态。
公职人员手握公权力,就得用更高标准约束自己,在人情往来里守好底线,别让聚餐成腐败温床,这既是纪律要求,也是对自身政治生命的守护。
若是有哪位公职人员觉得这样的规定太严苛,那大可以挂印辞官呀。
可现实是,当年挤破脑袋进入了体制,今朝权力在手,谁会愿意因这点规矩肯退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