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形势开始好转了

0
分享至

本文作者: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

01

近期在外调研,不管是谈到楼市下行,还是消费不振,听到的做多的一个原因,就是“预期不好”。

什么是预期不好?多数人指的是对就业、收入、房价等预期不佳,甚至模棱两可地称对对发展前景预期不好。

但穿透来看,最影响预期的就是社会保障!

这两天,中办、国办发了一个重磅级的文件,《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这个文件的主旨,就是“兜牢民生底线”。全文看下来,未来要干两件事情:


一是,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比如,将灵活就业人员、非户籍人口等,全部纳入到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二是,提高社保的供给品质。比如,基本公共服务要制定国家标准,提高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的质量,社区要供给“一老一小”(养老、托幼)的服务,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还要下沉到县域。

再联想到,近期屡屡强调的“投资于人”“反内卷”“社会公平”等等,趋势就越来越明显了,社会建设可能要比物质生产更重要。至少在当下这个阶段,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应该是面临的主要矛盾。社会建设包括保障、公平、解决矛盾等(主要是社保)。目的就是以确定性的、相对体面的社会保障,消除经济转型和变革时期带来的史无前例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过去,我们太过强调物质生产,经济产出的大部分都积累起来,再去投资搞建设,最典型的就是外贸导向的工业生产。这硬生生地导致,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纵深内需,一直停留在潜力上。

现在好了,懂王二进宫,加速再全球化进程,外贸导向很艰难了,我们不得不下决心补功课。也就是,补上包括社保在内的社会建设的短板。说白了,大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内需的竞争。现在这种“占少数的有钱人消费少,还没崛起的中产在内卷的路上,占多数的普通大众没钱消费”的局面,是再怎么推进刺激,都解决不了消费的问题。解锁这个死结,急需推进社会建设。

本质上,这也是修复后再出发,不继续大干快上,或说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配新的生产力,比如内需和消费的增长引擎,靠个人奇思妙想推动的科创动力等等。不解决生产关系的掣肘,稳经济政策刺激的“短周期”很难避免。更重要的是,新的生产力突破、科创动力打造,都缘木求鱼。

这已形成倒逼,上下也达成了共识。

02

越宏观的问题,越需要穿透微观层面的案例来认识!

先谈谈消费不振!

这里,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国人爱储蓄、爱节俭,有近忧有远虑,有把财富留给下一代的传统。即便是享受红利最充分、也最有钱的60-80后企业家,也保持着节俭的传统。

但事实上,为追求更美好生活,中国百姓够拼的了。岳父曾告诉我,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花了50元买了条裤子,相当于2个月工资,新来的同事都这样,多数都要花1-2个月工资买衣服。

60-70年代,涤纶进入我国,的确良风靡各大城市,一件要十几二十元,但挡不住抢购热潮。

进入8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产能上来了,就得去化,就大力度刺激电视消费。那会儿笔者生活在农村,印象很深刻,老百姓买电视可真是拼命,明明没啥钱,非得借钱买。商家也推出了分期付款,部分款项可以等来年卖粮、卖羊毛偿付。电视就是这样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20世纪90年代,电话开始普及,当时初装费要大几千元,一般家庭装不起。等到1995年,初装费才降下来,但也要1-2千元。姐姐家住在城里,拿几个月的积蓄装了一部。当时打电话梯度收费,超过一定时间要跳上另一个收费档次。打一次电话要收十几元,可那会儿的工资不到一千元。

进入本世纪,在2010年以后,房子就是农村结婚的刚需了,最典型的是返乡置业。这段时间,我在粤西调研,当地说返乡置业持续繁荣了十几年,现在仍占据20%的份额。在珠三角打工的粤东西北人群,这几年赚钱不容易,即便房价在下跌,但回乡买房,一掷千金,一点不含糊。

再说最近的事情。笔者老家,这几年很多人都买新能源汽车,尽管便宜,但也要10万元左右。亲戚们真的没啥钱,但特别响应政策号召,甚至贷款也要买车,一夜之间就成了农村结婚的“新三大件”之一。2020年之前,大街上很少有新能源汽车,现在大概一半以上是新能源车。

你说,百姓爱不爱消费?

03

确实,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但从大写的人来说,消费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小孩儿都知道要往商场跑。对更广泛的人群来说,美好生活是很朴素的追求,绝非不想消费。但多数人在大额消费时会顾虑未来的不确定。如果没有基本体面的社会保障,可不就要攒钱了,花钱时可不就要掂量了。

1983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曾达到53.4%,2010年降到34.6%、2023年也仅回升至39.9%。当然,其中有过去几十年GDP政绩下,分母涨的太快,但消费越来越疲倦是事实。


数据来源:wind

为啥?过去敢于消费,现在不敢消费了呢?除了收入减少、债务问题、房地产和汽车消费饱和,老龄化以及婚育消费减少等,很大程度上在于,过去四十年,对微观主体来说是确定性的。

这种确定性,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兜底的确定性,二是对收入稳定和增长预期的确定性。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短缺经济的特征明显,但农村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土地承担了社会保障的职能;城市人口数量不大,基本上都是体制内的,国企、单位“办社会”,低工资+全面社会保障(比如福利分房、入读子弟学校、单位养老等)产生的也是确定性的未来预期。

改革开放40多年,先有经济的高速增长,后有楼价的持续上涨,产生的也是确定性的预期。2019年以来这一轮持续调整之前,很多人眼里,毕业就有工作,增长就是常态,周期波动是暂时的。因此,很多人敢于购买超出自己短期支付能力的房子。因为,他们相信未来可以偿付得起。

有人说,确实应该考虑就业环境的变化,不该不切实际地“加杠杆”买房,导致工作出现闪失后,家庭陷入困境且骑虎难下。但试想,这些年来,每有楼市下行,便有地方一轮一轮的救助,给老百姓传达的是什么信号呢?难道不是“只涨不跌”、“隐性担保”的确定性预期吗?

04

现在,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不确定性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的稳定性。

笔者这个年龄,多数人有从一而终的工作单位,跳槽是80后才有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是个褒义词,意味着更高的晋升和工资收入。现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社会变革程度比中国更剧烈,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3.7年,中小企业是2.5年。企业存活周期缩短,这是必然的。

相应地,工作的稳定性下降,在情理之中,这就是为何那么多人考公,目的还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

或者说,寻求相对体面的社会保障。

未来,公务员可能是为数不多的稳定就业了。AI横冲直撞和全民流量时代,产生3个大问题:

一是,移动互联加持下的全民副业特征越来越显著,灵活就业的比例上升,在企业就业可能会受到冲击;

二是,互联互通和AI渗透,消除科层制,生产集中化、组织扁平化和信息智能化;

三是,万金油就业的蓄水池水位下降。过去,没有AI或移动互联渗透没那么深,链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端,有很多打信息差或链接各方的万金油岗位,比如物流供应链,销售代理,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中介机构,信息咨询等领域。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不需要太高能力。但生产集中化(比如“一家通吃”)、组织扁平化、信息智能化,对这些岗位的冲击非常大。

就我国来说,不管是促进消费,还是稳定楼市,潜力非常大。比如,早在2016年,就有明确的结论,我国对于智能马桶的有效需求也不过是两三千万个,但还没有用上普通马桶的人超过六亿。这些年,政策无不用其极,但效果不见好。就连魔都、帝都这样的城市,消费数据也很难看。

这就要追溯社会保障这个底层逻辑了。

这些年,我们干了三件大好事:一是以高铁、“村村通”为代表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以移动互联、AI为代表的软件基础设施充分渗透。这将我们国家的消费、生产成本降到全球范围内令人乍舌的地步。三是依托强大产能和内卷,日用品完全满足普通人生活需求,价格之低也令人乍舌。


其结果是什么呢?往好了说,在我国,基本生活是很容易的,这方面小红书上的歪果仁体会更深。往不好了说,躺平成本太低了。当然,我们要因势利导。将6亿农民的养老金从200元提到400元,将2.7亿流动人口纳入工作地最低生活保障,将3亿新市民纳入到住房保障。

这就是当下正在干的事情!

这样的生产关系调整,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从而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毕竟,收入低的人,边际消费倾向最大、消费意愿最强。现在,我们不管怎么谈品质消费,个性化消费,怎么谈潮玩labubu,怎么谈文旅热潮。如果撇开游离之外的那几亿人,都只能是小众赛道。

对于解决当下的宏观问题,帮助没那么大。消费容量起来了,就业就有了,尽管很多人的收入可能并不高,但加总起来,才是真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样,就形成了消费和就业的良性循环,这就是确定性。由此,生育、养育的忧虑,就业的忧虑,内卷和躺平等,才能缓解。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河北一对夫妻中暑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10时!别低估夏天“威力”

河北一对夫妻中暑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10时!别低估夏天“威力”

朗威游戏说
2025-07-13 14:03:44
刚签就拉了坨大的?火箭新人6投0中 正负值-21仅高于谢泼德

刚签就拉了坨大的?火箭新人6投0中 正负值-21仅高于谢泼德

直播吧
2025-07-14 10:55:05
巴西送大礼,中国女排渔翁之利,日本0-3完败,卫冕冠军险被爆冷

巴西送大礼,中国女排渔翁之利,日本0-3完败,卫冕冠军险被爆冷

知轩体育
2025-07-13 22:59:18
iPhone 17 预计将于 9 月 8 日当周发布

iPhone 17 预计将于 9 月 8 日当周发布

cnBeta.COM
2025-07-14 00:12:10
经略晋南后,陈赓发了洋财,见到任弼时怼道:瞅瞅你这寒酸样

经略晋南后,陈赓发了洋财,见到任弼时怼道:瞅瞅你这寒酸样

华人书画艺术
2025-05-31 00:05:17
山河印记·纪念馆里的回望|走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鼓舞士气的关键一战

山河印记·纪念馆里的回望|走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鼓舞士气的关键一战

新华社
2025-07-13 22:52:47
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上海阿姨当干妈,父母发现秘密后难以接受

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上海阿姨当干妈,父母发现秘密后难以接受

奇事簿
2025-07-13 21:50:02
八旬大爷借网贷80万,7家催收团队查手续后直摇头:没法收这账

八旬大爷借网贷80万,7家催收团队查手续后直摇头:没法收这账

兰姐说故事
2025-07-13 20:00:03
阿尼西莫娃:没想到首次大满贯决赛会是这样,热身时就已筋疲力竭

阿尼西莫娃:没想到首次大满贯决赛会是这样,热身时就已筋疲力竭

直播吧
2025-07-13 21:32:03
南航空少静江去世,年仅38岁!吃生腌引发病情,最后画面让人破防

南航空少静江去世,年仅38岁!吃生腌引发病情,最后画面让人破防

壹月情感
2025-06-24 23:07:16
宗馥莉硬刚"野弟妹":娃哈哈百亿遗产,血斗谁赢?

宗馥莉硬刚"野弟妹":娃哈哈百亿遗产,血斗谁赢?

行舟问茶
2025-07-14 20:30:20
是该好好收拾了,中方转守为攻,通电全球,一口气对三十国加税

是该好好收拾了,中方转守为攻,通电全球,一口气对三十国加税

凡知
2025-07-14 14:34:48
乱成一锅粥!杨少华灵堂:前央视主持怒骂、杨议哭晕,高僧玩杂耍

乱成一锅粥!杨少华灵堂:前央视主持怒骂、杨议哭晕,高僧玩杂耍

娱乐圈见解说
2025-07-13 09:10:46
突发!台湾高雄电池厂爆炸

突发!台湾高雄电池厂爆炸

环球时报新闻
2025-07-14 12:31:10
强援到位,俄乌即将决战?美参议员:中国的好日子结束了

强援到位,俄乌即将决战?美参议员:中国的好日子结束了

文雅笔墨
2025-07-14 16:29:17
警惕!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三大风险,发现这些情况应停药

警惕!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三大风险,发现这些情况应停药

平价项链合集
2025-07-14 14:59:51
9月3日大阅兵!你绝对不想错过的国家邀请名单!

9月3日大阅兵!你绝对不想错过的国家邀请名单!

舞指飞扬
2025-07-10 17:06:40
满屏“小橘人”!湖南岳阳沱龙峡漂流人流爆满,工作人员:将迎来高峰期

满屏“小橘人”!湖南岳阳沱龙峡漂流人流爆满,工作人员:将迎来高峰期

潇湘晨报
2025-07-14 12:56:15
8.6万差价背后的真相!乐道L90换电VS买断,这样选白省6年油费

8.6万差价背后的真相!乐道L90换电VS买断,这样选白省6年油费

西莫的艺术宫殿
2025-07-13 15:15:17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有的城市80%以上孩子要调查铅暴露源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有的城市80%以上孩子要调查铅暴露源

深度报
2025-07-11 21:11:53
2025-07-14 21:08:49
金融界 incentive-icons
金融界
投资者信赖的财经金融门户网站
7859102文章数 5445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三亚,开启新一轮大征收!

头条要闻

男子招商银行储蓄卡被盗刷:事发前2天手机曾突然黑屏

头条要闻

男子招商银行储蓄卡被盗刷:事发前2天手机曾突然黑屏

体育要闻

高考数学满分的他,说要成为1/3个邓肯

娱乐要闻

秦岚辛芷蕾聚餐热聊 结束直奔魏大勋家

财经要闻

探究新茶饮赛道爆发的“内核”

科技要闻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汽车要闻

余承东亲发预告: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来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教育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甜+癫,治好了李一桐的“体寒”?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十年贯通,一朝爆发!这所市级示范校首届直升班大揭秘

军事要闻

乌军:史上首次 俄军向机器人部队投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