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了,林书豪还在打,还能打,还被选为MVP,这件事本身已经很值得聊聊,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球员来说,这个年纪基本就是退役、解说、偶尔发个社交媒体怀旧的时间点了,但林书豪偏偏没选平淡退场,而是硬生生在P+联赛(现在叫TPBL)站到了舞台正中央,甚至领着新北国王拿了队史首冠,自己还顺手把MVP也揽进怀里,这种画面感,放在几年前谁信
其实林书豪这条路,说顺也顺,说坎坷也坎坷,他2012年那波“林疯狂是很多球迷的青春记忆,纽约大苹果城的聚光灯下,亚裔球员横空出世,连续七连胜、场均20+7的数据,那个时候的林书豪,简直像开了挂,甚至有点像打游戏刷副本突然爆了极品装备,但你也知道,NBA是个现实到骨子里的地方,英雄主义和流量热度能让你一夜成名,但第二天防守策略就会对你“重点照顾,伤病、位置、角色、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林书豪后来在火箭、湖人、篮网、猛龙,角色从主力到替补,再到板凳末端,伤病直接夺走了他的爆发力,到了CBA,最初还能当人气王,但状态也没长久保持,甚至被说成“不合格外援,再往后只能去P+联赛搏最后一把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从高光到边缘再到几乎被遗忘的转变挺让人唏嘘,但林书豪的选择其实挺“反主流的,毕竟大部分球员,到了他这种履历和年纪,早就退休转型了,林书豪没这么干,他不甘心,也不服气,哪怕在P+联赛一开始只能加盟弱队高雄钢铁人,也要拼到单场50+10+11的超级三双,结果球队实力有限,带不动还是带不动,关键战还被对手外援肘击,直接血流当场,球队连季后赛资格都没捞到,这种剧情如果不是亲眼看过,真有点像青春励志剧的反转现场
今年林书豪转去新北国王,和弟弟林书纬联手,终于有了靠谱的战术体系和帮手,球队整体实力也摆在那里,常规赛打到第一,季后赛一路过关斩将,总决赛对阵桃园领航猿,林书豪虽然已经转型成替补,但关键时刻依然是定海神针,决胜第5场,15分7板2助,弟弟也贡献17分7助,兄弟俩赛后抱头痛哭,这种“兄弟篮球场面,放在任何赛场都够动人,何况是在林书豪生涯的这个节点
但问题也来了,37岁了,你还能指望林书豪做什么,他还能撑多久,外界的质疑其实一直没断过,甚至在台湾本地,都有人觉得“都当替补了,还能有啥大用,更别说还有去年3月他因为药检问题遭遇禁赛风波,站在球队管理层的视角,当然希望年轻人多上场,但现实是,林书豪依旧是关键时刻最值得信赖的人,常规赛场均19.2分5.7板5.6助1.6抢断,命中率43.4%,场均还打了33分钟,说白了,除了体能和爆发力比年轻时差一点,其他方面真没啥大问题
球迷之间也经常对喷,有人觉得林书豪就是不服老,非要刷存在感,也有人点赞他的坚持和自律,其实站在懂球的角度,这种争议很正常,职业体育的本质就是优胜劣汰,没人能永远站在巅峰,但林书豪的存在感强就强在,他哪怕被时代边缘化了,哪怕被伤病拖慢了脚步,依旧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价值,这种“逆风翻盘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另类的坚持
对比历史上的类似球员,你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模板,姚明巅峰期被伤病击倒,易建联和孙悦在NBA都没站稳脚跟,早早回国或转型,林书豪则是在多重身份之间“硬撑到现在,外援、替补、老将、队魂、MVP,这一串标签叠加下来,确实挺罕见,P+联赛的冠军固然没法和NBA、CBA同日而语,但在林书豪的个人履历里,这个冠军甚至比猛龙时期的总冠军更有分量,因为那时候他只是板凳席末端的角色球员,这次他是真正意义上的领袖和关键先生
新北国王的崛起固然离不开整体战术和团队配合,但林书豪在场上的决策、经验和韧性,是这支球队最宝贵的资产,尤其在第四节关键时刻,他的控场能力和临场调整,明显高出一截,年轻球员有冲劲,但关键球还是得靠老将来兜底,这一点,懂球的都懂
展望未来,林书豪还能坚持几年没人敢打包票,毕竟职业体育对年龄的容忍度极低,他自己也说过,能打一天算一天,但只要他的身体允许,球队又愿意给他空间,林书豪就还会继续“林疯狂,哪怕不再是高光时刻的主角,他依然是这项运动的缩影和符号
所以说,37岁的林书豪,拿下MVP、带队夺冠,不能只当“情怀杀来看,更该当成现实层面的逆袭样本,不是每个人都能逆风翻盘,但林书豪的存在,至少让我们相信,努力和坚持,真的有可能打破常规、延长高光,你说巧不巧,这么多年过去了,“林疯狂还真没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