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中苏边境冲突不断,继珍宝岛战役后,苏联为 "找回场子",将目标对准了新疆的铁列克提地区。
这场战斗中,我军 38 名巡逻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为何会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背后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
一、冲突背景:珍宝岛战败后的报复
1969 年 3 月,苏联派遣近 300 人的部队入侵黑龙江珍宝岛,驻守的百名解放军士兵奋起反击,使苏军 58 人阵亡,94 人受伤,以苏联失败告终。
当时号称 "超级大国" 的苏联高层勃列日涅夫等既震惊又愤怒,决心找回 "场子",铁列克提地区因位于中苏交界的 "争议区",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铁列克提地区的 "争议区" 是苏联在老沙皇侵略基础上进一步领土扩张的产物,他们在老沙皇边界线基础上往我国领土推进,两线之间的我国领土便被称作 "争议地区"。
珍宝岛战役后,我军虽获胜但未放松戒备,两国边境士兵常进行例行谈判。然而进入 6 月后,苏军频频挑起冲突,从步兵到坦克、装甲车,甚至直升机都陆续出现,局势愈发紧张。
二、指挥失误:关键决策的致命影响
在苏军行动反常的情况下,我军基层指战员多次向上级报告,请求重视并建议暂时停止巡逻。
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却认为苏军主要目的是恐吓,未予重视,也未采纳停止巡逻的建议。
1969 年 8 月 12 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部长孟魁梧接到塔城军分区来电,报告苏军行动反常,龙书金未作答复。
当晚,王新光政委电话请示取消次日巡逻,值班参谋回复称军区首长未明确指示,意味着巡逻照常进行。正是这一决策,让我军巡逻战士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三、惨烈战斗:敌强我弱下的英勇牺牲
8 月 13 日上午十点,300 多名苏联士兵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我军边境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将不到 40 人的巡逻组包围在 695.5 无名阵地上。
我军巡逻战士执行的是常规巡逻任务,未携带反制坦克、装甲车的重武器,唯一的榴弹炮在苏联坦克集群面前也杯水车薪。
即便如此,战士们仍英勇战斗。连长范进忠冲锋在前,壮烈牺牲;副连长杨振林负伤后继续战斗,打伤 4 名苏军后牺牲;
炊事员王永仁牺牲时手握钢枪;战士杨世怀高喊 "人在阵地在",冲向前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苏军使用重武器和汽油弹,最终 38 名战士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当我军增援部队赶到时,看到的只是血肉模糊、烧成焦炭的尸体。
四、责任归属:龙书金的主要责任
龙书金作为老革命,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 年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
但在铁列克提事件中,他犯了严重的战略失误。基层多次预警,他却掉以轻心,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巡逻战士的生命安全和国家领土防御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中央军委调查组认定龙书金对这起事件负主要责任。不过,因当时他有 "靠山",暂未受到处理。
1971 年 "9.13 事件" 后,"靠山" 叛逃,龙书金受到严肃处理,1983 年离休,2003 年逝世。
五、后续:领土回归与烈士缅怀
铁列克提冲突后,我国政府发出强烈抗议。周总理在与苏联官员接触时,气愤指责其侵略行为,让对方百口难辨。唯一幸存的袁国孝被苏军俘虏,回国后获 "活烈士" 称号。
1991 年苏联解体后,铁列克提成为哈萨克斯坦领土。经过我国五年的强硬谈判,1999 年 11 月,中哈签订联合公报,铁列克提问题彻底解决,离开祖国三十年的领土终于回归。
2008 年,新疆军区将 695.5 无名高地命名为 "忠勇山",树立 "忠勇烈士纪念碑",缅怀牺牲的战士。
铁列克提之战是一场惨痛的教训,它让我们认识到在国防事务中,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们应铭记烈士们的英勇牺牲,同时也需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确保国家领土安全和人民利益得到坚实保障。那些为祖国边疆安宁献出生命的战士,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