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突然有一批年轻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原因是这些超一线城市,压力太大,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浮萍,不管怎么努力都难以扎根。
他们以为,只要离开了,就可以过上理想的生活,结果却发现,这些大城市就像一种挥之不去的体质,无论你身处何地,都会下意识地和这个词较劲。
所以,很多网友忍不住问,到底是该去,还是该留下呢?
这个关于去留的命题,太像人生的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不同人的人生,而他们的选择,也掺杂着许多矛盾。
网友赵霏霏,毕业后就来到了广州,可是最终她决定回到江西老家。
做这个决定时,她非常的坚定:“我要回去陪父母”,她的理由很充分甚至不容反驳。
可等人真正回去了,她发现心里那根线并没有断,她语气颇为无奈地说:
“以前在广州,朋友圈一发就是一长串精致的生活照,回了家,常常删了又打,最后干脆不发。”
当然,她并不后悔回家,只是没想到适应期需要这么漫长的时间。
回来自然有回来的好处,在小城市,她终于不用再为房租发愁了,吃饭有人陪,摔倒有人接。
但同时,也真的开始学会了沉默,七大姑八大姨开口闭口就是婚姻工资。
“实用至上”成了消费的第一原则,身边人谈话的最大兴奋点,是谁家儿媳怀孕了。
面对这些,赵霏霏说:“有时候不是人变了,是你不得不学会和环境达成协议。”
于是曾经那个喜欢自由、分享感受和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赵霏霏,慢慢变得更像大多数人。
她当然清楚,这就是回来的代价。
有人离开,有人留下,三三就是留下来的那一个。
三三曾说:“在北京确实很苦”,她每个月拿着不算低的工资,可是扣掉房租、交通、外卖和一些生活小享受,几乎没剩什么。
但她也说:“我衡量过所有条件,还是留在这里最合算。”
不是三三特别喜欢这个城市,而是她知道,如果现在走了,那些还没完成的目标将永远暂停。
“家乡未必更轻松,我的梦想也不是谁都能替我实现的。”三三非常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所以哪怕和男朋友的感情不再甜蜜,哪怕她时常梦见小时候老家屋檐下的晚风,她依然选择咬牙留下。
她说:“不想以后让我孩子替我吃一遍苦。”
这句话有点狠,但在城市里活着的人都懂,这不是鸡血,是现实。
当然,也有人在一线城市过得很好。
赵露是那种真心热爱北京的人,十年里,她在胡同咖啡馆读书,在社区群里捡到朋友,在滑板场和陌生人一起分享啤酒。
“没有别的地方能让我觉得既自由又安全。”说这句话时,赵露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她不是没搬过家,也不是没吃过苦,但她从不后悔,她说:“我来是因为喜欢这里,而不是因为别处太差。”
这种确定性,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她的快乐不来自城市本身,而是来自自己知道自己在干嘛。
如果说其他人是被选择裹挟,她就是那个主动选择的人。
也有人是在一瞬间做出选择的。
白雪接到母亲电话时,正一边吃饭一边带猫一边工作,那是一通很悲伤的电话,奶奶去世了,可她根本赶不回去。
她说:“那一刻自己不是悲伤,是发懵。”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电脑请假、查票等等所有流程走完,她才意识到“我真的错过了。”
于是,第二天白雪提出了离职,她说:“我不想再经历一次这样的错过。”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大城市撑到四十岁,不是每个人都能攒出第二套房。可亲人会老,关系会疏远,有些遗憾是无法重来的。
没有规划未来,但白雪明白,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及时活着。
这听起来好像不上进,可有些人拼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在重要的时候,能不缺席。
所以,到底要不要留在北上广,其实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为了户口苦熬十年,有人带着猫回了老家,有人靠房租吃紧,有人靠啤酒和朋友撑下整个夜晚。
生活不只是账单和地铁,不只是老家的柴米油盐,也不只是梦想和诗,它是一个个时刻组成的选择题。
不是大城市才叫奋斗,也不是回家就代表失败。
我们真正该羡慕的,不是那些走得远的人,而是那些即便留在原地,也能走得明白、活得自洽的人。
所谓有没有后悔,说到底,不过是有没有为自己负责。
你选了,就走好,不用回头。
前方的灯光,未必都在北上广,但真正能照亮你路的,从来都是你自己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