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5日凌晨,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敌对行动再次升级。
这一次,双方的导弹首次大规模指向彼此的民用核心设施,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场冲突虽时有升温,但都未曾如此集中地打击对方的国计民生命脉。
如今,袭击对象从军工单位转向能源、城市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这场对峙已经进入全面、系统性的“消耗战”。
与此同时,现场还出现了惊人一幕,在导弹如雨点一样砸向海法港之后,以色列的防空竟然瞬间被洞穿了,这是怎么回事?
据以色列媒体《耶路撒冷邮报》的报道,当地时间6月15日凌晨1点左右,伊朗革命卫队对以色列北部海法市的炼油厂及港口设施发动了密集导弹袭击。随后,以色列空军也展开反击,袭击了德黑兰西部郊区的一座大型炼油厂和油库。
现场的显示,尽管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已经部署在该区域,但它的反应几乎毫无效果,大约20枚伊朗导弹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线,精准地打击了目标,而以色列防空系统似乎未能做出有效的拦截,甚至没有进行疏散警报。
根据当时的画面,在海法市民众的高层住宅中,他们甚至能全程拍摄导弹袭击的过程,画面中既没有看到拦截系统的反应,也没有听到空袭警报的声音。
这一细节也暴露出以色列在本轮袭击中的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末端拦截系统在多点、饱和打击面前的短板。
这一事件无疑也令外界对以色列的防空能力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在如此大规模的袭击面前,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竟然未能做出有效反应?是技术故障,还是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而在伊朗的导弹打击中,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巴特亚姆地区也开始出现局部断水断电的情况,这也意味着伊朗的导弹打击已经波及到以色列的民生基础设施,标志着伊朗的打击策略已经从传统的军事目标转向了对敌方日常生活的干扰,进一步加剧了对以色列民众的心理压力。
根据以色列媒体《耶路撒冷邮报》进一步的报道,伊朗此次行动共发射了至少50枚弹道导弹,大多数导弹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屏障,精准命中了特拉维夫市中心多个科研单位以及以色列军队的建筑物。
根据现场的残骸表明,伊朗此次导弹攻击使用了较为先进的吨级弹头,这种重型弹头大大提高了导弹的穿透力和打击效果。
而且,从最近几轮导弹袭击的实际效果来看,伊朗导弹的射击精度有了显著提升,突防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这表明外界此前对伊朗的突防能力有很大的低估。
要知道,以色列的“铁穹”和“大卫投石索”系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导技术,但它们在面对伊朗这种大规模、多波次的导弹打击时,几乎未能发挥预期作用。
专家分析指出,伊朗的攻击不仅通过多地协同打击的方式扰乱了以色列的防空部署,还通过不断消耗以色列和美国的反导弹药储备,使得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陷入了持续疲弱的状态。特别是在面对伊朗液体火箭重型弹头的快速突防时,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显得更加无力。
对于伊朗的反攻,以以色列一贯的做法,估计也会予以导弹还击,这场战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