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首席评论员 夏继锋:张伟的微信名叫“豫生”,“豫”就是河南的简称,能看得出他以身为河南人为荣。那他救人的事迹传开后,河南人也都以他为傲。
特约评论员 丁建波:的确,网上都刷屏了。“河南好儿郎”“中国好人”“河南人真中”!
河南广电首席评论员 夏继锋:对,河南人爱说“中”。当然了,河南也有不中的人、不中的事,偶尔还被贴标签,但是你越交往越发展,就越能看到河南“中”的一面。
当我们来到金沙小学时,马超群老师正带着学生们排练自编自导的创意舞蹈《我要把水打回来》。这是特意为今年红旗渠主干渠通水60周年创作的。
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体育老师 马超群:根据红旗渠、当时林州发生的这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也让他们感受一下当时我们修渠人的战天斗地的这种精神。
马老师告诉我们,这几年,他们还推出了《向后转》《大禹》《这儿有我了》等舞蹈微电影,将烈士肖思远、大禹治水、粮食安全等主题融入舞蹈设计,为的就是:让孩子们换个方式了解河南。
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体育老师 马超群:其实我们每部片子的创作来源,都是源自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我们的河南。我也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这种舞蹈的方式、孩子们喜欢的方式,给他们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去了解我们河南的故事,河南的人、河南的精神。
这个六月,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一出舍身取义守护粮食的大剧《李家村》正在上演;在周口,一场关于巾帼模范的巡回宣讲正在进行;在联合国总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惊艳绽放……关于河南的故事正以不同的方式被讲述着、传递着。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潘超华:我手中有一组数字,截至2025年3月,河南省获得“中国好人”的有1221人,获得见义勇为表彰的有4623人。他们都是像张伟一样见义勇为的英雄,当他们用生命去托举生命时,又是谁在守护和托举他们呢,我们找到了这里。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潘超华:我们是如何,怎么能做到保障我们能全覆盖到他们呢?
河南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 郑献春:我们就在各个市县、乡镇办建立了工作站、每个村、每个社区全部有我们见义勇为的联络员,都是在第一线贴身地为他们服务。
河南是全国第一家提出组织、服务关爱、宣传、信息化建设四个全覆盖的省份。尤其是服务关爱的覆盖,要面对的是复杂多样化的需求。
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 郑献春:服务关爱里有重点,比如说大病救助、英雄子女的助学活动、安居工程建设。周口有一家,我们王军生英雄牺牲了,家庭的房子都非常破旧,每次下雨都漏雨,下决心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就是在他的村庄他的房子是最好的,大家看着,真是党委政府在帮助这些有正能量的人,正能量的家庭,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
如今,河南已经走出了一条文化基因唤醒——制度创新孵化——群众参与扩散的路子,比如在河南,见义勇为的主题广场就有200多个,它们集中展示着河南人的先进典型,在润物细无声中渗入城市肌理,让更多人感知到,好人就在身边。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吴严:程教授,有很多网友就说了 说这个河南人真中 那您觉着“中”这个字在河南人的语义范畴里头代表着什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程韬光:是一种诚信、担当、勇敢、善良那么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礼仪之邦 ,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很早就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忠义礼智信”这样的道德伦理植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样的精神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我们与时代相结合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实际上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紧密的关系。那是时代精神的一种弘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