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给出的房地产市场态度是,有了积极变化,今年以来,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近日,上市房企陆续披露5月份销售数据,部分房企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同时,在各地陆续披露的5月份楼市成交数据也显示,不少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实现较为明显的同比增长。
就北京而言,北京市住建委官方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量达到14277套,同比上涨6.7%,环比下降8.3%。也就是说市场有向好趋势,但短期内仍然在调整的状态没有改变。
在开发商拿地信心方面,也能看出市场在有向好的变化,2025年1-5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4051.9亿元,同比增长28.8%,央国企主导市场,长三角拿地金额领跑全国。这个不多说,我们看看民营房企。
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以来,已有10余家中小民企在福州市、长沙市、成都市、重庆市等房地产热点城市出手拿地。这主要得益于当前核心城市楼市止跌回稳、房企现金流获得支撑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民企开启了新一轮拿地周期,由于前些年拿地少储备不足,有拿地需求。当然,现在还只能算作点状升温现象,还未形成整体的大趋势。
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房企在向好扭转局面,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处置进程明显提速,多家房企在债务重组和重整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觉得这种趋势除了给开发商自身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整个行业重塑信心奠定了基础,是房地产走向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6月6日深夜的一纸公告,融创中国对外释放了关键信号,公司已越过重组成功的“基本盘”门槛。融创可以说也一直牵挂着众多人的心,它跟已经倒下的那些巨大的房企还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确实能一点点的看到进步,看到化债路上在步步为营。具体什么情况呢?
据悉,目前约83%的现有证券持有人已提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整体未偿还本金总额中约74%的现有债务持有人已提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
这将意味着融创中国的境外债重组基本实质性完成。据了解,境外债重组成功后,融创中国将成为行业第一家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预计化债约600亿元。
这些可能对我们买房人来说似乎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的保交楼方面,融创也在不断兑现承诺。融创连续两年总交付量进入行业前三,近三年累计交付已超66.8万套。全力以赴完成近三年的保交房目标后,2025年的保交房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的首位。
实际上,大家对融创的交付力和产品力还是很认可的,或者说对融创品牌力很期待,希望不要在交房方面掉链子。据了解,融创旗下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备受青睐。去年,上海的豪宅项目三开三罄,今年的上海豪宅首开当日售罄,去化率超96%。另外,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豪宅也迎来产品升级深受市场关注。
这些项目的持续落地,不仅是巩固了融创在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也是对业主的承诺进行了兑现,更为市场带来了信心。
从融创的财报中,充足的土储也是融创的底气,一二线占比近7成。随着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些优质资产也将释放出更大的市场价值。
当然,融创只是这轮房企化险为夷的优秀案例,还有不少房企也在逐步走出阴霾,加速推动企业回归正向循环。
2025年以来,多家出险房企披露了化债进展。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家出险房企披露化债进展。今年5月以来,包括金科股份、融创中国、华夏幸福、龙光集团、佳兆业、旭辉控股集团、碧桂园在内多家房企纷纷公布债务重组最新进展,不少房企的重组方案采用多元化解决路径。
从展期到削债,从原来被动等待到如今的主动突围,我认为是好事,房地产企业正在学会用新的模式处理固有问题,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在债务重构中寻找新生,穿越周期迎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下的新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