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韩国网友,在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qoura提了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他问:“为什么中国菜很少获得米其林评级?而我们韩国很多菜都被列入米其林了,难道是中国菜不入流吗?”
这个提问一出,评论区里各国网友纷纷对这个问题进行评论回复。
我们来看看各国网友对这个问题的各种神回复吧。
第一位回复的是位来唱双簧的韩国网友,不愧是油管五常。
他回复道:中国菜入不了米其林,说明中国菜的确很差,怎么可以和我韩国菜相提并论。
这就是我们新进的米其林菜品,来看图。
土耳其网友看不下去了,直接说:看你这韩国菜,盘要大,量要少,空的地方放根草。
抹点酱,撒点渣,一盘卖你880,这正复合米其林的精髓。
米其林菜不一定好吃,但一定会很贵。
你还别问,问就是你不懂什么叫格调。
而中国菜相对于米其林的标准是真的属于量大管饱了。
这就不符合米其林的标准了,所以中国菜获得评级就少了。
法国人网友则力挺自己的国家:米其林指南,是我们法国历史悠久的专门评点餐饮行业的权威鉴定机构。
被大家捧场为餐饮界的奥斯卡,含金量懂吗?
米其林不仅仅重视味道,对就餐环境,食材和创新都有很高的要求。
有些仅仅是味道好的餐厅不能入围很正常。
不识货的去吃小摊去。
越南网友回复到:呵,米其林是卖个轮胎的还爱装。
为什么要听一个外国的卖轮胎的来告诉我们有什么好吃?
说难听点,米其林就是把简单的菜,搞得复杂的连他妈都认不出来。
吃又吃不饱,还特么贵的要死。
我去过中国和韩国,品尝过很多菜。
这次我站在中国菜这边。
至于中国菜获不获得米其林评级,中国人真的不在乎。
中国网友则说到:没有一个米其林大厨能让他的顾客吃饱饭,一道菜上桌,一口下去,你猜怎么着?
嘿,更饿了。
中国菜无论如何演变,都是代表着长辈对儿女的爱。
长辈给孩子做菜,能不让孩子吃饱?
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热闹的氛围和共享美食,与西方餐厅的优雅就餐环境和分食习惯不同。
所以中国自己推出了黑珍珠餐厅指南,米其林不懂中国菜那我们中国就自己玩。
德国网友说道:全世界什么菜能和中餐比味道?
韩国泡菜嘛?生鱼片?还是法国大鹅肝蜗牛?
要不就是英国的面包?
做个土豆蛋,用上了游标卡尺,打磨机,电锯,锤子,激光线。
不仔细看,我还以为在搞装潢。
他们明明可以抢的呀,为什么还要送一个土豆呢?
我喜欢中国的煎饼果子,北京烤鸭,和锅包肉。特别美味。
瞧瞧这热闹的评论区,各国网友唇枪舌剑。
把米其林和中国菜、韩国菜的事儿搅得那叫一个“天翻地覆”。
要我说咱中国菜就稳稳地香着,吃饱吃好才是王道。
大家说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