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东北大学不再采用林徽因于1929年设计的校徽,新校徽被调侃像“农夫山泉”?
新版本里加上了英文校名和建校年份1923,整个设计变得更简洁现代了,用蓝色调一搭,看着挺清爽的,感觉更贴合现在的校园风格。你们觉得这种改动咋样?
- 这究竟是咋回事?
1929年,张学良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悬赏800银元,征集东北大学的校徽设计和校歌。当时林徽因正在这里教书,得知消息后非常激动,连出几稿,最终敲定了一个满意的方案!
当年,林徽因的方案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奖励是400元现大洋!站在如今审美的角度,不可否认的是,林徽因这个方案要素有点多了。
白山黑水、八卦艮卦、知行合一、两侧还有熊、狼环伺,东北大学的字体则是采用了金文,整个设计古朴、气势庄重,蕴意丰富。
现如今东北大学的校徽,说是在林徽因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但除了保留白山黑水的团,其余元素可以说跟原设计没有什么关系了。
中间是“白山黑水”的简约线条,形象说明东北地理特征。正下方写着“1923”,因为东北大学是1923年,由“东北王”张作霖督办而成。正上方写着“东北大学”字样,这四个字,是1992年,专门赴台,恳请“少帅”张学良手书。
年轻化、极简化,但又少了几分肃穆,古意。最重要的是,原校徽毕竟是名家之手,弃用名家之作,选改做其他,这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问题。
针对此事,有网友评论,老校徽由林徽因设计,核心元素包括篆体“东北大学”、《易经》艮卦(标定东北方位)、白山黑水(长白山与黑龙江)图案,以及两侧象征沙俄(熊)和日本(狼)的图腾,底部刻有“知行合一”古体字与宝相花纹装饰。其设计融合传统易学、地域特色与民族隐喻,通过熊狼对峙与白山黑水巍然不动的对比,暗含抵御外侮的决心,文化内涵丰富且历史意义突出,是特定时代背景下民族精神的缩影。而新校徽是个人都设计出来,旧的想不出可以这样,一看就有历史感。
有网友反驳,感觉两侧的动物图形不是熊和狼,更像是左青龙,右白虎。林徽因很清楚,这个徽章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五行中,东边是青色,西边是白色。后天八卦中,艮卦☶,也是表示东北的意思。总得说,林徽因的设计稍显复杂,没有现在东大校徽那么简练。
也有网友表示,两个校徽优劣不敢胡说,但是为什么新校徽要加上英文?——校徽是否引人注目、过目不忘,不是因为有外国字!
- 总之,关于这个校徽的讨论,坊间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各有长短,特点明显。
林的设计,太过于时代感。现在可以用,以重色调深蓝较好,也可以表达白山黑水。去掉狼熊,已不足为虑。
而新校标的艮卦用水标识,这个不错,是唯一可借鉴的地方。英文标识,可有可无,不重要。
有人的观点很犀利,要是复用林徽因的校徽,大学名称就上几个档次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