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四军宣传部长57岁任上海市委书记,1983年被开除党籍

0
分享至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与国民党当局的协议,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四军。1941年1月,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重创,随后在盐城浴火重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新四军出身的老同志,名叫王少庸,王少庸前半生为革命事业奋斗,后半生却误入歧途,以致结局凄凉。他有怎样的经历呢?

王少庸是河北唐山人,生于1908年,王少庸出生在一个条件殷实的家庭,这让他从小就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王少庸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后天努力考上大学,成为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形势风云突变,蒋介石在与阎锡山和冯玉祥的中原大战中胜出,随即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红军根据地的“围剿”上。日军在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却采取不作为政策,目送东北三省沦于敌手。



国民政府的这种政策引起全国青年的不满,他们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纷纷加入到共产主义的阵营,王少庸便是其中之一。1932年,王少庸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少庸加入新四军作战,担任新四军四师宣传部部长,抗战胜利后,王少庸转入山东地区,先后担任鲁南区党委城工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和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解放青岛的战役。

全国解放后,王少庸担任青岛市市长和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等职,1953年,党内发生了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的重大事件,王少庸在这起案件中受到牵连,被错误打成“反党宗派集团”成员,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王少庸获得甄别平反。



1964年3月,王少庸调到华东局担任宣传部副部长,一年后(1965年)被提为上海市委候补书记。

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上海在那场动乱中走在前列,涌现出无数的造反团体和红卫兵组织,与陈丕显、曹荻秋等一样,王少庸一开始也是被批斗的对象,经张春桥“点拨”后,王少庸和马天水调转枪头,加入造反派的阵营。

1967年“一月风暴”后,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作为革命干部代表的王少庸被结合到市革委会领导班子,担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1月,王少庸当选为上海市委常委,分管全市政法和农业工作。

那段时期,王少庸主持全市专案工作,几乎所有案件都需要经过王的签字才行,利用这一机会,王少庸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迫害了一大批老同志和群众。



比如说王少庸曾参与领导收集、编写诬陷叶剑英、李先念、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的材料,参与掩盖江青、张春桥等人历史,破坏档案,销毁罪证,迫害知情人,还在1975年诬陷诽谤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

1976年10月,中央粉碎“四人帮”后,王少庸仍执迷不悟,召集上海写作组负责人朱永嘉、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交组负责人陈阿大等人开会,企图发动武装叛乱,幸好中央及时采取措施,才避免了这次动乱。

1977年1月,王少庸停职接受审查,1983年,根据特殊时期所犯的罪行,中共上海市委对王少庸作出开除党籍的决定,由于王少庸能够坦白交代,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于起诉。

1985年,王少庸病逝于上海,终年78岁。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乐趣纪史
乐趣纪史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37文章数 7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