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呀,这里是半生暖语。
老话说,“麻雀有个窝,老鼠有个洞。”
一句话道出了生活的本质:立于天地间,你总得有个安身之所。
最近,#租不到房子的老年人#这一词条上了热搜,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01
事情是这样的,81岁的张慧(化名)在厦门生活,有一子一女。
十几年前,张慧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又给儿子买了一套房,自己和老伴则住在儿子的单位分房里。
今年,孙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儿子就想,把自己名下这套单位分房作为孙子的婚房。
但如此一来,张慧和老伴就没地方住了。
回老家么,离孩子太远;去养老院么,费用太高。
张慧都不愿意,结果就是,儿子跟她彻底闹掰。
从此不再接她的电话,连丈夫的80大寿都不露面。
摆在她面前的,只剩最后一条路:她和老伴去租房。
但是,没有儿女陪同居住的老年人,基本不大可能租得下房子。
60岁基本就是一道分界线了,更别提张慧已经年过80。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在骂张慧的儿子没良心。
但是更多人却表示:租不到房子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他们是房东,也不会租给张慧。
说到底一句话,怕老人死在出租房里。
02
无独有偶,这两天作家王朔也上了热搜。
他在采访中自我调侃,说女儿不希望他死在家里,这样房子就不值钱了。
所以希望他死在医院里。
调侃归调侃,但无心的玩笑,却说出了最扎心的本质。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房子,当你老了,还能租到一间房子吗?
说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数据吧: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 29.9% 的老年人,没有产权属于自己或配偶的住房。
换句话说,我们身边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03
这些老人是谁呢?
大部分是流动老人,他们在年轻时来到大城市务工,但无力负担房价,漂着漂着就老了。
他们在官方的文件中,被称为“流动人口”。
流动着的,一种资源。
每每看到这些人,都会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
因为他们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中国复兴路上的一道伤疤。
他们是注定被牺牲的一代人。
04
年轻时跟着父辈在家务农,收到手中的农产品被剪刀差的方式交换走,来促进国家发展。
中年时随同乡前往一二线城市,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用血肉筑起现代化的摩登都市。
等到老了之后,再也拼不动了,才蓦然发现。
老家早已成了一个回不去的远方,而奋斗了一辈子的城市,却从未想过留下他。
不禁想起前阵子在微信问一问做的一个回答。
有人问,“先富带动后富,真的能够成功吗?”
当时我的回答很正面,大体是说,有于东来这样的商人,就证明了“先富带动后富”是完全正确的理论。
只不过有个别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忘了人民。
但现在我更想说的是,无论先富能否带动后富,是不是可以对 60 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好一点。
如果时代的一粒沙,一定会落在他们身上。
那么请让这些人,活得更有尊严些。
这里是半生暖语,每天写文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文章,请给我一个点赞鼓励。
也欢迎评论区里一起讨论,知音难遇,愿我们抱团取暖。
作者介绍:写作者 / 生活观察家。用十年时光收集人间故事,相信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温柔接住。愿做你深夜翻书时的那盏暖灯,陪你在文字里找回内心的从容与坚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