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农商行两名客户经理因接受客户面馆宴请被重罚,有人质疑“过于左”,这一争议折射出基层治理中政策执行与现实人情的深层矛盾。
一、“左”的争议:机械执行下的困境
从行为本身看,干扣面是涡阳乡土社会日常饮食,人均消费20余元,客户经理与客户在面馆偶遇、客户买单,更贴近熟人社会的人情往来,而非传统认知中“宴请”的奢靡、利益交换属性。银行以“接受可能影响履行职务的宴请”为由重罚,在基层语境里,确有“上纲上线”之嫌——将日常人情与违规利益输送简单划等号,忽略了县域金融工作依赖“软信息”、需维系客情的现实。
这种机械执行,实质是“宁左勿右”思维的体现:为规避廉政风险,对政策做“层层加码”式解读,用“一刀切”代替精细化区分。基层员工长期处于“多做多错”的焦虑中,连面馆简餐都要顾虑被罚,极可能导致“不做不错”的消极怠工,反而背离了廉政建设“服务工作、守护底线”的初衷。
二、治理的“度”:平衡刚性与弹性
但争议不代表“处罚无必要”。金融行业“亲清关系”是底线,任何可能影响职务公正的行为都需警惕,这是政策刚性的价值——从细微处筑牢防线,阻断利益输送的“破窗效应”。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区分“人情”与“宴请”的本质:真正的违规宴请,往往伴随权力寻租、大额利益交换;而基层工作中的日常往来,更多是维系业务信任的“润滑剂”。
治理需建立“分层判断”机制:
• 定性上,核查是否存在实质利益输送(如贷款审批特殊关照、后续业务异常倾斜),而非仅依据“谁买单”判定;
• 定量上,区分消费场景(高档会所vs街边面馆)、金额(超出当地正常人情标准vs日常简餐);
• 情境上,考量基层工作必要性(普惠金融需高频客情维护vs无关联的应酬)。
涡阳农商行的处罚,恰恰暴露了机制缺失:未深入调查“宴请”是否实际影响职务公正,也未给基层人情往来留合理空间,让政策执行只剩“刚性外壳”,失去“温度内核”。
三、反思: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命题
这起事件,本质是政策统一性与基层复杂性的碰撞。廉政建设、合规管理的大方向没错,但执行不能脱离乡土社会、行业实际。若一味追求“绝对合规”,用都市职场的“清冷边界”套县域金融的“烟火人情”,只会让政策沦为形式主义,消解基层对制度的认同。
未来,需在“严管”与“厚爱”间找平衡:一方面,明确核心红线(如利益输送、大额宴请),保持高压;另一方面,细化“例外清单”,给基层合理的人情往来留出口,通过培训、案例指导,让员工懂“边界”、会“判断”。唯有如此,才能让治理既有“力度”震慑违规,又有“温度”包容合理,真正实现“治病救人”而非“简单处罚”。
涡阳干扣面的争议,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道考题:考验的不仅是政策执行的精度,更是理解基层、拥抱复杂的智慧。少些“机械左倾”,多些“精准治理”,才能让规则真正落地,而非成为基层工作的“绊脚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