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北频道
陆羽广场。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湖北天门的大街小巷,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发展生机的城市正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天门市锚定跨越赶超目标,通过产业升级、生态建设、民生改善“三驾马车”并驱,实现城市能级跃升,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正在江汉平原崛起。
从“棉花之乡”到“电商名城”的华丽转身
在化纤纺织产业园里,自动化机器生产忙。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走进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园,缝纫机的哒哒声与键盘的敲击声交织共鸣,直播间的火爆人气与快递单的飞速增长同频共振。
在天门的大街小巷、村头村尾,从事与服装电商相关的工厂随处可见。
这座曾以“棉花之乡”闻名的城市,如今正以“服装电商之城”的新名片闯入全球视野。
近年来,天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创新推出支持工业企业倍增“七条意见”政策,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实现三大突破:绿色循环产业从无到有、纺织服装电商由弱变强、企业规模倍增发展。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间,天门就将服装电商交易额实现从70亿元到500亿元的跨越式增长,一件件服装通过一根网线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业务量稳居湖北首位。
直播间“人气”火爆。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目前,全市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超6800家,电商平台店铺达1.2万家,吸引8.4万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
从鱼塘到城市“绿肺”的美丽蝶变
北湖景色。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北湖公园的傍晚,湖面倒映着璀璨灯火。市民刘先生感叹:“在这里散步、锻炼是一种享受。”
旁边,长达千米的“北湖夜市”人头攒动。市民游客放心逛吃逛喝,小摊贩忙得热火朝天。据了解,这个“北湖夜市”不收管理费,还有专人管理。既保了民生,也暖了民心。
这片曾经的鱼塘区,如今已成为城市“绿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年来,天门市巧做“水文章”,依托“四湖六水”格局,构建人、城、水、园共生的“水乡公园城市”。同时深挖文化底蕴,重点打造石家河文化、陆羽茶文化、状元文化、侨乡文化四张名片,规划建设华侨城、状元府等特色项目,打造省内“周末游”目的地。
从“安居梦”到“幸福城”的温暖实践
在马湾镇邹湾村,新人小胡夫妇喜提婚房时算了一笔暖心账:结婚登记获得6万元购房券,进城农民专项6万元购房券,共获得12万元购房优惠。“我们实现了婚姻大事与幸福安居的双圆梦。”
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百姓生活更舒心。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天门始终把“人”放在首位,创新推进“三个十万工程”,通过10万农村人口进城、10万学生进城、10万产业工人进城的梯度安置,配套出台惠企惠民“政策包”,形成“政策引人、产业聚人、环境留人、生育增人”的良性循环。
随着住宅、医疗、教育等配套不断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向“新”而行的天门,正在书写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张隽、许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