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复苏呢?如果把真相说出来,可能有点扎心!
如果一个人和你聊天时,习惯性地以“想当年”开头,大概率他现在过得不怎么样。所以当大家开始怀念2018、2019那个夏天的时候,侧面也体现了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努力打拼。不少人事业大半年找不到工作;在职的,要么降薪,要么已经几个月没有发工资。而现在一切看似正常的公司,大家也都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收到裁员通知。
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房价很高,大家都感觉房子买不起,但是那时大家都很乐观。那个时候大家普遍相信房价还会一直涨,敢于背上几百万的房贷上车,没有买到房的,还会懊悔不已 。那个时候很多互联网大厂发展得也很好,工资当然也很高,人们也敢提前消费。
即便在2021年的时候,因为疫情经常居家隔离出不来,但是大家依然很乐观。大家相信只要疫情结束,经济就会报复性反弹,当时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当时很多餐饮店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他们依然在苦苦坚持。
然而这一切在2022年彻底戛然而止。全面放开后,大家期待的经济复苏、报复性反弹没有发生。很多老板最后期望破灭,再无力支撑,不得不关门大吉。
又过了两年时间,已经来到2025年。按照朱格拉经济周期的说法,现在的经济怎么都应该复苏了吧?但是经济理论失效了。而且我们看官方公布的数据,我们的经济似乎已经开始复苏了。但是我们实际的感受却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一样,这究竟为什么呢?要搞明白这一切,就要先搞清楚2019年之前这十多年,我们的经济为什么高速发展?
首先说一个残酷的现实。其实全球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已经很久没有突破性发展了。想想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手机,从iPhone 4问世,是不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了?每次发布新机,其实就是换了个处理器,加大了内存,增大了电池容量,然后就没别的了。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两年出现了折叠屏,比如华为的折叠屏手机。
而人类上一次登月要追溯到遥远的1972年,距离现在已经53年了;空间探测器旅行者一号是1977年发射的,距今也已经48年了。这几十年来,全球的航天技术都没有重大突破。不仅仅是航天技术,整个科技行业几十年都没有革命性的产品出现。
但是为什么我们这几十年的发展却如此迅猛呢?有数据表明,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全球的GDP基本上只有中美两个国家在增长。我们发展如此之快,不是因为我们多么独特,只是因为我们过去落后世界太多了。90后和00后也许没有太大的印象,80后应该还有记忆。我们在2000年以前真的很穷,那个时候农村吃肉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我们的经济真正发展起来,是因为2001年加入WTO。我们加入WTO后,西方国家一方面看重我们当时廉价的劳动力,一方面还看重我们庞大的消费市场,纷纷来我们这儿投资。
这样就带动了我们经济的飞速发展,就像现在我们的企业一窝蜂去印度投资一样。现在印度的发展模式其实学的就是我们当时的发展模式以及市场技术,只是没有学到精髓,行事方式有些难看。
2000年的时候,我们和西方国家各方面差距都很大,可以说到处都是发展的机会。但是仔细想想,十几年间出现的这些互联网巨头,是不是基本上都是模仿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起家的?
阿里学习亚马逊,腾讯学习ICQ,百度学习谷歌,滴滴和美团借鉴的对象就不用我说了吧。它们发展起来的套路基本上都一样:先是照搬国外已经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进行本土化优化,让它更适合国人的使用习惯;接着利用资本的优势,烧钱换取规模,最终凭借资金成为行业巨头。
而那些国外企业本身,要么因为各种原因进不来中国市场,要么本土化经验比不上国内团队,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眼看着这些学习自己的中国本土企业不断壮大,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这就是传说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除了抖音,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诞生新的互联网巨头了。我们眼中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其实已经成立很久了,就连抖音其实也已经成立快十年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很难诞生巨头了呢?因为该模仿的都已经模仿完了,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基本上消失了。
国外已经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让我们去模仿了,未来的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也就是说,其实世界早在几十年前就发展到和现在差不多的样子了。只是因为我们这20年一直是在学习、在追赶,所以才让人觉得这20年经济发展这么快,实际上就是复制和借鉴。
你再仔细想一想,我们读书时所学的各项物理学定律、化学定律、经济学原理是不是基本上都来自西方?而这些知识其实早就诞生了。同样,因为在基础科学领域,我们目前更多是在学习而不是创新,所以我们也明显感觉到科学发展速度很快。人家几百年发展出来的成果,我们用了几十年就达到了差不多的水平。
再说几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其实在乾隆年间,纽交所就已经成立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乾隆是同一年去世;康熙时期,微积分已经被创立,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同治年间,世界第一条地铁就已经开始运行了,而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还在努力将地铁建设纳入规划。
说了这么多,你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这么快了吧?有人说,中国也不是完全照搬,比如说刚才说的抖音,现在海外版在全球各地都很火爆,这可是我们自己的产品。还有传说中的“新四大发明”呢,“新四大发明”一般是指高铁、网购、扫码支付和共享单车。
我们来一一梳理:高铁和网购其实不算中国发明的,只是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所以这两项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共享单车现在的发展情况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人说起它就想起自己退不回来的199元押金;而扫码支付,是因为西方国家早就普及了信用卡,加上他们注重隐私,总觉得绑定手机号码不太安全,而且他们刷卡支付的基础设施很完善。
对于他们来说,用信用卡比扫码支付更方便。短视频平台也是一样,为什么没有优先在西方国家诞生?也是因为涉及隐私的原因,所以国外一直很慎重。
那为什么你会沉迷短视频呢?
因为你总是刷到喜欢的内容。那为什么总是能刷到喜欢的内容呢?因为后台抓取了你的点赞、转发、停留时长等各种操作数据,分析猜出了你喜欢的东西。国内的各个应用程序在安装的那一刻起,就向你索要各种权限,然后通过大数据针对性地为你服务,这样才让你觉得它们很懂你。
你可能前一秒和朋友说了一句想吃什么、买什么,后一秒打开应用,马上就会给你推荐相关内容。而且,同一个产品,因为用户使用的手机不同,应用程序猜测你的消费习惯、经济实力不同,会推送不同的价格,这就是大家都不陌生的“大数据杀熟”。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倒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怪不得某搜索软件的老板要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也难怪有人说国外的公司都开始研究移民火星了,中国的这些企业还在想着通过大数据杀熟、做社区团购,试图从普通老百姓口袋里获取微薄利润。难怪有人说国外的公司不断开辟元宇宙、AI等新赛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却殊途同归,做起了网贷业务 。
以上说了这么多,只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们很厉害,用了20年发展追赶上了西方国家百年的发展成果。即便我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这样的红利期过了,基本上就不会再有了。现在到了最难攻克的阶段,所以国家才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我们快速发展期间,很多人的认知只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它们不是真理。比如说对房子的认知,房子总归会成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是商品就应该遵循商品的基本规律。汽车开出4S店就打7折,凭什么房子住了几年,反而还想涨价呢?
房子从交房的那一刻起,越来越贵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越来越便宜才是正常的。比如对公司市值的认知,看看中美市值排行榜靠前的企业。当90后、00后成为职场主力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有多少人喜欢喝白酒?没有了白酒文化,白酒公司的高市值还能支撑多久?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正常的,其实都是非正常;我们原本认为非正常的,其实都属于正常。所以别再指望经济还会像过去那么高速发展,那样的状态才是非正常状态,我们现在的状况才叫正常的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隔壁国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
如果你非要把经济像过去十几年那样发展定义为复苏,那么可能你需要等很久很久。我们要接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会和现在一样,或者说比现在稍微好一点点。就如同你们心心念念的地铁建设,如果一两年没有纳入最新的近期规划,可能就永远停留在规划当中,只是一个概念,再也等不到开工建设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