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经济与文化中心特拉维夫遭遇大规模火箭弹袭击,多枚导弹从加沙地带发射,击中市区多个目标,造成至少12人死亡、近百人受伤。这是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特拉维夫遭受的最严重袭击事件,标志着中东局势再度陷入紧张漩涡。
据以色列国防军(IDF)通报,袭击始于当地时间凌晨3时17分,铁穹防空系统拦截了大部分火箭弹,但仍有7枚突破防线。其中一枚击中市中心罗特希尔德大道附近的商业综合体,引发剧烈爆炸,导致建筑物严重损毁;另一枚落在雅法老城边缘的居民区,造成包括3名儿童在内的平民伤亡。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显示,夜空被拦截导弹的尾焰和爆炸火光点亮,街道上散落着玻璃碎片与建筑残骸。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紧急召开安全内阁会议,宣布将采取"前所未有的军事回应",并授权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实施"精确打击"。截至发稿,以军已空袭加沙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的武器制造点,造成巴方15人死亡。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宣称对袭击负责,称这是对"以军上周在约旦河西岸杀害巴勒斯坦青年"的报复。值得注意的是,黎巴嫩真主党同日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20枚火箭弹,引发外界对"多线战争"的担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立即停火",美国白宫发言人谴责袭击并重申"以色列自卫权",同时敦促各方避免平民伤亡。埃及与卡塔尔正展开秘密调解,但哈马斯消息人士透露,其核心诉求包括"全面解除加沙封锁"和"停止阿克萨清真寺的挑衅行为",这与以色列提出的"先释放人质再谈停火"立场存在根本分歧。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袭击可能打断正在进行的地下停火谈判。
这座以"永不停歇的城市"闻名的海滨都市,正展现出惊人的应急能力。袭击发生1小时内,市政府启动地下停车场改造的防空洞网络,收容了超过2万名居民。当地医院启用战备血库,并取消非紧急手术以腾出床位。尽管部分地铁线路停运,但共享单车企业免费开放所有车辆供民众疏散使用。咖啡馆老板阿维夫·科恩在玻璃碎裂的店面外挂起"我们绝不屈服"的标语,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象征性画面。
前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约西·库佩尔指出,此次袭击呈现新特点:火箭弹采用GPS干扰技术规避拦截,且发射点隐藏在加沙的民用设施内。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导弹残骸显示其射程首次突破250公里,理论上可覆盖以色列全境。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警告,哈马斯可能已通过伊朗获得新型固体燃料火箭技术,这将大幅提升威胁等级。
加沙卫生部门报告称,以军报复性空袭已造成3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妇女儿童。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表示,加沙北部燃料储备仅够维持48小时医院供电。而在特拉维夫,心理学家观察到"复合型创伤"现象——许多居民同时承受着火箭恐惧、经济停滞(旅游业暴跌70%)和兵役征召的三重压力。非政府组织"跨越边界"正组织犹太与阿拉伯医生联合救治伤员,但负责人坦言"医疗资源濒临极限"。
本次袭击恰逢"阿拉伯之春"14周年,地区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沙特与以色列的 normalization 进程被迫暂停,伊朗核问题谈判再陷僵局。中国外交部提出"四方调解机制"新倡议,俄罗斯则呼吁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特拉维夫大学冲突解决中心模拟推演显示,若冲突持续两周以上,可能导致油价突破每桶150美元,并触发全球供应链震荡。
夜幕再次降临特拉维夫,海滨步道上的弹坑已被临时填平,但防空警报器的红色指示灯仍在楼宇间闪烁。这座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的城市,正在书写其生存韧性的新篇章,而世界屏息关注着:这次危机究竟会成为新一轮大战的导火索,还是迫使各方重回谈判桌的残酷转折点?唯一确定的是,当太阳升起时,破碎的橱窗里那些未售出的"和平共存"主题纪念品,正折射出令人心碎的讽刺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