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疾控中心(卫监所)开展黑热病媒介-白蛉监测工作
根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关于印发2025年河南省黑热病防控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辉县市被确定为河南省黑热病高风险监测点。每年5-9月为黑热病监测期,选取一个行政村每半月进行一次媒介监测,每次连续2天。
6月10-11日,辉县市疾控中心(卫监所)传染病科工作人员到高庄乡苏村开展了黑热病媒介-白蛉监测工作。在监测期间,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庭院、禽畜圈舍、闲置房屋等地点,悬挂光催化诱蚊灯,从日落前1小时至次日日出后1小时,采用诱蛉灯法进行实地监测,并于次日收集诱蛉灯进行蛉种分析。经过连续两天的监测,在高庄乡苏村未发现白蛉出没。
监测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向群众普及黑热病防治知识,并建议村民在夏秋季节注意灭蛉、防白蛉叮咬,加强个人防护,以阻断传播途径。同时,提醒村民对出现“烂鼻子、指甲弯曲、消瘦脱毛”等特征的病狗及时进行处理,并使用高效氟氯氰菊酯定期对犬舍及周围区域进行消毒, 最后,发放了宣传手册及小礼品。
下一步,辉县市疾控中心将继续扩大监测范围,全面掌握全市辖区内的白蛉孳生地,加强宣传教育,彻底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注: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白蛉叮咬传播。患者多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多等症状,普遍人群易感,尤其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若未及时治疗,易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该病通过雌性白蛉叮咬传播。每年5~9月是白蛉活动的高峰期,雌性白蛉在叮咬患者或病犬时,原虫无鞭毛体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为前鞭毛体。经过7天,具有感染力的前鞭毛体大量聚集在白蛉的口腔及喙部,此时白蛉叮咬健康人,前鞭毛体随白蛉唾液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来源:辉县疾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