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块钱一杯柠檬水,你还想多干净?”以前大家都当笑话听,现在还真让人说中了!
蜜雪冰城在香港开店还不到半年,香港食环署抽查它家饮品,结果柠檬水被查出细菌超标。
大肠群多出70%,总细菌数也多了50%,网上有人骂这是“屎尿水”,一时间网上吵成一片。
这两年,去深圳买奶茶、吃火锅的香港人越来越多,反过来,不少内地品牌也去香港开店了。
光是去年上半年,就有四十多个大陆餐饮品牌进驻香港,蜜雪冰城、太二、Manner全都有,蜜雪冰城最猛,靠低价吸粉,成了不少港人天天打卡的店。
但问题也来了,大陆那一套,在香港不行。
香港查食品特别严,什么都按规矩来,大陆这边很多企业习惯了灵活操作,一到那边就容易出问题。
在大陆,有的地方虽然也有监管,但只要给点好处事就能过去,他们觉得“喝不死人就行”,所以进了香港,一按规矩来,就被发现问题了。
6月9日,香港食环署突然发通告,说在沙田一家蜜雪冰城的门店抽查,柠檬水样本被查出细菌不合格。
根据规定,饮品里每克大肠菌群不能超过100个,细菌总数不能超过5万个。可这家店的大肠菌群查出170个,细菌数量更是7万5千个,两项都超了。
虽然暂时没中毒风险,但如果是真的,相关部门会追究责任,罚款最高1万港币,甚至还可能坐牢三个月。
门店已经停卖问题饮品,也开始做大扫除,但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已经出了裂痕。
消息一出来,网上全在说“雪王也塌了”。
有人气得骂:看看别人的工作,反观我们根本没有这个环节或者就是走形式!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吖!
也有人说:香港这也被喷那也被喷,食品安全无人敢喷。港澳对食品安全要求很严格!
还有网友帮它说话:“四块钱的标准,你怎么能要求人家像四十块的呢”,
也有人觉得这事说不通:“我觉得这新闻不太真,柠檬水本来就便宜,做起来简单,不就是水、糖浆、柠檬片,一兑就好,做饮料的地方也挺干净,哪来的超标?”
还有人说:“就算是加盟店,也不至于用坏的原料吧,风险太大,他们不可能不懂。”
还有人不太相信监管没起作用:“你说大陆的监管不管事?我不信,他们工资那么高,退休金都比农民高几十倍,要是还不认真干,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但问题是,有些监管虽然在那儿,但也就只是摆样子,没人认真盯,标准再好也没用。
这就让人想问,我们到底是太宽容了,还是已经被低价惯坏了?
但奇怪的是,这事没影响它的股价。
6月11日,蜜雪母公司蜜雪集团股价还涨了0.66%,市值还在2000亿港币左右。
原因主要是这几年生意做得够扎实,价格低,宣传猛,店开得多,供应链也很硬,一时半会真拿它没办法。
大家其实都知道它的套路:
一、便宜,柠檬水4块,甜筒6块,学生、打工族都不会嫌贵。
二、自产原料,连糖浆和茶叶都自己搞,这样成本当然低得下去。
三、宣传做得溜,谁没在网上刷到过“雪王”表情包?人设整得太会了。
四、开店速度惊人,门店像下饺子一样,全球店数破4.6万家,遍地都是。
2024年蜜雪冰城卖出了248亿,赚了44.5亿净利润,毛利也有32.5%。说它是奶茶界的“拼多多”,一点都不夸张。
虽然国内赚钱,但蜜雪冰城在国外就没那么顺了。
投行像瑞银、美银都开始给它评级下调,说它在国外的生意不太顺,还说它估值太高。
数据显示,今年它海外门店反而少了,印尼和越南的店都缩了不少,老顾客比去年少了三成。
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加盟商太多不好管。有些人图省钱,可能会偷工减料。要是不盯紧,肯定还会出事。
从用隔夜柠檬片,到现在查出细菌超标,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止一次了。
为了便宜,我们可以忍包装差、服务差,但吃进嘴里的东西,真的不能将就。一杯奶茶再便宜,也不能拿健康来换。
香港人长寿,是因为吃得安全。而大陆的食品,有时候真的让人说不出话来,很多企业连“干净”这种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好,反而觉得“细菌补身体”“吃坏了当补药,这思路就离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