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钱玉兰!你给我出来!"赵明华对着空荡荡的客厅声嘶力竭地喊着,"你到底跑哪去了?!"
年夜饭摆了满满一桌子,八个菜一个汤,热气腾腾的饺子还冒着香气,可是人呢?
邻居王婶子听到动静推门进来,看到赵明华一个人对着餐桌发呆,筷子撒了一地。
"明华,玉兰呢?你们不是说好今晚一起吃年夜饭的吗?"
赵明华慢慢转过头,眼神空洞得像个木偶:"我也不知道...她早上说去买年货,到现在还没回来..."
可谁能想到,这个半年前坚决要求AA制生活的男人,如今却因为妻子的消失彻底慌了神。
这事得从半年前说起。
2024年6月,赵明华正式退休了。作为市里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他这辈子过得还算顺风顺水,退休金每个月6800块,在他们这个小城市算是相当不错了。
可钱玉兰就不一样了。她在纺织厂干了30年,熬到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200块,还不到赵明华的一半。
刚退休那会儿,赵明华心情特别好,整天琢磨着怎么安排退休生活。
钱玉兰还以为他们终于可以好好享受晚年了,没想到赵明华却突然提出了一个让她大吃一惊的建议。
"玉兰,咱们商量个事。"那天晚上,赵明华端着茶杯,一脸认真地说道。
"什么事?"钱玉兰正在织毛衣,头也没抬。
"我觉得咱们应该AA制生活。"
钱玉兰手里的毛衣针停住了,抬起头不敢相信地看着他:"你说什么?"
"就是各管各的钱,各花各的。"
赵明华说得很轻松,好像在讨论今天吃什么菜,"你看啊,咱们都退休了,也不用养孩子了,小丽在外地工作,基本不用咱们操心。
我们各自有退休金,为什么不能各自管理呢?"
钱玉兰彻底愣住了:"明华,你是不是发烧了?咱们结婚30年了,你现在跟我说要AA?"
"这有什么奇怪的?"赵明华振振有词,"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分得清清楚楚,多好。而且我们各自有收入,凭什么要混在一起?"
"可是..."钱玉兰想说什么,但被赵明华打断了。
"没有可是。"赵明华语气坚决,"我已经想好了,房子是我们共同的,但水电费、物业费要平摊。买菜做饭的钱也要分担,谁用得多谁多出钱。"
钱玉兰听得心里发凉:"明华,我退休金才3200,你6800,你让我怎么跟你平摊?"
"那就按比例啊。"赵明华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你出32%,我出68%,这样公平。"
"公平?"钱玉兰苦笑了一下,"明华,咱们是夫妻,不是室友。"
"夫妻就不能AA吗?"赵明华有些不耐烦,"玉兰,你思想太老旧了。现在什么年代了,还搞那套你的我的?各管各的多省心。"
那晚两人谁也没再说话,各自睡下,但钱玉兰翻来覆去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赵明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起床洗漱,然后拿出一个小本子。
"玉兰,我记录一下昨天的开销。牛奶12块,鸡蛋8块,青菜6块,肉28块,一共54块。按比例你出17.28,我出36.72。"
钱玉兰看着他认真计算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明华,你真的要这样吗?"
"我说了,这样公平。"赵明华头都没抬,"对了,昨天用的电多了点,电费要重新算一下。"
钱玉兰深深吸了一口气:"好,我同意。"
"真的?"赵明华有些意外,原本以为钱玉兰会大闹一场。
"对,我同意AA。"钱玉兰的声音很平静,"但是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家务活也要AA。"
钱玉兰眼中闪过一丝钱明华没有察觉到的光芒,"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咱们轮流来,或者按时间分工。"
赵明华想了想,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行,没问题。"
就这样,赵明华夫妇的AA生活正式开始了。
刚开始的时候,赵明华还挺兴奋的,觉得自己提出了一个很先进的生活方式。
他专门买了一个小账本,每天记录各种开销,精确到分。
"玉兰,今天买菜花了23.5块,你的份额是7.52。"
"玉兰,这个月电费82块,你出26.24。"
"玉兰,咱们一起看的电影,票价60,你出19.2。"
钱玉兰也很配合,每次都按时按数给钱,从来不拖欠,也不多问。
但是很快,赵明华就发现了问题。
首先是家务活的分工。
钱玉兰严格按照约定执行,她负责的日子就做,不是她负责的日子,哪怕家里脏得不行,她也不动手。
"玉兰,垃圾桶满了。"
"今天是周二,轮到你倒垃圾。"
"玉兰,厨房的碗没洗。"
"我昨天洗过了,今天轮到你。"
"玉兰,我的衣服..."
"自己洗。"
赵明华有些不满:"你以前不是都帮我洗衣服的吗?"
"以前我们不是AA啊。"钱玉兰头也不抬,"既然要各管各的,那就各自负责各自的事情。"
赵明华说不出话来,因为这确实是他提出的规则。
更要命的是吃饭问题。以前钱玉兰总是做一大桌菜,赵明华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现在按照AA制,钱玉兰做饭的时候会精确计算分量。
"明华,今天轮到我做饭,我做了两个菜,西红柿鸡蛋和青椒土豆丝,食材成本16块,你出5.12。"
"就这两个菜?"
"按成本计算的,你要是想吃别的,可以自己再做。"
赵明华看着桌上寥寥无几的两个菜,有些郁闷。
以前钱玉兰做饭总是做很多,变着花样做,现在完全按成本计算,菜品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减少。
"玉兰,你能不能多做点?"
"可以啊,但是要按市场价计算。"钱玉兰拿出手机,"我查了一下,请保姆做一顿饭的费用是50块,你要是想让我多做点,按这个标准收费。"
赵明华彻底无语了。
但真正让他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是钱玉兰的态度变化。
以前的钱玉兰温柔体贴,会关心他的身体,会在他工作累的时候给他泡茶,会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安慰他。
现在的钱玉兰变得格外"理性"。
"明华,你感冒了?"
"嗯,有点头疼。"
"那你自己去买药吧,感冒药大概20块钱。"
"你不陪我去吗?"
"为什么要陪你去?咱们又不是连体婴儿。"
赵明华愣住了:"以前你都陪我去的。"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钱玉兰的语气很平淡,"既然要各自独立,那就彻底独立。"
不仅如此,钱玉兰还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她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广场舞队,还加入了老年大学的绘画班,每天出门的时间越来越多。
"玉兰,你今天又要出去?"
"嗯,绘画班有活动。"
"那晚饭呢?"
"今天不是我做饭的日子。"
赵明华看着钱玉兰换上漂亮的衣服出门,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最让他不安的是,钱玉兰开始对钱变得格外"敏感"。
"明华,昨天你用了我的洗发水。"
"就用了一点点。"
"一点点也是用了,洗发水35块一瓶,你用了大概十分之一,给我3.5块。"
"玉兰,你至于吗?"
"什么叫至于不至于?"钱玉兰的眼神很认真,"AA制不就是要分得清清楚楚吗?你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呢?"
还有一次,赵明华感冒了,钱玉兰煮了姜汤。
赵明华以为她还是关心自己的,心里正感动着,钱玉兰就开口了:
"明华,姜汤的成本是8块钱,你转给我2.56。"
赵明华整个人都不好了:"连姜汤都要算钱?"
"怎么不算?我又不是免费保姆。"
钱玉兰理直气壮,"而且姜是我买的,电费是我出的,时间也是我花的,为什么不能算钱?"
赵明华想反驳,但发现自己无话可说,因为按照他定下的规则,钱玉兰说得对。
三个月后,赵明华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原本温馨的家变得冷冰冰的,夫妻之间除了算账就没有别的交流。
钱玉兰变得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疏远。
她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活动,对赵明华的关心少得可怜。
但是赵明华拉不下脸承认错误,他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不行,至少钱是分得很清楚。
直到年底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2月初,钱玉兰突然变得很积极,主动提出要为过年做准备。
"明华,快过年了,咱们得买年货了。"
赵明华有些意外,这几个月钱玉兰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怎么突然这么主动?
"你想买什么?"
"该买的都得买啊,鸡鸭鱼肉,水果零食,还有新衣服。"
钱玉兰拿出纸笔,"我列个清单,咱们按比例分摊。"
赵明华心里一暖,以为钱玉兰是想恢复以前的生活模式,虽然她提到了分摊,但能主动提出一起准备年货,总比以前几个月的冷漠要好得多。
"行,你列吧,需要多少钱都可以。"
钱玉兰认真地列清单,每样东西都标注了价格,最后算出来总共需要2800块钱。
"按比例的话,你出1904,我出896。"
"没问题。"赵明华爽快地答应了,心想总算可以过个像样的年了。
接下来的几天,钱玉兰的确很忙碌,每天都出去采购,买了很多东西回来。
她还特意去理了发,买了新衣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赵明华看在眼里,暗自高兴,觉得钱玉兰可能是想通了,想要重新开始经营这个家。
12月28日,钱玉兰提出要大扫除。
"明华,今天咱们把家里彻底打扫一遍,迎接新年。"
"好啊。"赵明华也很配合,两人忙活了一整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12月29日,钱玉兰又提出要提前准备年夜饭的菜。
"明华,年夜饭我想做八个菜一个汤,寓意好。"
"太好了!"赵明华激动得不行,这是几个月来钱玉兰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做这么多菜。
"不过..."钱玉兰话锋一转,"食材费要按比例分摊,我算了一下,大概需要380块。"
"没问题,没问题。"赵明华连连点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钱玉兰笑了笑,那笑容让赵明华觉得有些奇怪,但他没多想。
12月30日,也就是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钱玉兰一大早就出门了。
"明华,我去买年夜饭的食材,你在家等着就行。"
"我跟你一起去吧。"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你在家准备别的。"
钱玉兰拒绝得很干脆,赵明华也没坚持,想着让她一个人去也好,省得自己添乱。
钱玉兰出门的时候,带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
"玉兰,你带行李箱干什么?"
"买的东西多,用行李箱方便。"钱玉兰头也不回地走了。
中午的时候,钱玉兰回来了,行李箱看起来还是很重,但她拒绝了赵明华帮忙的提议。
"我自己来就行。"
下午,钱玉兰在厨房忙活,准备第二天的年夜饭。
赵明华在客厅看电视,听着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炒菜声,心里特别满足。
这才像个家的样子。
晚饭时,钱玉兰做了四个菜,比平时多了一倍。
"明华,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今晚咱们好好吃一顿。"
"好,好!"赵明华高兴得不行,觉得钱玉兰终于回到了以前的状态。
吃饭的时候,钱玉兰还主动给赵明华夹菜,这让他更加确信,钱玉兰已经想通了,准备结束这种冷冰冰的AA生活。
"玉兰,你今天心情不错啊。"
"嗯,明天过年了,应该高兴点。"钱玉兰笑着说道。
那天晚上,钱玉兰还陪赵明华看了春晚的彩排,两人坐在沙发上,就像以前一样。
赵明华心里暖洋洋的,觉得这几个月的冷战终于要结束了。
但他没有注意到,钱玉兰一直在看手机,而且时不时地露出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表情-期待中带着一丝狡黠。
大年三十的早上,钱玉兰起得比平时早。
赵明华迷迷糊糊地醒来,看见钱玉兰已经穿戴整齐,正在整理一个小包。
"玉兰,这么早起来干什么?"
"我要出去买点最后的年货,有些东西昨天忘了买。"钱玉兰的语气很轻松。
"现在才7点,商店都还没开门呢。"
"早点去排队,过年的东西都抢手。"
钱玉兰背上包,"你再睡会儿,我很快就回来。晚上的年夜饭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你就等着吃就行。"
"那我跟你一起去吧。"赵明华准备起床。
"不用,不用。"钱玉兰连忙摆手,"就买几样小东西,我一个人去就行。你好好休息,晚上还要陪我看春晚呢。"
赵明华听她这么说,心里更加高兴,躺下继续睡觉。
钱玉兰临出门前,又回头看了一眼赵明华,那表情很复杂,像是在告别,又像是在确认什么。
"明华,晚上见。"
"嗯,路上小心。"
门关上的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早晨显得格外清晰。
上午9点,赵明华起床了,钱玉兰还没回来。
他也没在意,想着可能是年货店人多,排队时间长。
10点,还没回来。
11点,还是没回来。
赵明华开始有点担心,拿起手机给钱玉兰打电话,但显示关机。
"奇怪,怎么关机了?"
他想可能是没电了,也没多想,继续等。
中午12点,钱玉兰依然没有回来。
赵明华彻底坐不住了,穿上衣服出门去找。
他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商店、超市、菜市场,都没有看到钱玉兰的身影。
问了好几个商家,都说今天没见过钱玉兰。
"赵师傅,你老婆今天没来过啊,昨天倒是来过,买了不少东西。"
赵明华的心开始往下沉。
下午2点,他回到家,继续给钱玉兰打电话,还是关机。
他又给女儿小丽打电话。
"小丽,你妈妈有没有联系过你?"
"没有啊,爸,怎么了?"
"她今天早上出去买年货,到现在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
"会不会是去别的地方了?爸,你别着急,妈妈那么大人了,不会有事的。"
小丽在外地工作,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安慰几句。
下午4点,赵明华又出去找了一圈,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下午6点,天已经黑了,钱玉兰还是没有回来。
赵明华开始真正地害怕了。他想起钱玉兰出门时的表情,想起她这几天反常的积极态度,想起她昨天的笑容,心里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在客厅里来回踱步,不知道该怎么办。
晚上7点,赵明华打开厨房,准备把钱玉兰昨天准备的年夜饭热一下。
厨房里确实有很多准备好的菜,八个菜一个汤,一样不少,摆盘都很精致。但奇怪的是,每个菜的分量都不大,只够一个人吃。
"怎么做得这么少?"赵明华自言自语。
他打开冰箱,想看看还有什么食材,却发现冰箱几乎是空的。
这时,他注意到餐桌上放着一个信封,上面写着"明华亲收"。
赵明华颤抖着手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纸条和一份详细的账单。
纸条上只有一句话:"明华,我去过我想要的年,你自己好好算算这笔账。"
账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费用,他的眼睛瞪得越来越大。
最后目光死死地盯着账单一行字,这句话就像一根针,直接扎进了他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