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相关案例,某企业在进行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时,因留存资料不全,最终导致该部分损失无法顺利在税前扣除,进而被纳税调整。那企业损失分几大类呢?都需要留存哪些资料?如何账务处理?是否存在税会差异调整?接下来,本文结合《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25号公告”)等政策,为您系统梳理企业常见的四大损失类型、适用政策、所需留存资料、会计账务处理以及税会差异。
![]()
01资产损失分类
根据25号公告,企业资产损失按资产类型可分为货币资产损失、非货币资产损失、投资损失、其他资产损失四大类,每类包含具体场景:
![]()
02留存资料清单
25号公告明确,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需提供两类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如司法机关判决、行政机关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如会计核算资料、内部核批文件)。以下为核心损失类型的资料要求:
(一)货币资产损失:应收账款坏账为例
确认条件:债务人破产清算、死亡失踪、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或符合法定核销条件。
留存资料:
外部证据:法院破产公告、债务人死亡证明、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的催收记录(每年至少1次)、债务重组协议及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说明。
内部证据:借款合同/协议、坏账核销审批文件、会计核算资料(如坏账准备计提明细表)。
(二)非货币资产损失:存货报废为例
确认条件:因自然灾害、管理不善(如被盗)等导致存货毁损或灭失。
留存资料:
外部证据:消防部门火灾事故认定书、公安机关盗窃报案记录及立案证明、保险公司未足额赔付说明。
内部证据: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如采购发票)、存货盘点表、内部责任认定及赔偿说明、残值变卖凭证。
(三)投资损失:债权投资损失为例
确认条件: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或经法院判决无法执行。
留存资料:
外部证据:债务人破产清算报告、法院终结执行裁定书、被投资企业注销证明。
内部证据:投资协议(如债券认购合同)、投资损失计算表(初始投资金额、累计利息、剩余价值)、会计核算资料(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表)。
(四)其他资产损失:在建工程停建为例
确认条件:因规划调整、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终止建设。
留存资料:
外部证据:政府规划调整文件、项目终止的股东会决议。
内部证据:在建工程项目批文(立项批复)、成本核算明细表(已投入资金)、残值处置凭证(如设备变卖合同)。
![]()
03会计账务处理
企业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损失进行会计核算,核心涉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以下为典型场景的分录示例:
(一)应收账款坏账(金融资产)
- 计提坏账准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借:信用减值损失——坏账损失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 核销坏账(实际发生损失):
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贷:应收账款——XX客户
(二)存货毁损(流动资产)
- 盘亏时(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XX存货 - 批准后(自然灾害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其他应收款——保险理赔(如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三)固定资产报废(非流动资产)
- 结转账面价值(批准前):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XX设备 - 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 结转净损失(无残值):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四)股权投资损失(长期资产)
- 计提减值准备(权益法核算):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XX公司 - 核销投资(实际确认损失):
借: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XX公司
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
04税会差异:时间差/条件差
税会差异主要源于确认时点和扣除条件的不同,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3类差异:
(一)会计提前计提,税法实际发生方可扣除
- 典型场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 会计处理:根据预期信用损失(如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信用减值损失”;
- 税法规定:仅允许实际发生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25号公告第四条)。
- 差异影响: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需作纳税调增;实际核销时,若资料合规可作纳税调减。
(二)会计与税法对“损失确认”的定义不同
- 典型场景:存货毁损。
- 会计处理: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存货被盗,需将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并计入“管理费用”;
- 税法规定:需留存公安机关证明、保险理赔记录等资料,且损失金额需扣除保险赔款后的净损失扣除(25号公告第二十七条)。
- 差异影响:若未取得公安机关证明,会计已计入费用的损失需作纳税调增。
(三)税法对“资料完整性”要求更严格
- 典型场景:固定资产报废。
- 会计处理:凭内部审批文件即可结转“营业外支出”;
- 税法规定:需提供资产权属证明、报废原因证明(如技术鉴定报告)、处置残值凭证等(25号公告第三十条)。
- 差异影响:资料不全时,税务机关可能不允许扣除,需作纳税调增。
温馨提示:更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负重的问题,欢迎联系小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