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美伦敦谈判结束。这场持续了15个半小时的高强度对话,被外界视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中美博弈。
谈判刚结束,特朗普便在白宫发表讲话,称与中国谈判“非常困难”,并抱怨中国“习惯于在谈判中取得成功”。
此番言论,不禁让人思考:中美谈判的结果究竟如何?特朗普为何如此表态?而俄罗斯随后对美国的局势做出的预测,更是一语道破了美国当前的深层危机。
根据中方代表在会后公布的消息,中美两国确实在此次谈判中原则上达成了框架协议。中方明确提出“相向而行”和“双赢”的重要性,这一立场与中国长期以来的谈判策略高度一致。
相比之下,美国代表的表现却显得有些狼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美国的稀土开采效果有限,这句话直接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软肋。
中美在伦敦的高强度谈判结束 图为中美国旗
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工业的关键原材料。从空军的F-22战斗机,到核潜艇、精密医疗设备,稀土几乎贯穿所有尖端领域。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对这一领域的出口管控一直是特朗普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
此次谈判,特朗普显然对稀土问题寄予厚望。然而,从最终结果来看,中方仅开放了部分稀土相关产品的出口许可,并且严格限制了出口数量和用途,尤其对美国军工企业的供应仍然保持封锁。
中方的这一策略可谓进退有度。一方面,中方通过对稀土产品的有限出口,展示了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又牢牢守住了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这让特朗普在谈判中不得不让步,甚至提出取消部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然而,这些让步显然不足以弥补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战略短板。
从特朗普的公开表态中可以看出,他对谈判结果并不满意。虽然他声称中方已同意提前向美国供应稀土相关产品,但事实上,这些供应仅限于民用领域,并不涉及军事和高端技术领域。这意味着,美国军工企业依然面临稀土短缺的困境。
特朗普讲话 资料图
特朗普的焦虑并非毫无根据。美国的稀土储量仅为180万吨,远远无法支撑其庞大的高科技和军工产业需求。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的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极为有限,技术链条更是严重依赖中国。
根据军事媒体的统计,美国现役武器中几乎100%都需要依赖中国稀土。这种对中国的高度依赖,让特朗普在贸易战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中美谈判结束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表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美国已经陷入“最深刻的危机”。扎哈罗娃指出,美国的内部矛盾正在加速恶化,而中美谈判的结果只会让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美国的内部问题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黑命贵”运动到加州骚乱,再到特朗普政府对移民问题的强硬态度,美国社会的撕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特朗普在中美谈判中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显然进一步削弱了他的政治资本。
特朗普在贸易战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资料图
俄罗斯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过去,美国在军事、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优势是其维系国际霸权的关键。但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领先地位正在被逐步削弱。从制空权到人工智能,再到量子技术,中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这种趋势,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丧失。
此次中美伦敦谈判,不仅是一场经济博弈,更是一场关于全球主导权的较量。从中方的表现来看,中国始终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以合作促共赢。而美国则试图通过施压谋求更多利益,但最终不得不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做出妥协。
未来,中美关系将继续在“竞争-合作-对抗”的动态平衡中发展。正如俄罗斯媒体分析的那样,这场博弈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不经过正面交锋而实现的主导权交接。
上一次类似的情况,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取代英国和法国,成为新的超级大国。而这一次,中国正在通过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崛起,推动全球多极化的真正到来。
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 资料图
从此次中美谈判的结果来看,中国显然是更强势的一方。从稀土出口的有限开放,到对美国技术封锁的反制,中国的每一步都精准守护了自身的核心利益。而美国虽然试图通过施压获取更多谈判筹码,但最终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掣肘。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是全球局势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定力,已经占据了主动。而美国,是否能够在内部危机与外部压力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则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