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当前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态势巩固如何了?毕竟今年,止跌回稳是硬性指标。稳的趋势肯定是良好的,但是何时能真正止跌恐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度和立场。
6月10日,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视频中的观点再次引发热议,他认为房地产如果不好了,所有人都会没钱,所有人没钱都跟房地产有关系。当务之急是让房价上涨。
据交银国际报告表示,内地房地产行业显现“止跌回稳”迹象。2025年前四个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达27035亿元,按年降幅收窄至3.2%。住宅市场有望在2025年趋于稳定,预计全年新房销售额在8万亿至8.5万亿元。
另外,中金公司也发布预判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信心已树立,但逐步实现该目标的过程要看“住房交易量”、“房价”、“房地产投资”三类指标的企稳回升程度,仍须一定耐心。
官方给出的结论是,今年以来,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房地产市场有了积极变化,但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仍然处在调整转型过程中,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仍需进一步释放,部分地区房地产去化压力较大,促进房地产回稳仍需要继续努力。
我觉得这个算是比较客观的解读,市场的确在利好政策刺激下,一些需求得以释放,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想完全恢复还得依赖于经济恢复情况,毕竟买房人一个是觉得房价高,一个是觉得没有信心,所以,问题在于即使有钱也不敢买。缺乏的就是信心和收入预期。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向站在买房人的角度帮大家说话的,比如房价过高,比如行业套路太多等等,但也不得不承认,买房的需求还是有的,尤其是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等。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说句良心话,房价高不高?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认为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降价之后。但我们也得理性。光我们认为高没用,过去房价高不高?谁不是抢着买?难道他们心里不清楚房价高吗?
对于那些仍然抱有幻想认为房价还会继续大涨的我不认同,对于那些认为房子没有需求了我也不认同。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城镇化程度已经站在高位,这必然导致房地产已经完成高速增长的时代使命。所以不用讲这些,这些都是大趋势,我们想买房想改善看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实力。
你说需求能没有吗?
当前大家对房地产的观望其实是除了房地产固有的问题外,很大原因在于就业、收入和消费信心的问题,你看看周边的朋友,各行各业都受倒很大的影响,钱越来越难赚,退一万步讲,当年经济好的时候,我们依然会觉得房价高,可如今房价降了还是会觉得高。无论何时,我们阻挡得了真正有买房需求的人吗?
房价涨了或降了你就不需要买房了吗?如果不需要我倒怀疑你买房的目的是不是自住了。那些年鼓励提前消费,现在谁敢?谁不谨慎?说到底,是对未来信心不够。
官方2023年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直接从业人口达1012万人,覆盖开发、销售、物业管理等核心岗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间接带动的7051万就业,涉及建筑(占38%)、建材生产(21%)、装修装饰(15%)、家电制造(9%)等上下游产业。
如果将农村建筑工人、家具零售等延伸领域纳入测算后,该比例可提升至20%。这意味着全国每5个城镇就业者中,就有1人的工作与房地产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所以说房地产的天然高关联性是不可否认的。
这让我想起厦门大学教授的一些观点。
6月10日,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视频中表示,房地产的底层不是住房问题,而是金融相关问题。一定要制止房地产下滑,只要房地产下滑,整个金融系统都会受到冲击。房地产如果不好了,所有人都会没钱,所有人没钱都跟房地产有关系。
此前,他还说过,一定要尽量恢复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房价每下跌5%,房地产财富就会蒸发19万亿元人民币。因为这个市场规模非常大,只要它不涨,其他都没戏。救房地产的目的不是要卖更多的房,卖更多的地,而是要恢复房地产作为资产的流动性。因此,应该将不动产价格的恢复作为比房地产规模恢复更重要的政策目标。
我不回避,无论是我刚列出的数据还是赵燕菁教授的观点,都说明房地产的重要性,我相信老百姓也明白。但我也奉劝那些专家,我们在讲房地产重要性的时候,也要把房地产过去的系列副作用考虑在内,难道我们的代价还小吗?
说真心话,我希望房地产能够稳定住,但它一定得调整,不调整完是不可能稳住的,对于赵燕菁的话我觉得应该理性分析,一些合理的有价值的可以参考,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让房地产回到过去的上涨时代,就别做白日梦了,那样将更加万劫不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