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公元前1600年,商汤击溃夏桀在商丘建立了商王朝,此后历经十数次迁都更迭,直至盘庚迁殷后始告稳定,故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商。
商朝晚期,商纣王将都城扩建为朝歌,而在陕西岐山脚下,周人正以“凤鸣岐山”的祥瑞为兆,悄然崛起,我们口中所说的朝歌、西岐究竟在什么地方?
朝歌的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境内,作为商朝最后一个都城,其前身是盘庚所迁的殷。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的长子因生母身份过于低微,即使他排名老大,帝乙始终对其身份有所忌惮,少子辛因其母为王后,得以立为继承人。
至帝辛在位时朝歌大兴土木,宫殿楼宇巍然矗立,整座都城呈现出规模空前的营建气象。
这座耗费十年扩建的都城不仅成为殷商晚期的政治中枢,更凭借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部族往来,跃升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与文化枢纽。
现代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发现了更多当年的痕迹,大量甲骨文、青铜器和宫殿基址相继出土。
后母戊鼎尤其引人注目,其重达八百多公斤,这也代表商代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巅峰状态。
朝歌故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同样令人瞩目,这里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城墙基址、宫殿遗迹和墓葬群。
2023年,鹿台阁复建工程顺利竣工,这座仿古建筑以出土青铜器与陶器纹饰为设计灵感,成为朝歌文化的新地标。
商朝的衰败始于商纣王的统治苛暴。正如《史记》所载,商纣王苛重赋税建造鹿台,却用民脂民膏在朝歌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命男女裸身相逐其间。
又征调民力如驱牛马,扩建宫室、修筑苑囿,这种奢靡无度的统治,最终引发民怨沸腾。
最终周武王亲率诸侯联军与商军决战于牧野,当周师如潮水般涌来时商军阵前倒戈,纣王被逼无奈,只能自焚而亡。
这座曾经巍峨的商都朝歌,在冲天火光中化为焦土,殷商六百年基业就此终结,宣告了周王朝的崛起。
西岐如今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因岐山得名,周人首领古公亶父在此建立周原。
周原不仅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而且通过近年考古突破重塑了学界对早期国家形态的认知。
在此处我们发现了三重城垣结构与众多甲骨文,这些甲骨文上已经记载了有关于秦人的信息,这也进一步将秦人历史实证前推至西周时期。
同时在这里还有大量的青铜器,所以周原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都城,更是政治、礼仪、经济的综合中心。
周人在西岐奠定了“礼乐文明”的基础,周文王提倡“以德配天”,注重道德伦理。
周武王伐纣后,周公旦重新制定了礼乐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新的体系——周礼,并以此为核心建立社会秩序。
周公旦制定的《周礼》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是儒家的重要来源;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也记载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为研究周代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现代,这些遗址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朝歌故城遗址现存部分商代城墙和护城河遗迹,当地政府依托朝歌文化,打造了鹿台阁、摘星台等文旅项目,不仅复现了商代建筑风格,还通过数字化展示了商朝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淇县还开发了古灵山、封神台等景点,将《封神演义》的传说与实景结合,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周原遗址的保护工作备受关注,宝鸡以地方性立法形式划定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
作为周文化展示中心的周原博物馆收藏着万余件商周文物,通过展览、研学课程等多元形式呈现周人的礼乐文明与生活图景,让公众得以近距离感受三千年前的文明密码。
商朝因暴政而亡,西周以仁德兴盛,朝歌与西岐的兴衰,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
商周都城的变迁也见证了朝歌的奢华与覆灭到西岐的质朴与崛起,如今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理解“何以为国”的窗口,
正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周原的青铜器铭文所揭示的那样,敬天保民、崇德尚礼,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
《史记・周本纪》
《诗经・大雅・绵》
《安阳殷墟考古报告(1928-1937)》
《宝鸡市周原遗址保护条例》(2024 年)
《走进 “朝歌古城” 聆听 “封神” 故事里的故事》(2023 年 8 月 13 日)中国新闻
《2024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陕西周原遗址入选》(2025 年 4 月 25 日)西安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