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女儿出嫁后从不回娘家,老两口赌气去旅游,一年后回家愣住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桂花,你说咱们这是图什么?”老张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桌上剩下的半桌菜,声音有些哽咽。

刘桂花放下手中的碗筷,眼圈红了:“三个丫头都嫁出去了,过年回来坐半天就走,连口热乎饭都不愿意在家吃。”

“我昨天去老李家,人家儿子儿媳妇围着一桌子吃饭,多热闹。再看看咱们家...”老张叹了口气,“当初我们掏空家底供她们读书,现在倒好,一个个都嫌弃咱们了。”

刘桂花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要不咱们也别在这儿等了,趁着身体还行,出去走走?”

“走就走!她们不是嫌咱们老土吗?咱们也去见见世面!”老张一拍桌子,下了决心。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走就是整整一年。当他们风尘仆仆回到家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两个老人彻底愣住了...

01

老张今年62岁,在电厂干了一辈子,前年刚退休。老伴刘桂花比他小4岁,一辈子勤勤恳恳操持家务。两人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就为了把三个女儿拉扯成人。

大女儿张丽35岁,嫁给了县政府的一个科长,住在县城里;二女儿张慧32岁,嫁给了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在市里买了房;小女儿张敏29岁,嫁给了镇上中学的老师,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按理说,三个女儿都嫁得不错,老两口应该享福了。可现实却让他们心寒。

2022年的春节刚过,老张和刘桂花就感受到了这种冷淡。三个女儿虽然都回来了,但每个人都是来去匆匆。

大年初二,大女儿张丽开着车回来,一进门就皱着眉头:“妈,这房子怎么这么潮?你们怎么不开除湿机?”

刘桂花赶紧解释:“家里就我们两个老的,开那个费电...”

“费什么电?你们也不差那点电费。”张丽不耐烦地摆摆手,“我给你们买一台,别总是这么节省。”

说着话,她就开始催促:“爸妈,我下午还有事,咱们早点吃饭吧。”

刘桂花在厨房忙活了一上午,准备了十几道菜,可张丽只是草草吃了几口,就说要走。

“丽丽,妈给你炖了你最爱吃的排骨,多吃点。”刘桂花夹了一块排骨放在女儿碗里。

张丽看了看那块肥瘦相间的排骨,皱了皱眉:“妈,我现在在减肥,不能吃这么油腻的。你们老年人也要注意饮食,别什么都往嘴里塞。”

这话说得刘桂花心里一阵酸楚。她记得小时候,张丽最喜欢吃她炖的排骨,每次都要吃好几块。

老张看不过去了:“你妈为了给你炖这锅排骨,早上5点就起来了。”

“我知道妈辛苦,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都讲究科学饮食。”张丽放下筷子,“我真的有事,先走了。”

说完,她拿起包就往外走,连晚饭都没留下。

初三那天,二女儿张慧带着老公孩子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开始指指点点:“爸妈,你们这房子该重新装修了,现在还贴这种老式壁纸,多土气。”

“还有这沙发,都坐得变形了,赶紧换一套真皮的。”她老公也跟着附和。

刘桂花有些尴尬:“这沙发还能坐,换了可惜。”

“妈,你们现在又不缺钱,该享受就享受。我们那小区的老人,家里装修得比年轻人还时尚。”张慧一边说,一边嫌弃地看着周围的环境。

她7岁的儿子更是直接:“奶奶,你们家好老土,还没有我同学家的厕所大。”

这话说得老张脸一阵红一阵白,半天没说出话来。

张慧也没待多久,吃了个午饭就走了。临走时,她从包里掏出2000块钱放在茶几上:“爸妈,这点钱你们拿着买点好吃的,别总是舍不得花钱。”



老张看着那些钱,心里五味杂陈。他们要的不是钱,而是女儿们能多陪陪他们。

最让老两口期待的是小女儿张敏。她从小就最贴心,脾气也最温和。

初四下午,张敏和老公回来了。她一进门就给父母带了一堆补品,还亲手给刘桂花梳头发。

“妈,你头发白了不少,要不我陪你去染个发?”张敏心疼地看着母亲。

刘桂花眼眶一热:“还是敏敏最懂妈的心。”

可好景不长,张敏的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有事需要她回去。张敏为难地看着父母:“爸妈,我婆婆那边...”

“去吧去吧,别让亲家等急了。”老张摆摆手,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

张敏走了,偌大的房子又剩下老两口。刘桂花看着满桌子的菜,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老张,咱们是不是真的老了,不招人待见了?”

老张沉默了很久,才开口:“也许是吧。”

春节过后,老张和刘桂花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他们开始回忆过往,那些为了女儿们付出的岁月。

1990年,张丽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学费加生活费一年要8000多。那时候老张一个月工资才300块,为了凑学费,他们夫妻俩到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天从早干到晚。

02

刘桂花记得那年夏天,她在工地上搬砖,手掌磨出了血泡,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可第二天一早,她还是咬牙爬起来继续干活。

“那时候心里想着,只要丽丽能读书出息,咱们吃点苦算什么。”刘桂花对老张说。

2005年,张慧结婚,男方家要求买房子。老两口把攒了10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还借了5万块钱。为了还债,已经50多岁的老张又去工地上搬砖。

2018年,张敏在镇上买房,首付差3万块。老张瞒着老伴,把自己看病的钱都给了小女儿。后来生病住院,他都不敢告诉女儿们,怕她们担心,更怕她们觉得他是在要钱。

“咱们这大半辈子,全都给了她们。”老张叹息道,“可现在呢?”

清明节那天,老张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疼得满头大汗,在地上打滚。刘桂花吓坏了,赶紧给三个女儿打电话。

电话打给张丽:“妈,什么事这么急?我这边正在开会,县里来检查,脱不开身。”

电话打给张慧:“妈妈,我老公出差了,孩子没人看,我真走不开。要不你们先去医院,我晚点过去?”

电话打给张敏:“妈,我婆婆也病了,我在医院陪床。爸怎么了?严重吗?”

最后还是邻居老李开车,陪着他们去的医院。医生说是急性肠胃炎,挂了三天水才好。

这三天里,三个女儿都没有出现。

老张躺在病床上,看着隔壁床的病人儿子儿媳轮流照顾,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出院那天,刘桂花红着眼睛说:“老张,咱们在她们心里,还不如她们的工作重要。”

端午节前一天,刘桂花从早上5点就开始包粽子。她包了肉粽、豆沙粽、蛋黄粽,足足包了50多个,想着三个女儿各自拿一些回去。

她给三个女儿都打了电话,让她们回来吃粽子。

张丽在电话里说:“妈,我们现在都在外面买现成的,你包那么多干嘛?而且我们小区超市的粽子品种多,比家里包的好吃。”

张慧更直接:“妈妈,家里那么潮湿,你包的粽子不卫生。我们在商场买的都是真空包装,更安全。”

张敏倒是客气一些:“妈,我想回去,但是我老公的同事今天聚会,我得陪着去。改天我专门回来看你们。”

刘桂花放下电话,看着满锅的粽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老张,我包了一天的粽子,连个人都盼不回来。咱们在她们心里,到底算什么?”

老张看着老伴哭得像个孩子,心里的怒火一下子就冲了上来。

“行了!既然她们都嫌弃咱们,那咱们也别自讨没趣了!”老张一拍桌子,“这些年咱们图什么?图她们成家立业?图她们过上好日子?结果呢?她们过上好日子了,咱们就成了累赘!”

“老张,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刘桂花抹着眼泪问。

老张想了想,突然说:“桂花,咱们也出去走走吧。她们不是说咱们老土吗?咱们也去见见世面!”

“你说什么?咱们这把年纪了,能去哪?”

“谁说年纪大就不能出门?电视上不是老说什么'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吗?咱们也去看看!”

老张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桂花,咱们这辈子除了为她们操心,什么时候为自己活过?”

刘桂花被老张说动了心:“可是咱们去哪?怎么去?”

“报旅游团!我听老李说,现在有专门给老年人的旅游团,叫什么'夕阳红'。”

第二天,老张就去旅行社咨询。工作人员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很热情地给他们介绍各种线路。

“爷爷奶奶,你们可以选择江南水乡游,也可以选择草原风光游,还有海南三亚游。”

老张和刘桂花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去江南。他们从来没见过小桥流水,没见过那种诗画般的风景。

“那就先报个江南7日游吧。”老张拿出存折,“多少钱?”

“两个人一共8000块,包吃住。”

刘桂花有些心疼:“8000块,够我们在家花几个月的了。”

“花就花了!咱们也该为自己活一回了。”老张咬咬牙,交了钱。

回到家,老张给三个女儿都打了电话,告诉她们要出去旅游的事。

03

张丽在电话里有些意外:“爸,你们怎么突然想起要出去玩?”

“怎么,不行吗?你们年轻人可以出去玩,我们老年人就不行?”老张语气有些冲。

“不是,我是说你们注意安全。旅游团鱼龙混杂,别被骗了。”

张慧听说后,第一反应是:“爸妈,你们别乱花钱。旅游团都是坑人的,到时候带你们去购物点强制消费。”

张敏倒是支持:“爸妈,你们出去散散心也好,家里的事你们别操心。”

老张听了三个女儿的反映,心里更加坚定了出去的决心。

出发前一天,刘桂花收拾行李时,还是有些不舍:“老张,咱们这一走,万一女儿们回来怎么办?”

“她们什么时候主动回来过?”老张反问道,“桂花,咱们不能总是围着她们转,也该为自己想想了。”

江南之行彻底改变了老两口的想法。当他们坐在乌镇的小船上,看着两岸的白墙黛瓦,听着船夫唱着吴侬软语的小调,刘桂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老张,这么美的地方,咱们怎么现在才来?”

老张也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是啊,咱们傻了大半辈子,总想着为别人活,忘了自己也是人。”

在西湖边,他们遇到了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妻。那对夫妻已经70多岁了,但精神矍铄,举止优雅。

“你们是第一次出来旅游吧?”北京的大爷看出了他们的拘谨。

“是的,我们从来没出过远门。”刘桂花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从60岁开始旅游,到现在去过30多个国家了。”北京大妈笑着说,“人这一辈子,年轻时为孩子活,中年时为工作活,老了总该为自己活一回吧。”

这话深深触动了老张和刘桂花。回到宾馆,刘桂花对老张说:“要不咱们多玩几个地方?”



“好!咱们去看草原,去看大海,去看雪山!”老张眼里闪着光芒。

从那以后,老两口就像着了魔一样,一个团接一个团地报。他们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在蒙古包里喝奶茶,骑马看日出;去了海南三亚,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第一次吃到了新鲜的海鲜;去了云南大理,在洱海边看苍山雪,在古城里听民谣。

刘桂花第一次坐飞机时,紧张得手心出汗,死死抓着老张的胳膊。可当飞机冲上云霄,看到云海时,她激动得像个孩子。

“老张,咱们真的在天上飞!”

在泰山顶上看日出时,老张对着群山大喊:“我老张这辈子值了!”

其他游客都被他的豪迈感染,跟着一起喊。那一刻,老张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女儿们嫌弃的老头,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梦想的人。

旅游途中,三个女儿偶尔会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张故意不接,刘桂花也硬着心肠不主动联系。

她们开始在朋友圈发旅游照片:老张在泰山顶上的豪迈、刘桂花在西湖边的温婉、两人在草原上的恩爱。配文都是“世界这么大,我们也要去看看”、“人生第一次看大海”、“60岁才知道什么叫自由”。

这些照片引来了很多点赞和评论,其中也包括三个女儿的。

张丽评论:“爸妈玩得真开心,注意身体。”

张慧评论:“没想到爸妈这么潮,比我们还会玩。”

张敏评论:“爸妈,你们太棒了!”

但老张和刘桂花都没有回复。他们要让女儿们知道,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精彩。

半年过去了,老两口已经去了十几个地方。他们的朋友圈成了同龄人羡慕的对象,连导游都说他们是见过的最有活力的老年游客。

“桂花,你看咱们现在多精神。”老张指着宾馆镜子里的自己说。

确实,半年的旅游生活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了。老张的背挺直了,脸上有了光泽;刘桂花也变得爱打扮了,总是笑眯眯的。

“是啊,我都忘了上次这么开心是什么时候了。”刘桂花整理着新买的丝巾。

04

在新疆看完天山雪莲后,老张和刘桂花决定回家一趟。毕竟出来快一年了,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样。

“咱们回去看看,如果女儿们还是那个态度,咱们就继续出来玩。”老张说。

“行,咱们现在也不怕了。大不了继续当背包客。”刘桂花笑着说。

2023年10月的一个下午,出租车停在了老张家门口。

司机帮忙卸下行李后,老两口站在自家门前,却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