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份发放征地养老保障费的通知照片在网络流传,其实这是发生在2023年的旧闻,不知为什么,突然又被网友们翻了出来。
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或许是因为这起事件关系到农村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现状与养老金不足的矛盾。
据视频中透露,广东肇庆禄栏村民委员会曾发布了一则通知:被征地共6.7亩,合计养老保障费约66277元。
公示称,村里16岁以上村民共计1044人,约每人可分得63元,该笔保障费没有一次性发放,而是由人社局分139个月直接转入个人账户每人每月约0.5元。
通知还表示,未够60岁的可以申请办理转让给够60岁亲属代领取如老人去世补贴终止。
这份网传的通知里,落款单位是禄栏村民委员会,并加盖了公章,对于其中的信息,部分网友表示不理解:
总共才63块钱,为什么来一次性发完,还要分139个月发放,每人每月发0.5元,为了5毛钱如此大费周章,意义何在?
针对网络质疑,该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通知确实是村委会发的,但事实并不是网友们猜测的那样。
这笔钱属于村民养老的福利,和征地款有所不同,征地款已经正常发放给村民了,这边要建高铁,因村里征地太少只有6.7亩,所以分到的钱少。
据他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这笔钱不能一次性领取,将由人社部门直接发放给村民,并不是通过村委会来发放的。
当地社保部门也证实了村委会的观点,所谓的养老保障费,其实是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的费用,由政府出资,按征地面积比例补偿。
在被问到为什么不能一次发放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政策规定,“如果一次性发完,就没法保障村民养老了。”
其实,看完整篇报道后,大家也能看得出,在这件事里,村委会和社保部门做的都没有任何问题。
村委会不经手,通过人社部门直接发放,避免了“中间环节”,其实对于保障村民权益更加有效。
不一次性发放,而是采取按月定期发放的模式,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个好方法。
之所以公众有质疑,问题出在村民每人总计分到63元,每月发0.5的巨大反差上。
然而,人社部门解释的也很清楚,政府出资的这笔费用,是按照征地补偿面积比例来计算,村里只被占了6.7亩,平均下来的钱少很正常。
程序没问题,计算没毛病,大家看完心里不舒服,一个是觉得给村民的保障太少,另外就出在人社部门“一次性发完就没办法保障村民养老”这句话上。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关于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呼声一直挺高。
为什么会引起舆论关注,原因有两点:
一是这些年物价的增长幅度挺快,导致农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但绝大多数以农业为主的村民收入提升缓慢。
二是城乡养老差异的问题持续存在,并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有网友测算,如今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600元左右,而城镇居民(主要是农民)却仅有200元出头。
就拿上海来说,居民基础养老金1490元的水平居全国之最,却还不到城镇职工的一半,就更不要说那些只拿一两百元的省份。
这些年来,农村养老金的确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长幅度过低导致其对农民现实生活的改善并不大。
大多涨了5-10元,就算增长最多的年份,每月也不过涨了20元,以如今的消费水准,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了。
当然,我们能够理解,国家这么大,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给农村养老金涨的太快,负担是很现实的。
在农村的养老需求与现实矛盾之间,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去权衡?
比如,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分年龄段划分提高的标准,年龄越大涨的越多一点。
又或者是多出台一些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让政府补贴与个人参保账户更好地结合。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的现状都是长久存在的,农村的养老问题需要被重视,农村老人更需要活的有尊严。
点赞、关注、转发、在看都是鼓励,喜欢点个关注吧
封面·配图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