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语:
2025年,开店邦将为大家持续带来“连锁品牌全球化布局”的系列文章,我们希望能够为即将出海东南亚、中东、非洲、北美等新兴市场的中国连锁品牌提供更多、更全、更新的资讯内容。连锁全球化,就找开店邦!
在东南亚咖啡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一家以“平价精品”为标签的本土品牌正加速改写行业格局。2018年,由Robin Boe与Elisa Suteja联合创立的Fore Coffee从雅加达的一间街角门店起步,凭借“高性价比咖啡+数字化运营”模式,迅速成为印尼咖啡消费升级的代言者。经历疫情期的策略调整与逆势扩张,这家新兴连锁品牌不仅实现盈利复苏,更在2023年以150家门店规模首次踏足新加坡市场,正式开启国际化征程。
面对印尼精品咖啡市场未来五年11%的年复合增长预期(规模达126亿美元),Fore Coffee选择以IPO为跳板抢占先机。根据其招股计划,公司拟通过发行18.8亿新股募资最高2,400万美元(约合1.73亿元人民币),估值突破1.1亿美元(约合7.9亿元人民币)。这笔资本将主要用于未来两年新增140家印尼门店及拓展甜甜圈业务,CEO Vico Lomar直言:“上市是撬动市场潜力的关键杠杆。”
2025年初的印尼资本市场阴云密布——疫情后的投资者信任危机与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发酵,3月18日甚至触发股市熔断机制,交易暂停30分钟。然而,就在市场陷入恐慌的当天,Fore Coffee却逆流而上,宣布获得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OJK)的IPO预先批准。“许多人劝我们搁置计划,等待市场回暖,”East Ventures联合创始人Willson Cuaca(也是Fore Coffee的董事会主席)回忆道,“但我们的逻辑很简单:若目标仅是追求高估值,自然会选择蛰伏;但若目标是‘毕业’——证明我们已构建一家成熟、稳健且可预测盈利的企业——那何必等待?”
![]()
Willson Cuaca用一场毕业典礼的比喻阐明立场:“毕业当天是晴天还是雨天,会影响你学位的价值吗?市场环境如同天气,无法改变企业的内在实力。”他强调:“上市不是终点,而是验证商业模式、加速触达亿级消费者的起点。”即便面对股市熔断的极端考验,团队仍坚持推进计划,因其战略锚点始终在于规模化能力与可持续盈利的闭环。
如今,从雅加达交易所的代码“FORE”启程,Fore Coffee正将资本势能转化为扩张动能:未来两年新增140家门店深入印尼二三线城市,2025年新加坡第二店落地剑指东南亚腹地。这场逆市突围的IPO,不仅是一次商业冒险,更成为新消费赛道抵御周期波动的样本——正如Willson Cuaca所言:“真正的价值创造者,从不畏惧与风暴共舞。”
01
从“烧钱扩张”到“造血新生”
Fore Coffee作为印尼新兴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财务增长势头。自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人民币4880万元攀升至2.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12%,2024年前三季度净销售额更达到3.30亿元,同比增幅达135%。伴随规模扩张,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毛利率从2021年的56.9%提高至2023年的62.7%,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突破2.03亿元,EBITDA同比激增187%至6136万元,凸显出规模效应带来的经营效率优化。尽管早期因扩张投入导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攀升至1925万元。
在高速成长的财务表现支撑下,Fore Coffee正式启动资本化进程,于2025年3月向印尼证券交易所递交IPO申请。此次计划发行18.8亿股新股,募资最高约人民币1.73亿元,重点投向门店扩张与新业务布局,预计新增140家门店并加码甜甜圈等衍生品类。
营业收入与毛利情况
2021年Fore Coffee净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4880万元,2022年增长至约1.30亿元,2023年进一步攀升至约2.19亿元,三年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2%。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销售额已达人民币3.30亿元,同比增长约135%。
伴随营收的增长,毛利也稳步提升。2021年毛利约人民币2776万元,2022年增至约7663万元,2023年进一步达到约1.37亿元。同期毛利率从2021年的56.9%提高到2023年的62.7%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达到约人民币2.03亿元,同比增长128%。EBITDA也于2024年前三季度大幅提高至约人民币6136万元,同比增长187%,体现出主营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盈利效应。
![]()
净利润情况
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持续亏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537万元和人民币2724万元。2023年,公司实现盈亏平衡并略有盈利,净利润约人民币53万元。进入2024年,净利润显著提升,截至9月已达约人民币1925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约人民币749万元)出现明显好转。
IPO募资计划及股本变化
Fore Coffee已于2025年3月启动在印尼证券交易所(IDX)的IPO,计划发行18.8亿股新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1.08%。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160~202印尼盾,预计最高募资金额约为3797.6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73亿元)。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门店扩张及新品类业务拓展,其中约76%的资金用于在印尼境内新开设约140家Fore Coffee门店,18%的资金用于旗下子公司的甜甜圈店项目,余下约6%的资金用于公司一般营运资金。IPO完成后,公司原有股东持股比例将相应降至约78.92%,但资本实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品牌定位:
Fore Coffee定位于印尼快速成长的中产消费群体,提供“高品质且价格亲民”的咖啡和相关产品。
目标是打造本土精品咖啡品牌,结合国际水准的品质与本土风味创新,提供实惠价格。
例子:推出Pandan Latte(香兰拿铁)和Butterscotch Sea Salt Latte(红糖海盐拿铁)等创新饮品,吸引消费者关注。
取得印尼全国产品的清真认证,增强在穆斯林消费者中的信任度。
核心竞争力:
产品创新:拥有专业研发团队,每年推出多款时令特调和跨界联名产品,保持顾客的新鲜感和品牌热度。
数字化运营:自2018年推出移动应用“Fore Coffee”,通过App实现在线点单、个性化定制和会员积分活动。
App用户数持续增长,2024年9月已超过110万活跃用户,销售收入占比逐年增加。
成功运营自有数字平台,通过精准数字营销减少对外卖第三方平台的依赖。
利用社交媒体与品牌代言人营销,提升品牌曝光。
门店网络与国际化布局:
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线上通过App,线下通过门店网络覆盖全国。
截至2023年,门店已超过230家,覆盖主要城市和二、三线城市。
门店类型:旗舰店(大型精致店面),中型店(标准店铺),卫星店(小型自提外带店)。
旗舰店和中型店注重品牌形象和体验,卫星店以便利性为导向。
2023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标志着品牌进入海外市场,计划扩展到其他东南亚市场。
设立了Fore International Pte. Ltd.作为国际投资平台,为跨国业务扩展做准备。
长期战略规划:
有序扩张门店网络:数据驱动选址,扩展至二三线城市,通过稳健扩张提升品牌覆盖。
坚守产品品质与一致性:确保各地门店出品品质一致,通过员工培训和质量监控建立顾客信赖和忠诚。
多元化产品线拓展:进军烘焙和甜品市场,推出平价甜甜圈等新品类,吸引新客户并提高客单价。
持续产品创新:每年推出符合时令和流行趋势的新饮品或小食,保持品牌活力,吸引新顾客并增强老顾客黏性。
02
6年217家店:
印尼本土咖啡品牌的数字化突围之路
作为东南亚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国,印尼正经历从速溶咖啡到现磨精品的消费升级,而Fore Coffee精准捕捉年轻客群对“平价精品”的需求,以椰糖冰拿铁等本土化创新产品切入市场,将价格锚定在星巴克的1/3区间,迅速打开增量空间。通过“线上App+第三方平台+小型门店”的轻资产模式,公司三年实现门店数从1家到217家的跃迁,自有渠道贡献30%销售额,更在疫情期间以1升装外带咖啡逆势破局。
![]()
当资本、产业与本土洞察深度交织,Fore Coffee用六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咖啡新零售的东南亚范本。背靠East Ventures的创投基因与Otten Coffee的供应链根基,这家2018年诞生于雅加达街区的品牌,以“科技驱动+数据运营”重构咖啡消费场景:从首店即上线自有App积累用户画像,到借力Gojek等超级平台实现订单裂变,其数字化渗透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层更以“战术敏捷”见长——疫情冲击下果断收缩40%门店,却借机孵化出食品副牌Fore Deli;当连锁老将Vico Lomar执掌CEO后,单店EBITDA迅速转正,2024年净利润同比激增356%。
如今,拥有清真认证与217家门店的Fore Coffee,已从本土颠覆者进阶为区域竞争者,其核心团队融合了创投精英、连锁专家与财务老将,恰似印尼咖啡市场的缩影:在11%高增速的蓝海中,唯有兼具资本杠杆力、本土洞察力与战略定力者,方能立于潮头。
大市场背景
市场背景与趋势
印尼咖啡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根据调研机构Redseer的数据,2024年印尼咖啡市场规模约为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亿美元,六年增长近1.8倍,年复合增长率约11%。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位居前列,高于新加坡(约6%)、美国(约5%)等国家。印度尼西亚约40%的成年人口有日常饮咖啡的习惯,人均年咖啡消费量约1.1公斤,明显低于越南(约2.0公斤)和马来西亚(约2.2 公斤)等邻国,这意味着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线下与线上渠道
传统上,印尼咖啡消费以线下为主,但线上渠道近年来快速崛起。城市咖啡馆和连锁店数量激增——印尼咖啡馆从2016年的约1000家增长到2019年的超过3000家。与此同时,数字化推动了线上渠道的发展。外卖应用和配送服务(如Gojek、Grab、ShopeeFood等)的普及使咖啡更加容易获取,显著提高了咖啡订单量,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办公区。根据Fore Coffee招股书披露,其自有App贡献了约30%的销售额。整体而言,印尼咖啡消费者正在迅速适应手机预订、线上支付和外卖配送等新零售方式。
消费者结构与偏好
印尼咖啡消费由年轻人群和城市中产推动。Fore Coffee将目标客群定义为“千禧一代、Z世代等活跃消费群体”,追求“平价精品”的消费体验。随着生活方式西化,消费者正从在家饮用速溶咖啡转向愿意支付溢价在咖啡馆享用现磨咖啡。口味方面,本地风味的花式咖啡尤其受欢迎,其中“印尼式冰咖啡牛奶”(即加入椰糖糖浆的冰拿铁)大行其道,由本土咖啡品牌率先推出并流行。价格方面,国际连锁咖啡价格相对高昂,而本土平价连锁的出现填补了高端连锁与传统路边摊之间的价差。例如,星巴克印尼门店一杯拿铁约价Rp50000以上(约合人民币23元),而本土品牌的椰糖冰拿铁通常定价Rp20000-30000(约人民币9元-14元),大幅降低了精品咖啡的消费门槛。整体而言,印尼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但也愿意为便利性和个性化口味买单。
区域比较
在东南亚市场中,印尼咖啡消费增速和规模均居前。印尼人口众多,推动了其咖啡市场总量占东南亚非酒精饮料消费的约38%。虽然人均消费仍落后于新加坡等发达市场,但增长潜力更大。相比之下,越南有深厚的咖啡文化,人均咖啡消费量更高(约2.0公斤/年),但越南市场以传统独立咖啡馆为主,本土连锁品牌如Highlands Coffee等在快速兴起。泰国、新加坡人均咖啡消费量分别约1.7和2.6公斤,新加坡市场规模约为1亿美元,但已相对成熟,增速仅约6%。综上,印尼凭借“高增速+低基数”的特点,被视为东南亚最具潜力的咖啡连锁市场。
创立与起步阶段
Fore Coffee(PT Fore Kopi Indonesia Tbk)成立于2018年,由知名风投East Ventures在印尼内部孵化推出,定位为高品质且价格亲民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公司于2018年7月3日正式注册成立,同年8月在雅加达南部Senopati街区开设首家门店,并同步推出自主开发的移动应用,打造线上为主的运营模式。
创立初期,Fore Coffee深受中国瑞幸咖啡启发,强调“咖啡+科技”的融合,主推移动端点单、小型门店自提和外送服务。首家门店设于本土精品咖啡零售商Otten Coffee的二楼,充分借助Otten在咖啡豆供应链和设备方面的资源优势。Fore Coffee通过自有App及Gojek、Grab等第三方平台快速扩大业务,迅速树立了数字化、线上主导的品牌形象。
发展里程碑
2018年
在雅加达Senopati开设首家门店。
推出Fore Coffee移动应用,实现线上点单和会员积分功能。
2019年
门店扩展至雅加达以外,覆盖万隆、棉兰和泗水,总数达118家。
East Ventures投资人代表Elisa Suteja于3月加入并出任CEO。
2020年
受疫情影响,公司战略性缩减门店规模,由133家减至60家,优化供应链与客户服务。
创新推出1升装外带咖啡,满足居家消费需求。
引入拥有连锁运营经验的Vico Lomar担任联合CEO,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2021年
重启扩张战略,在日惹开设首家旗舰店,取得良好的业绩表现。
推出食品烘焙副品牌“Fore Deli”,首次实现门店层面盈利。
通过定期推出季节性产品丰富菜单,截至年底门店数量回升至96家。
2022年
业务扩展至印尼30座城市,门店总数达到122家。
推出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非咖啡饮品系列“Fore Junior”,扩大品牌消费群体。
推出的季节限定饮品“黄油海盐拿铁”广受消费者好评。
2023年
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在新加坡Bugis Junction开设海外首家门店。
获得印尼伊斯兰教律法委员会(MUI)颁发的全产品清真认证。
将热门季节产品“黄油海盐拿铁”升级为常规菜单,累计销量约800万杯,成为品牌的畅销单品。
截至年底,Fore Coffee运营门店达172家。
2024年
集团架构进行战略调整,新加坡业务成为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
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管理、创新产品组合,巩固市场地位。
截至9月底,印尼及新加坡两地门店数量增至217家。
融资历程与战略合作
Fore Coffee自成立以来持续获得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2018年9月,公司完成由East Ventures领投的种子轮融资。2019年初,又完成85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East Ventures、SMDV、Pavilion Capital、Agaeti Venture Capital和Insignia Venture Partners。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动产品创新及优化线上线下客户体验。此后,公司未公开披露具体融资信息,推测主要依靠内部资源和现有股东持续支持扩张。截至IPO前,East Ventures始终是公司重要战略投资方之一;本土精品咖啡企业Otten Coffee也是早期股东,持股约5%。
在战略合作方面,Fore Coffee自创立之初便与Otten Coffee紧密合作,依托其咖啡豆采购和设备技术优势展开业务。East Ventures创始合伙人Willson Cuaca担任公司董事长,在战略指导和资源协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公司积极与印尼主流外卖平台(如Gojek、Grab)开展合作,利用第三方渠道扩大业务规模,并积累用户数据为数字化经营奠定基础。
整体来看,Fore Coffee的迅速成长受益于资本、产业合作伙伴在资金、供应链、技术和渠道资源方面的强大赋能,推动公司快速完成早期布局。
战略转型与经营调整
Fore Coffee在发展过程中多次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疫情应对与业务收缩(2020年)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迅速进行业务调整,通过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门店数从133家缩减至66家),优化供应链和服务效率,同时开发满足居家消费的1公升装外带咖啡产品,成功应对市场变化,保持核心用户的稳定。
管理架构优化与效率提升
2020年9月,公司聘请拥有丰富餐饮连锁管理经验的Vico Lomar出任联席CEO,加强精细化运营与成本控制。到2021年,Fore Coffee首次实现门店层面EBITDA正向盈利,证明战略调整取得初步成功。随着业务稳定,公司从2021年下半年起重新启动门店扩张计划,稳步布局新店。
门店及产品战略升级
在初期主要布局写字楼与小型街边门店后,Fore Coffee逐步转向“小店+旗舰店”的混合模式,2021年日惹旗舰店的成功表明了这种战略的有效性。此外,公司还通过推出“Fore Deli”食品系列及针对儿童的非咖啡饮品系列“Fore Junior”等举措,不断拓展消费群体。广受欢迎的季节限定产品如“黄油海盐拿铁”,也升级为常规菜单,持续推动品牌热度。
数字化运营的深化
作为一家以科技驱动的咖啡连锁,Fore Coffee不断深化数字化战略,持续优化自主开发的移动App,以提升用户体验与客户忠诚度。公司逐渐降低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将更多消费引导至自有线上渠道。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公司更精准地制定营销与产品策略,保持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竞争优势。
Fore Coffee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团队
Robin Boe(联合创始人)Robin Boe是Fore Coffee的创始人之一,拥有丰富的咖啡领域创业经验。2012年,他联合创立了印尼精品咖啡品牌Otten Coffee,在咖啡豆贸易、烘焙及咖啡器具电商领域取得成功,积累了深厚的供应链资源与行业经验。2018年,在East Ventures支持下,Robin创立Fore Coffee并出任首任CEO,以数字化思维推动品牌快速成长,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咖啡新零售”模式。
Elisa Suteja(联合创始人、前CEO)Elisa Suteja早期作为East Ventures的投资团队代表参与Fore Coffee创立,并于2019年3月出任公司CEO,主导品牌早期的全国快速扩张战略。2020年后Elisa卸任CEO一职,回归投资领域,持续支持公司战略发展。
Vico Lomar(首席执行官)Vico Lomar,现任CEO,毕业于印尼Trisakti大学经济系,拥有超过20年的连锁餐饮与咖啡品牌运营经验。他曾任职于Krispy Kreme、J.Co Donuts & Coffee、Spinelli Coffee、Excelso Coffee和Maxx Coffee等多家知名连锁企业。2020年9月,Vico加入Fore Coffee担任联席CEO,带领公司迅速从疫情冲击中恢复,并于2021年首次实现门店盈利。自2022年1月起,他担任公司唯一CEO,全面负责经营战略,推动品牌进入海外市场。
Tjhong Pie Chen(董事、首席财务官)Tjhong Pie Chen,毕业于印尼IBII商业与信息学院会计学专业,拥有15年以上财务管理与企业规划经验,曾任职于Indofood集团旗下Salim Ivomas公司和普华永道(PwC)印尼分公司。2019年加入Fore Coffee担任财务控制总监,2024年晋升为公司董事兼首席财务官(CFO),负责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及IPO筹备工作。
Rizky Ardian(董事、市场副总裁)Rizky Ardian,毕业于印尼Airlangga大学文学系,拥有超过10年市场营销经验,曾任职于印尼消费品巨头三宝珑集团(HM Sampoerna)及Central Retail印尼分公司。2019年加入Fore Coffee担任市场副总裁,致力于品牌年轻化及数字化营销,成功扩大线上用户规模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Mohammad Fahmi Rachmattulah(董事)Mohammad Fahmi Rachmattulah,毕业于万隆理工学院(ITB)管理专业,具备丰富的风险投资与数据分析经验,曾担任East Ventures旗下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2024年加入Fore Coffee董事会,负责战略规划和投资者关系事务,利用自身创投背景推动公司业务决策与资本运作。
03
三级门店网络构建护城河
门店类型及核心差异
Fore Coffee的门店分为三种类型:旗舰店、标准店(Medium Store)和卫星店(Satellite Store)。
旗舰店(200–350平方米)定位为城市的“社交中心”,提供高品质空间和沉浸式体验,着重于品牌形象与顾客体验感受,适合一线和二线城市布局。截至2024年9月,公司运营旗舰店9家,分布于爪哇、巴厘、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等主要城市。
标准店(约100–200平方米)主要位于购物中心和办公楼区域,追求便利性,面向商场顾客和上班族,布局更广泛。截至2024年9月,公司运营标准店111家,遍及雅加达都市圈、爪哇岛、巴厘岛、苏门答腊等印尼各地,并包括新加坡门店。
卫星店(一般少于100平方米)以“外带+外卖”为主,满足即买即走和线上订单取货需求。通常选址于社区、校园、交通枢纽,以“小而密”的布局迅速增加品牌触达。截至2024年9月,公司运营卫星店97家。
三种店型均提供统一的咖啡产品,但服务场景不同。旗舰店重品牌体验,标准店兼顾品质与便利,卫星店则强调快速覆盖和运营效率。
单店收入与盈利能力分析
收入水平(估算)Fore Coffee未公开单店收入具体数据,但根据年销量(2023年售出约1800万杯)和门店数量(约175家),粗略估算每店日均售出约300杯咖啡。以单杯定价8~12元人民币计算:
旗舰店日销量或达400–500杯以上,年营收可达约200万元以上;
标准店日均300杯左右,年营收预计在100–150万元区间;
卫星店日均销量可能约150杯左右,年营收预计在数十万至近百万元水平。
盈利能力与单店模型Fore Coffee于2021年第四季度即实现单季盈利,2023年全年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全年净利润约52万元人民币)。公司单店模型已验证可行,成熟门店可实现正向利润,逐渐抵消新开门店初期亏损。
标准店因投入适中且客流稳定,单店利润率最高;
旗舰店收入最高但投入也最大,盈利依赖于持续高客流,更强调品牌价值和战略意义;
卫星店运营门槛低,选址适合时能够快速实现盈利。
单店投资成本(估算)
Fore Coffee未直接披露单店具体投资金额,但根据公司IPO募集资金计划及行业经验推算:
公司此次IPO所募集资金约76%用于未来两年开设约140家新门店,总投资约2,890亿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1.31亿元),每家店平均投资约93.6万元人民币。考虑到旗舰店、标准店、卫星店的比例大约为1:8:1,各类型门店的单店投资成本可粗略估计为:
旗舰店单店装修标准高,面积较大,初始投资约人民币100–150万元(约2.2–3.3亿印尼盾)。
标准店面积适中,装修标准化,单店投资约人民币50–80万元(约1.1–1.76亿印尼盾)。
卫星店面积最小,投入最低,装修简单,单店投资约人民币10–30万元(约2200万–6600万印尼盾)。
实际投资将因具体店铺选址、装修规格及租赁条件不同略有差异,但整体规模符合Fore Coffee的战略布局目标。
单店投资回报周期(估算)
Fore Coffee未公开披露具体门店回本周期,根据同类企业与行业情况可合理推测:
卫星店因初始投资低、运营成本较低,预计回本周期最快,可能在开业后一年内即可实现成本回收。
标准店投资中等、客流稳定,预计回本周期约为1.5–2年,经营达到稳定后,可较快实现盈利。
旗舰店初始投入最大、日常运营成本高,预计回本周期可能超过2年。但旗舰店同时承担品牌营销功能,不能完全以短期回报衡量。
门店运营效率分析
Fore Coffee高度强调运营效率和数字化能力,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有效提升了单店运营表现。公司虽未在招股书中具体披露单店效率指标,但结合公开数据与行业类比,可以对其主要效率指标进行合理推测与分析。
从日均订单量来看,Fore Coffee表现突出。2023年全年售出约1,800万杯饮品,按门店数量估算,单店日均订单约300杯。随着公司2024年销量计划提升至3,000万杯,单店日均订单预计将达到350–400杯左右。其中旗舰店因空间大、体验佳,日销量可能达到400–500杯;而面积较小的卫星店日均订单约在150杯左右。这种较高的日均订单量不仅保障了门店收入的稳定,也体现出较高的品牌吸引力与顾客复购率。
客单价方面,Fore Coffee采取“平价精品”策略,饮品价格主要在15,000–25,000印尼盾区间(折合人民币约7–12元),略高于更低价竞争对手(如Kopi Kenangan),但明显低于星巴克等国际品牌。这种定价策略有利于扩大目标消费群,并通过高频消费带动总体营收。尽管旗舰店提供堂食服务可能稍微提高客单价,而卫星店单次消费略低,但整体客单价差距不大,各门店均能有效吸引主流消费群体,体现规模效应。
坪效方面,由于门店规模不同,各类门店存在明显差异。卫星店面积最小,以外带业务为主,单位面积收入最高;标准店次之;而旗舰店面积大且以体验为导向,坪效较低,但承担重要的品牌宣传功能。例如,卫星店每平方米月营收预计可达约1000元人民币,标准店约830元,旗舰店则约为667元。尽管旗舰店坪效相对较低,但其品牌价值和战略效应为整体网络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
在人效指标上,Fore Coffee借助高度数字化的订单系统,使门店员工能专注于饮品制作与快速交付,而无需大量人工点单,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例如,一家日销量约300杯的标准店通常由5–6名员工运营,平均每人每天可完成约50–100杯的制作量,效率相当可观;卫星店甚至仅需2–3名员工即可完成日常运营,进一步提高了人均贡献。
同店销售增长趋势及模型可复制性分析
近年来,Fore Coffee的同店销售增长率(SSSG)持续保持高位,体现出成熟门店强劲的增长动能,这对其商业模型的可复制性具有重要意义。
Fore Coffee近三年的同店销售增长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022年,随着疫情后消费反弹,公司同店销售同比激增49.85%。尽管部分原因是前一年基数较低,但更关键的是Fore Coffee通过产品创新和数字营销,有效激活了现有门店的销售潜力。同年门店数量从96家增至122家,叠加接近50%的同店增幅,使2022年总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67%。
2023年,业务恢复常态后,同店销售增长放缓至相对稳健的水平,但仍然达到约21.9%。当年门店总数增至172家,新店扩张幅度达到41%,但老店销售并未因此受到明显分流影响,依旧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主要归功于公司持续的数字营销、跨界联名及饮品与甜点组合销售等策略,进一步提升成熟门店客单价和复购率,使老店继续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同店销售再次明显提速,同比增幅达到42.06%。这一增幅除了宏观消费环境好转外,公司在数字营销投入及新品推出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尽管该增速可能存在一定季节性因素影响,但整体上反映出Fore Coffee的成熟门店依然具备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
当然,公司长期SSSG可能会随着门店网络密度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逐渐回落至更合理的水平(例如个位数增长)。届时公司增长动力将更依赖新增门店数量,而非老店业绩的高速增长。因此,Fore Coffee利用当前高SSSG时期快速扩张,以IPO募资两年内新开约140家门店,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开店选址策略、租金模式与续租风险分析
Fore Coffee采用多层次的门店选址策略,强调市场覆盖面与品牌效应的平衡。公司旗舰店主要布局在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热点商圈或新兴商业区,重点打造品牌形象及精品咖啡的消费体验。标准店与卫星店则更广泛地进入购物中心、写字楼、大学校园、交通枢纽以及社区等区域,形成以顾客便利性为核心的密集销售网络,满足“最后一公里”的咖啡消费需求。截至2024年,公司门店网络已覆盖印尼43座城市,并在新加坡试点海外布局。通过这一分层、广覆盖的选址策略,公司得以在市场竞争尚未饱和的区域率先抢占市场,实现快速复制门店模型的目标。
在租金模式方面,尽管招股书未明确披露具体形式,但根据行业惯例与风险提示推测,Fore Coffee大部分门店采用固定租金的模式,而非营收分成方式。这意味着即使门店经营业绩不佳,公司也必须承担租约期内的固定租金支出,因此选址精准性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旗舰店因面积较大、地段优越,总租金水平最高;标准店次之;卫星店因面积最小,总租金最低。此外,新加坡等海外市场虽然门店规模与标准店类似,但因物业成本更高,实际租金负担也明显高于印尼本土门店。
![]()
Fore Coffee门店租约通常采取3年固定期限加3年优先续租权的“3+3”模式。招股书指出,续租阶段可能面临租金明显上涨的风险,尤其当门店表现良好时,房东通常倾向于提高租金以获取更多利益。这意味着公司面临相对频繁的租约续期谈判,带来潜在的经营成本压力。特别是旗舰店等优质位置的门店,续租时租金上涨的风险尤为突出。相比之下,如果个别门店运营不达预期,公司可以在租期到期后选择不续租,以灵活调整门店网络。
针对上述续租成本上升的风险,公司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尽可能签订更长期的租赁合同(如5年-6年)以稳定成本,与物业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租赁条件,或在核心商圈储备备选店址,以备租约到期谈判失败时及时迁移。此外,通过提高单店营收效率以对冲租金上涨的影响,也是一种可行的应对策略。卫星店因面积小、迁址成本低,相对具备较强的租金上涨抵抗能力;旗舰店则更多依赖于与房东的长期合作及谈判能力。
门店生命周期及成熟门店盈利贡献分析
Fore Coffee的门店通常经历开业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调整期几个阶段,不同阶段门店的表现对整体盈利产生不同影响:
门店培育期(开业后约6个月)
新店开业初期通常需要培养客户群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并逐步优化运营效率。此阶段门店收入通常较低,加上开业投入的摊销,利润往往为负值。Fore Coffee虽未公开具体新店盈利周期,但根据同行业经验推测,其标准店或卫星店一般可在6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旗舰店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如6-12个月)。公司在高速扩张过程中,新店短期的亏损通常由成熟门店利润所抵消,例如2023年新开超过50家门店,整体仍实现盈亏平衡,说明其新店的培育期相对较短,多数门店可快速进入良性盈利循环。
门店成长期(开业后约6个月至1.5年)
经过初期市场培育后,门店进入业绩快速爬坡阶段,此阶段客流和口碑逐步稳定,销售增长较快。Fore Coffee的同店销售数据显示,开店次年通常能实现20%–50%的销售增幅,说明门店在此阶段快速释放潜力。公司在这一阶段会密切监控门店业绩,对长期表现低于预期的门店,可能会在租约到期后关闭或调整。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公司将不成熟或表现差的门店从118家削减至59家,以确保整体门店网络的健康性。
门店成熟期(开业1.5年后持续数年)
门店在经过初期快速增长后逐渐进入稳定经营阶段,客流量及营收增长放缓但趋于稳定,此时门店毛利较高且费用率相对降低,利润贡献逐步增加。Fore Coffee在2021年底首次实现季度盈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8年–2019年开业的成熟门店逐渐进入盈利阶段,为整体扭亏提供了基础。2023年公司全年盈利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也主要依赖成熟门店的利润贡献。此外,从同店销售增长来看,成熟门店并未停滞,2023年实现了约21.9%的增幅,2024年前三季度更达到42%,显示成熟门店仍有强劲的内生增长动能。
成熟门店对公司整体盈利贡献的重要性
Fore Coffee当前的盈利主要依靠成熟门店群提供,新店则处于利润贡献的爬坡期甚至短期拖累期。因此成熟门店表现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成熟门店提供稳定且持续的现金流,支持公司再投资与新店培育;另一方面,成熟店持续的正向增长意味着公司整体业绩即便在开店速度放缓时,也能依靠现有门店实现稳定增长。随着门店网络规模扩大,“成熟门店利润池”的效应会愈发显著。
同时,成熟门店积累的数据与经验能有效反馈给公司管理层,进一步优化新店选址、菜单结构与营销策略,提升新店的成功概率,形成正向循环效应。
开店邦希望搭建一个企业出海的深度交流平台,赋能中国供应链、品牌实现全球化布局,并提供落地合作、投资、并购等解决方案。
如果您是即将出海与计划出海的中国连锁品牌创始人、供应链创始人,以及已经出海的中国企业创始人,欢迎加入“开店邦·出海社群”,与我们多多分享和交流。
欢迎连锁品牌与我们多多交流!
2025餐饮生死战:
不会用AI=淘汰!
![]()
凌晨3点还在算人力成本?同行用AI排班月省2万!
爆款研发总扑街?AI模型3天挖出爆款基因,转化率暴增3倍!
流量焦虑无解?AI批量生成500条短视频,奶茶店搜索排名飙至Top3!
2025年,餐饮业正经历AI革命:头部品牌已用AI砍掉35%营销成本、提升40%翻台率,而80%的老板还在被“AI工具太多不会选、团队落地难、学了就忘”等难题而困扰!
2025年7月26-27日,首期《餐饮创始人AI决策力私教课》由「开店邦」主办,携手北大AI赋能导师王赟Irwin主讲,2天手把手教会你:
“五步餐饮老板AI生存法则”:
![]()
✔配武器:5类AI工具极简实操,定制老板专属作战系统
✔定战略:绘制企业级AI转型地图,打造AI增长飞轮
✔抢流量:AI营销矩阵+爆品公式,批量生产内容,引爆流量
✔带团队:建立团队AI共识,推动AI工具及能力实战落地
✔出成果:带真实项目进场,实战练习,交付阶段性成果
首期学员专享“躺赢三件套”:
![]()
✔早鸟立减3000元/人,仅限首期班!
✔2人团报获赠导师1v1辅导1次(价值8888元)
✔附赠数万元实战资料包(限首期学员专享)
为什么必须抢首期班?
![]()
✔真实战:理论+实战,现场演练,当场设计你的AI转型地图
✔真资源:加入数十位AI餐饮老板共创社群,共享AI落地经验
✔真落地:真实项目导师陪跑,确保AI项目从PPT变成利润
2025年,要么用AI重构增长,要么被对手用AI淘汰!
7月26日上海,搭上AI快车,让你实现弯道超车!
立即扫码锁定席位,开启你的AI餐饮转型之旅
扫码添加课程助理:店小二
请注明“餐饮AI+企业+姓名”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