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可知犯了什么错?”王团长坐在办公桌后,手指轻敲着桌面。
李建国站得笔直,心里却有些慌乱。
“报告团长,我......”
“别急着回答。”王团长摆摆手,“你先想想,这十年来,你到底犯了什么错。”
01
军绿色的帆布包被李建国重重地扔在床铺上。
包很轻,十年的军营生活,他也没攒下什么像样的东西。
几件换洗衣服,一本已经翻烂的《士兵突击》,还有一叠家书。
李建国坐在床沿上,看着窗外的训练场。
新兵们正在列队训练,嘹亮的口号声传来,就像十年前的自己一样。
那时候他也是这样意气风发,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一定能在部队闯出个名堂来。
可现在呢?
三十五岁了,还是个普通士兵。
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有的已经是营长,有的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公务员。
![]()
只有他,像被时间遗忘了一样,十年如一日地站着同样的岗。
“建国,收拾好了吗?”张小军推门进来。
李建国抬头看着这个昔日的战友,现在的张连长。
“差不多了。”
“团长让我转告你,明天上午九点,到他办公室一趟。”
张小军的语气有些不自然。
“有什么事吗?”
“不知道,可能是走个程序吧。”
张小军说完就走了,走得很匆忙。
李建国盯着门口发呆。
他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夜晚。
想起了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
想起了这些年来,每次看到张小军晋升时复杂的心情。
从来没有后悔过,可也从来没有这样痛苦过。
02
1995年的秋天,李建国背着行囊走进了军营大门。
那天阳光很好,他的心情也很好。
二十五岁才参军,比别的新兵都大,可他一点也不在意。
在村里,他是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
在这里,他相信自己也能脱颖而出。
“你就是李建国?”新兵连的班长王海走过来。
“是的,班长好!”
“听说你高中毕业?”
“是的!”
“那就好,正缺个写材料的。”
李建国心里一阵窃喜。
果然,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新兵训练开始了。
李建国什么都学得很快。
队列训练,他动作标准。
体能训练,他成绩优秀。
理论学习,他总是第一名。
班长王海经常夸他:“建国这小子,有前途。”
连长李明更是直接找他谈话。
“建国,好好干,你有提干的潜质。”
![]()
“谢谢连长,我一定努力!”
李建国激动得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就给家里写了信。
“爸妈,我在部队表现很好,连长说我有希望当军官。”
收到信的时候,李建国的父母高兴坏了。
李父逢人就说:“我儿子要当军官了!”
李母更是连续几天都在笑。
在村里,当兵的不少,可能当军官的,那可是凤毛麟角。
李建国成了全村的骄傲。
新兵连结束后,李建国被分到了装甲连。
连长刘国庆第一天就找他谈话。
“听说你表现不错?”
“报告连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嗯,装甲连需要技术型人才,你要好好学。”
“是!”
李建国确实很争气。
装甲车的维修保养,他学得比谁都快。
射击训练,他的成绩在连队名列前茅。
半年后,他就当上了副班长。
又过了一年,正式担任班长。
那时候的李建国,走路都带风。
战友们都羡慕他,说他肯定能提干。
李建国也这样认为。
在他看来,提干只是时间问题。
那时候他经常给家里写信,信里的语气总是很自信。
“爸妈,我现在是班长了,很快就能当排长。”
“村里的人都夸咱们家有出息。”
“等我提干了,就把你们接到部队来看看。”
李建国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
可他不知道,命运已经在前方为他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03
1997年的春天,部队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演习。
这次演习规模很大,上级领导都会来检查。
李建国和张小军被分配负责装甲车的检查维护工作。
张小军是李建国的战友,同年入伍,关系很不错。
两个人性格迥异,李建国沉稳,张小军活泼。
但正因为这样,他们配合得很默契。
演习前一天晚上,李建国正在检查装备清单。
张小军突然跑了过来。
“建国,我想喝点酒。”
“明天就演习了,你喝什么酒?”
“我心情不好。”
李建国抬头看他,发现张小军眼睛红红的。
“怎么了?”
“家里来电话了,我爸病重,可能......”
张小军说不下去了。
李建国知道张小军家里的情况。
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很穷,就指着张小军这点津贴过日子。
如果张小军的父亲出事,这个家就完了。
“别想太多,先把演习应付过去再说。”
“我心里乱得很,总觉得对不起我爸。”
“那你更应该好好表现,争取早点提干,多挣点钱。”
“我知道,可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干。”
张小军说完,从床底下拿出一瓶白酒。
“你哪来的酒?”
“上次休假买的,一直没舍得喝。”
张小军拧开瓶盖,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你疯了?明天演习呢!”
“我就喝一点,没事的。”
李建国想抢过酒瓶,张小军已经喝了小半瓶。
“你赶紧去睡觉,明天的检查我来做。”
“不行,这是咱们两个的任务。”
“你这样子能检查什么?”
张小军坚持要去,李建国拗不过他。
两个人一起来到装甲车停放的地方。
按照流程,他们需要检查每一台车的各项指标。
李建国负责记录,张小军负责检查。
开始的时候还算正常。
可检查到第三台车的时候,张小军出现了问题。
他把液压油当成了冷却液加了进去。
李建国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你干什么呢?”
“我...我看错了。”
张小军的酒劲上来了,说话都有些不清楚。
李建国赶紧停止了检查。
这可不是小事。
如果明天演习时发现这个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影响演习效果,重则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张小军也意识到了严重性,酒瞬间醒了一半。
“建国,怎么办?”
李建国盯着那台装甲车,脑子里飞快地转着。
![]()
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立即报告,让维修班连夜处理。
二是想办法自己解决。
如果选择第一种,张小军喝酒的事情肯定瞒不住。
违规饮酒,在演习前夜出现重大失误,张小军的前途就完了。
如果选择第二种,风险很大,搞不好两个人都要倒霉。
“建国,你说话啊!”
张小军急得快哭了。
李建国看着他,想起了张小军家里的情况。
想起了张小军父亲的病。
想起了张小军这些年的努力。
“你回去睡觉,这事我来处理。”
“怎么处理?”
“你别管了,明天什么都不要说。”
李建国推着张小军回了宿舍。
然后一个人回到装甲车旁边。
他要想办法把液压油放掉,重新加入冷却液。
这个过程很复杂,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术。
李建国虽然懂一些,但并不是专业的维修人员。
他干了整整一夜。
天亮的时候,总算是把问题解决了。
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小心把一个重要的密封件弄坏了。
如果检查仔细,肯定能发现问题。
李建国知道,如果被发现,责任肯定要算在他头上。
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演习开始了。
领导们来检查装备。
当检查到那台装甲车时,果然发现了密封件的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团长王国强脸色很难看。
“报告团长,是我检查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李建国站出来。
“你?”
“是的,昨天晚上我发现冷却液不够,添加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密封件。”
团长盯着李建国看了很久。
“为什么不及时报告?”
“我以为能够自己解决,没想到越弄越糟。”
“胡闹!”团长厉声呵斥,“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乱来?”
李建国低着头,不敢说话。
张小军站在旁边,脸色苍白,想说什么又不敢说。
最终,演习还是正常进行了。
那台装甲车被紧急更换了密封件,没有影响大局。
可李建国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04
演习结束后,李建国接受了处分。
虽然不是很严重,但足以影响他的前途。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在他的档案里留下了记录。
有了这个污点,提干基本上就没戏了。
战友们都为他感到可惜。
“建国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犯这种错误呢?”
“太不小心了,这下前途全毁了。”
“可能是太想表现了吧。”
李建国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
他很想告诉大家真相,告诉他们自己是为了保护战友。
可他不能说。
说了,张小军就完了。
张小军找过他几次,想要澄清事实。
“建国,我去跟领导说实话吧。”
“说什么实话?”
“那天晚上是我喝酒了,是我的错。”
“你疯了?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可是你为我承担了责任,我心里过意不去。”
“过意不去就好好表现,争取早点提干。”
李建国拍拍张小军的肩膀,“我的事你不用管,我不后悔。”
张小军哭了。
从那以后,张小军更加努力了。
他好像要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李建国的牺牲是值得的。
而李建国,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他等着时间冲淡这件事的影响。
他等着领导们忘记那个夜晚的失误。
他等着重新获得提干的机会。
可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里,李建国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战友离开部队。
有的提干了,当了军官。
有的转业了,到地方工作。
只有他,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一动不动。
张小军的变化最大。
从当初那个爱哭的小伙子,变成了沉稳的军官。
1999年,张小军提干了,当了排长。
2001年,升任副连长。
2003年,正式担任连长。
每次张小军升职,李建国都会真心为他高兴。
可同时,心里也会涌起一阵说不清楚的酸涩。
那本来应该是自己的位置。
如果没有那个夜晚,如果没有那个决定,现在的连长可能就是自己。
可李建国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他依然是那个勤勤恳恳的班长。
他依然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他依然是战友们信赖的老兵。
只是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给家里的信越来越少了。
父母问起提干的事,他总是说“快了快了”。
可这个“快了”一说就是好几年。
后来父母也不问了,他们可能也知道了什么。
村里的人见到他父母,也不再恭维了。
有时候甚至会有人说闲话。
“建国在部队这么多年,怎么还不提干?”
“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可能没有关系吧。”
李建国的父母听到这些话,心里很难受。
可他们从来不跟儿子说。
他们知道,儿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2004年,李建国收到了母亲的来信。
“建国,你爸身体不好,医生说是心脏病,需要做手术。家里没钱,你看能不能......”
李建国看完信,眼泪掉了下来。
这么多年,他存的钱不多。
士兵的津贴本来就不高,他又没有额外收入。
可他还是把所有的积蓄都寄回了家。
那个月,他连饭都吃不饱。
战友们发现了,悄悄给他送吃的。
“建国,你家里是不是有事?”
“没事,就是我爸生病了。”
“需要帮忙吗?”
“不用,我能应付。”
李建国总是这样,有什么困难都自己扛着。
就像当年的那个夜晚一样。
他习惯了承担,习惯了沉默,习惯了独自面对一切。
可有时候,看着别的战友升职加薪,看着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李建国也会想。
如果当初选择举报张小军,现在会是什么样?
自己会不会也已经是军官了?
会不会有足够的钱给父亲治病?
会不会让父母在村里更有面子?
可每次这样想的时候,他都会看看张小军。
看看那个因为自己的保护而前途无忧的战友。
李建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一个人的痛苦,总比两个人的痛苦要好。
05
2005年的夏天,李建国收到了退伍通知。
![]()
十年服役期满,他要离开部队了。
说不难受是假的,可他也有种解脱的感觉。
这十年,他过得太累了。
每天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想起那个改变了一切的夜晚。
每次听到提干的消息,都会想起自己失去的机会。
每次给家里写信,都要编造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现状。
离开了,也许是件好事。
回到家乡,重新开始,也许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战友们得知李建国要退伍,都来送别。
“建国,真舍不得你啊。”
“是啊,咱们连队少了你可不行。”
“回到地方要好好干,别忘了战友们。”
李建国一一回应着,心里暖暖的。
这些年,虽然没有得到晋升,可战友们的友谊还在。
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张小军也来了。
他穿着连长的军装,胸前的军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建国,谢谢你这些年的帮助。”
“帮助什么,咱们是战友。”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张小军的眼睛有些红。
李建国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不要辜负了这身军装。”
“你呢?回去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回家种地呗。”
李建国说得很轻松,可心里并不轻松。
十年军营生活,让他已经不适应农村的节奏了。
可他又能去哪里呢?
没有文凭,没有技能,没有关系。
除了一身力气,他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一个普通士兵的命运。
晚上,李建国一个人坐在床上整理行李。
十年的物品,装在一个包里还有富余。
他拿出那本《士兵突击》,翻了翻。
许三多的故事,曾经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可现实和小说毕竟不一样。
在小说里,好人总会有好报。
在现实中,好人未必有好结果。
李建国合上书,把它放进了包里。
不管怎样,这本书见证了他的军营岁月。
带着它,也算是带着一段回忆。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就要离开了。
可昨天晚上,张小军告诉他一个消息。
“团长要见你,明天上午九点。”
“见我干什么?”
“不知道,可能是走个程序吧。”
李建国有些疑惑。
按理说,他这样的普通士兵退伍,不需要团长亲自送别的。
可既然团长要见,那就去吧。
也许是要交代一些什么事情。
李建国推开团长办公室的门,王团长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坐吧。”王团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李建国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团长找他要说什么。
“你在我们团十年了。”王团长抬起头,看着李建国。
![]()
“是的,团长。”
“十年来,表现一直很好,就是......”王团长顿了顿,“就是一直没有提干。”
李建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可知犯了什么错?”王团长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李建国愣住了。
团长的下一句话李建国听后如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