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发言直批叙利亚临时当局将外国恐怖分子编入政府军,要求其履行反恐义务,防止化学武器落入恐怖组织之手。这是中方近半年来对叙利亚第三次公开点名,2025年1月,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傅聪已在安理会提出相同指控:叙利亚政府向恐怖组织头目授予高级军职,严重威胁地区安全。两次警告遥相呼应,却未换来叙利亚的实质性回应。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中方发声前11天(5月23日),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全面解除对叙利亚制裁,欧盟紧随其后取消经济限制。西方此举被解读为对叙利亚临时当局的“奖励”——过去半年,叙当局通过收编地方军阀、镇压德鲁兹武装、与库尔德武装谈判等手段,基本掌控全局,还获得土耳其、海湾国家巨额投资,俨然成为美俄博弈中的“新赢家”。叙利亚临时当局的底气,源于其周旋于大国间的精算。一方面,它接受美国解除制裁的“红利”,默许美军保留部分基地以制衡俄罗斯。
另一方面,它向土耳其开放资源特许权,换取土方对叙北领土的让步。对于俄罗斯的撤军,叙利亚更顺势将空置基地移交美军,被俄议员痛批“背叛盟友”。这种在东西方间“走钢丝”的策略,使其误判可无视中国核心关切。但中方划出的红线异常清晰,反恐议题关乎中国国家安全。叙利亚境内盘踞的恐怖组织,长期威胁我国新疆境内安全,其头目若被叙政府合法化,等同于挑战中国主权底线。
更严峻的是,叙利亚化学武器库仍处于半失控状态。耿爽特别强调,恐怖组织“卷土重来的风险升高”,若获取化武,可能对周边国发动袭击——这一警告直指叙利亚当局对边境管控的失职。叙利亚的强硬姿态,实则是多方势力妥协的产物。首先是美国的战略收缩,美军将叙利亚基地从8个缩减至1个,仅保留500人规模部队,这种“离岸平衡”策略,削弱了美对叙当局的约束力。同时俄军因乌克兰战事拖累经济,被迫撤出叙利亚止损,其留下的权力真空迅速被土耳其、伊朗填补。
叙利亚借此向俄索要更多援助,甚至要求引渡流亡的前总统阿萨德,俄叙关系名存实亡。加上卡塔尔、沙特联合为叙利亚公务员支付3个月工资,土耳其则接管叙北油田经营。在此背景下,叙利亚将中国视为“低风险施压对象”,然而他们显然是误判了形势,他们须知,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一系列国际议题上,中国有否决权,就算美国当前解除制裁也没用。
尽管美俄撤军让叙利亚看似“左右逢源”,但其根基远未稳固。以色列持续空袭叙南部德拉省,北部地区受土耳其间接控制,而中方在安理会协同俄罗斯推动的化武监管机制,更可能成为悬在叙当局头上的利剑。美国解除制裁后,叙利亚国库依然空虚,世界银行债务需靠卡塔尔、沙特代偿;阿勒颇等地已出现反政府抗议。
一旦西方资金链断裂或地区冲突再起,叙利亚临时当局的统治将瞬间崩塌。化武扩散与恐怖主义回流的风险从不因外交交易消失,当叙利亚为换取美欧承认而牺牲反恐原则时,它或许忘了:中国手中还有安理会表决票、反恐合作网、地区调解力这三张未打出的牌。这场博弈远未到终局,而误判红线的一方,终将付出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