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年轻的时候,看着粉雕玉琢的女儿一天天长大,家长们满心都是欢喜。觉得女儿乖巧懂事,将来不用操心买房娶媳妇,养老也能指望上。
可真到了中年往后,不少只生一个女儿的家庭慢慢咂摸出味儿来——日子没想象中那么轻松,这晚年啊,还藏着三道不好迈的坎儿!
一、养老照护:女儿嫁出去,分身乏术难周全
(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统观念成阻碍
55岁的周大姐说起这事就叹气。她女儿远嫁外省,当初结婚时她满心舍不得,可拗不过女儿的坚持。这两年周大姐身体不好,做了次手术,女儿想回来照顾,却被女婿一家拦着:“咱家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离不开人,你回去了怎么办?”
在很多地方,“嫁出去的女儿少管娘家事”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就算女儿想孝顺,女婿那边的家庭、工作、孩子都像无形的绳索,把她拴得死死的。就像老话说的“自古忠孝难两全”,女儿想顾好两边,实在太难。
(二)两边老人都要照顾,女儿压力大
李叔和老伴就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女婿家也是独生子女。这两年双方老人身体都不好,今天这边住院,明天那边需要陪护。女儿请了好几次假,工作差点保不住,最后只能两边跑,累得直掉眼泪。
李叔心疼女儿,可又没办法。他感慨:“以前想着女儿细心,养老靠得住,没想到现在成了她的负担。两边都是父母,她夹在中间,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
二、财产分配:给多给少,容易惹来闲话是非
(一)亲戚邻居指指点点,传统偏见难消除
王阿姨只有一个女儿,她和老伴商量好了,以后房子、存款都留给孩子。结果这事不知怎么传出去了,亲戚们议论纷纷:“嫁出去的女儿还分娘家财产,不合规矩!”还有人背后嘀咕:“老王家没儿子,这财产早晚便宜了外人。”
这些风言风语让王阿姨气得够呛。她反驳:“我自己的东西,爱给谁给谁!女儿也是我的孩子,凭啥不能继承?”可传统观念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不是几句反驳就能推倒的。
(二)女婿一家的态度,成了微妙的难题
陈叔的女儿结婚后,他和老伴想着帮衬小两口,给他们买了辆车。结果女婿一家觉得理所当然,还时不时暗示想换大房子,让老两口帮忙出首付。陈叔犯了难:“给多了怕女婿一家惦记,给少了又怕女儿受委屈。”
财产分配本来是自家的事,可一旦女儿成了家,就变得复杂起来。给得太多,担心对方把老人当“提款机”;给得少了,又怕影响女儿在婆家的地位,真是左右为难。
三、情感寄托:女儿有了新家,孤独感挥之不去
(一)女儿重心转移,父母成了“局外人”
赵奶奶的女儿婚后生了孩子,天天围着小家庭转。以前女儿每周都回来吃饭,现在一两个月才来一次,电话也打得少了。赵奶奶忍不住抱怨:“有了自己的家,就把爸妈忘了。”
其实女儿不是不孝顺,只是有了孩子、家庭后,精力有限。可对父母来说,看着曾经亲密无间的女儿把心思都放在新家,那种失落感就像心里被挖空了一块。
(二)养老观念冲突,两代人想法难统一
孙叔和老伴想让女儿以后把他们接到身边养老,可女儿觉得送父母去条件好的养老院更合适。双方为此吵了好几次。女儿觉得:“养老院有专业护工,比在家里照顾得好。”孙叔却接受不了:“养了一辈子的女儿,到老了还要去养老院,说出去让人笑话!”
这种养老观念的冲突,在只生一个女儿的家庭里特别常见。父母盼着和女儿住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女儿却从现实角度考虑,想给父母更好的养老条件。想法不同,矛盾就出来了。
人到中年才明白,只生一个女儿的家庭,虽然少了些养儿子的压力,可这晚年的日子,照样有不少难题要面对。养老照护的力不从心、财产分配的纠结、情感寄托的落差,每一样都让人头疼。不过话说回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几个孩子,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把日子越过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