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作为泌尿系统高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与尿液成分失衡、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许多患者存在“只要多喝水就能排石”的片面认知,今天就由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常立高教授来带领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
![]()
打破认知误区
排石不能只靠喝水
“多喝水就能把结石冲出来”,这是不少肾结石患者的固有认知,甚至被当作排石的“万能公式”。然而,这种简单化的认知忽略了人体生理结构的复杂性和结石形成的多样性。
事实上,并非所有肾结石都能仅凭饮水排出,排石效果受到结石大小、输尿管条件、结石梗阻状态等多种因素的严格限制,过度饮水更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只有全面了解这些限制条件,并掌握科学的饮水方法,才能真正发挥饮水在排石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01 结石大小是基础条件
并非所有肾结石都能通过喝水排出,一般来说,仅当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时,多喝水才可能辅助结石排出。
人体输尿管存在多处生理狭窄部位,直径过大的结石极易卡在这些狭窄处,导致尿液冲刷无法推动结石移动,即便大量饮水也难以达到排石效果。
![]()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2 输尿管状况是关键因素
输尿管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排石可行性,若存在输尿管狭窄、急性梗阻等问题,即使结石尺寸符合要求,也会因通道不畅阻碍结石移动。
而且,当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引发梗阻或炎症时,盲目大量饮水不仅无法促进排石,还可能加剧肾脏积水,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03 结石梗阻与炎症的影响
结石梗阻和炎症会严重干扰排石进程,一旦结石在尿路中发生梗阻,尿液排出受阻,大量饮水会使肾盂内压力升高,加重肾脏负担。
若结石引发炎症,会导致尿路黏膜水肿,进一步缩小结石排出通道,此时继续依赖喝水排石,反而会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4 结石成分决定排石方式
不同成分的结石(如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等),其在尿液中的溶解性和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尿酸结石在碱性尿液中溶解度较高,患者可通过调节饮食和饮水使尿液碱化,辅助结石排出;而草酸钙结石患者则需要严格控制草酸摄入,仅靠多喝水无法改变草酸在体内的代谢,无法有效抑制结石生长和促进排出。
05 过量饮水存在潜在风险
过量饮水并非对所有患者有益,尤其对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量饮水会大幅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可能引发水中毒、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肾脏对水分的处理能力有限,过度饮水会打破肾小管重吸收平衡,导致电解质紊乱,引发低钠血症等问题。
![]()
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常立高教授提醒,结石直径、位置、数量及患者个体差异共同决定排石方案的选择。当结石直径在0.5cm以下可通过多喝水+药物辅助排出,超过0.5cm就需要到专业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主要有体外碎石、微创取石和开刀取石等,其中微创取石以其不开刀、恢复快、效果确切的优势,备受患者青睐。
微创取石的术式主要有纤维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膀胱镜等。
在四川结石病医院,纤维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以其体表无创伤、恢复快、高安全、并发症少的优势受到患者欢迎;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则适用于复杂性肾结石的取石,通过在患者腰部建立一条微通道,联合钬激光等设备碎石取石,相比传统开刀取石,创伤小、恢复快,是复杂性肾结石治疗的“金标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