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商业合作的舞台上,李宁与全红婵的故事曾如同一出精彩的剧目,吸引着大众的目光。但如今,剧情却急转直下,李宁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而这场危机的根源,正是它未能理解老百姓为何会无条件地支持全红婵。
全红婵,这位来自广东湛江农村的跳水天才,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体坛升起。她首次亮相奥运赛场,年仅14岁,凭借“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一举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她不仅展现出了超高的竞技天赋,更以其质朴无华的形象走进了大众心里。她直言努力跳水是“想赚钱给妈妈治病”,透露着对家庭的担当;表达自己“想吃辣条”“想开个小卖部”,满是普通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这种赛场内外的反差萌,与她纯粹的体育精神相互映衬,满足了人们对体育本真的向往,让大众看到了一个没有被商业化过度沾染、为梦想努力拼搏的运动员形象。
起初,李宁与全红婵的合作堪称双赢典范。全红婵亲切称呼李宁创始人为“李伯伯”,温馨互动为李宁赚足了好感。那段时间,李宁借助全红婵的影响力,青少年产品线营收暴涨210% ,联名款卫衣3分钟售罄,全红婵同款运动袜一度断货,商业成功有目共睹。可后续发展却令人大跌眼镜,在一次重要品牌活动中,全红婵被安排在后排角落站位,而近期成绩出色的陈芋汐则与李宁高管站在C位。这一安排瞬间点燃粉丝怒火,大家认为即便全红婵近期成绩有波动,她为品牌带来的商业价值和深厚群众基础也不该被忽视。李宁此举被视为“唯冠军论”,只看重成绩,忽视了全红婵背后大众的情感价值。这种态度转变,让消费者感觉被利用,仿佛李宁只是在全红婵热度高时借势营销,并非真心尊重和支持她。
从李宁的商业决策角度看,或许是出于市场短期利益考量。但他们没意识到,国人对全红婵的支持早已超越体育成绩范畴。大众与全红婵建立起的情感纽带,是基于她的真实、努力以及代表的草根逆袭精神。李宁以成绩论英雄,功利性的做法与赛前热捧形成鲜明对比,给人过河拆桥之感。在大众心中,李宁不再是那个充满情怀的民族品牌,而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业机器。
市场对李宁的“翻车”给出了直接回应。消费者纷纷退货表达不满,社交媒体上抵制声浪此起彼伏,李宁直播间弹幕被负面评价刷屏,客服被迫关闭评论功能。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曾经的“国潮宠儿”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遭受重创。与之对比,安踏对樊振东的长期坚定支持,展现出品牌在运动员合作策略上的长远眼光,赢得了消费者认可。
李宁此次事件为所有品牌敲响警钟。品牌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建立在情感共鸣之上,伤害消费者情感、失去信任后,想要重塑品牌形象、重赢市场将困难重重。希望李宁能吸取教训,重新审视与消费者的关系,用真诚和负责的态度挽回声誉。在体育商业合作中,尊重运动员、理解大众情感,才是品牌长久发展的基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