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15年,被安排回前夫的故乡赴任,去慰问婆婆,踏进屋子我傻眼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主任,组织决定调您到清河县担任县委副书记。"

听到这个调令,我手中的文件差点掉在地上。清河县?那不是张建国的老家吗?

离婚整整15年了,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踏进那片土地。当年的感情纠葛,早已在时间的洗礼下变得模糊,但那个地方承载的回忆,依然让我心情复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最终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到任后的这几个月,工作繁忙充实,我几乎忘记了这里曾经是我的"第二个家"。

直到上周,在一次扶贫走访中,有村民无意间提起:"王秀兰老太太身体不好,一个人住着怪可怜的。"王秀兰,我的前婆婆,那个曾经待我如亲女儿的老人。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主动联系过她。不是怨恨,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离婚后的避而不见,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吗?还是一种逃避?

买了营养品和药品,我决定去看看她。站在那扇熟悉的门前,听着里面传来的电视声,我深吸一口气,伸手按响了门铃。

却不知道,这一按,会彻底改变我对过去15年的认知...



01

"李雯,你进来一下。"

听到部长的声音,我放下手中正在审阅的扶贫项目报告,整理了一下衣服走进办公室。

"部长,您找我?"

"坐,坐下说。"部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表情严肃,"组织上有个重要决定要跟你沟通。"

我心里一紧,难道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在扶贫工作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是这样的,"部长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需要选派一批优秀干部下沉到基层,充实县级领导班子。经过慎重考虑,组织决定调您到清河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

清河县?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抓紧了椅子扶手。

"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吗?"部长看着我的表情,关切地问道。

"部长,我...我需要考虑一下吗?"

"当然可以,但是李雯啊,"部长放下文件,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调动对你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你在省里工作这么多年,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正好可以到基层发挥更大的作用。清河县虽然是个小地方,但乡村振兴的任务很重,需要像你这样有能力的干部去带头。"

我沉默了片刻,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清河县,张建国的老家,那个我曾经生活过三年的地方。

"李雯?"部长见我没有回应,又叫了一声。

"哦,不好意思部长,我刚才在想工作交接的事情。"我赶紧回过神来,"我服从组织安排。"

"好!"部长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不会让组织失望。手续这边我们会尽快办理,你也准备一下,争取下个月就能到任。"

走出部长办公室,我的脑子还是有些混乱。同事们看到我的表情,纷纷围了过来。

"李姐,怎么了?看你脸色不太好。"小王关心地问道。

"是啊,部长找你什么事?"小张也凑了过来。

"组织决定调我到清河县当副书记。"我简单地说道。

"哇,恭喜李姐升职了!"

"清河县?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地方啊。"

"李姐你真厉害,这么年轻就当副书记了。"

面对同事们的祝贺,我勉强挤出笑容:"谢谢大家。"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心情是多么复杂。



02

当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家里,拿出手机搜索着清河县的信息。这个小县城这些年发展得还不错,但在我的记忆里,它永远定格在15年前。

那时候我26岁,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和张建国结婚后就跟着他回到了清河县。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省城,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县城。

"雯雯,你别担心,虽然这里条件差一点,但我妈人很好,她一定会喜欢你的。"初到清河县的时候,张建国这样安慰我。

他说得没错,王秀兰确实是个好人。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把我当成了亲女儿一样对待。

"雯雯啊,这是我给你做的红烧肉,你尝尝合不合口味?"

"雯雯,天冷了,我给你织了件毛衣,你试试看。"

"雯雯,你工作辛苦,我给你炖了鸡汤,趁热喝。"

那三年里的点点滴滴,王秀兰的关怀无微不至。甚至在我和张建国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她还曾经试图调解。

"雯雯啊,建国这孩子从小被我惯坏了,你多担待一些。"

"他要是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你告诉妈,妈帮你教训他。"

但最终,我们还是走到了离婚的地步。那一天,我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时候,王秀兰哭得像个孩子。

"雯雯,你真的要走吗?就不能再给建国一次机会吗?"

"妈,对不起,我们真的不合适。"我含着眼泪说道。

"那你以后...以后还会回来看妈吗?"

"我..."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离开的那一天,王秀兰一直送我到县城的汽车站。

"雯雯,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妈,您也是,要注意身体。"

"有空的话,给妈打个电话。"

"好。"

但这一别,就是15年。15年来,我从未主动联系过她,也刻意避免打听任何关于那里的消息。我以为,我已经彻底告别了那段过去。



03

一个月后,我正式到清河县报到。

"欢迎李书记到我们清河县工作!"县委书记王建民热情地握住我的手。

"王书记客气了,以后请多多指教。"

"应该的,应该的。李书记年轻有为,我们清河县的乡村振兴工作就指望您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马不停蹄地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县里的基本情况。清河县这些年确实发展不错,基础设施比我15年前离开时有了很大改善,但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很重。

"李书记,明天我们去贫困村实地调研,您看时间安排得怎么样?"秘书小李问道。

"没问题,几点出发?"

"早上八点。"

"好的。"

工作很快就让我适应了这里的节奏,仿佛那段曾经的生活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直到那一天的实地调研。

我们来到县里最偏远的一个贫困村,这里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李书记,这户人家是我们村最困难的,老人身体不好,平时生活很不容易。"村支书指着一处破旧的房屋说道。

"辛苦了,我们进去看看。"

走进屋子,我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坐在床边咳嗽。

"老人家,身体怎么样?"我关心地问道。

"还行,还行,就是老毛病了。"老人勉强笑着说。

"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政府会想办法帮助您的。"

"真的太感谢了。"老人眼中涌出了泪水。

离开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独居的老人,生活确实很不容易。

"李书记,您看起来心情不太好?"小李在车上问道。

"是有些感触。"我叹了口气,"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确实很严重。"

"是啊,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里,确实让人担心。"

"对了,"我忽然想起什么,"我们县里还有多少这样的情况?"

"挺多的,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身体又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真是让人心疼。"

小李的话让我想起了王秀兰。她现在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张建国这些年有没有好好照顾她?

"李书记?"小李见我发呆,又叫了一声。

"哦,没事,我在想工作的事情。"



04

就在我以为可以平静地在清河县工作下去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我内心的平静。

那天,我们在另一个村子进行扶贫工作检查,一位村民无意中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李书记,您是省里来的干部,见识广,我想问您个事。"一位50多岁的村民走过来说道。

"您说。"

"我有个远房亲戚住在县城里,叫王秀兰,她身体一直不好,我们都很担心。"

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跳瞬间加快了。

"王秀兰?"我尽量保持平静,"怎么了?"

"哎,这老太太也是可怜,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平时很少出门,我们也不太了解她的具体情况。"

"她...她家人呢?"我忍不住问道。

"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常年不回家,老太太一个人生活很不容易。"

我的呼吸有些急促,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那现在她身体怎么样?"

"不太好,听说经常咳嗽,腿脚也不太方便。前段时间我远远见过一次,看着真让人心疼。"

"有没有想过让她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提过,但听邻居说老太太比较节省,不太愿意去医院。"

回到县委的路上,我一直心不在焉。

"李书记,您今天话特别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小李关心地问道。

"没事,可能是有点累。"

"那您早点休息,明天还有重要会议呢。"

"嗯。"

当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坐到很晚。王秀兰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个曾经对我如亲女儿一般的老人,现在居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身体还不好。

我拿起手机,想要查找她的联系方式,但又放了下来。15年了,我有什么立场去联系她呢?



05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心不在焉。

"李书记,今天的会议记录您要审阅一下吗?"小李拿着文件走进办公室。

"好的,你放在那里吧。"

"李书记,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小李关心地问道。

"为什么这么问?"

"感觉您这几天精神状态不太好,工作的时候也经常走神。"

我苦笑了一下:"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吧。"

"要不要请个假休息一下?"

"不用,我没事。"

但实际上,我确实有事。王秀兰的事情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上,让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那天下午,我决定去找县民政局了解一下情况。

"王局长,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县困难老人的情况。"

"李书记,您问这个是有什么工作安排吗?"民政局长王志强问道。

"是的,我在考虑是否要针对这个群体制定一些帮扶政策。"

"那太好了!确实需要关注这个问题。"王志强拿出一份资料,"我们县60岁以上需要关注的困难老人大概有200多人,其中身体状况不好的占了一大半。"

"有具体的名单吗?"

"有的,我让人整理一份给您。"

"好的,麻烦了。"

第二天,小李把名单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很快就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王秀兰,68岁,子女不在身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关节炎。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李书记,这份名单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小李问道。

"很详细,辛苦了。"我合上文件,"我想抽时间实地走访一些困难老人,你帮我安排一下。"

"好的,您想从哪里开始?"

我沉默了一会儿:"先从县城开始吧。"



06

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在为要不要去看王秀兰而纠结。理智告诉我,这样做可能会让彼此都陷入尴尬,但感情上,我实在无法忽视那个曾经待我如女儿的老人现在的困境。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我下定了决心。

"小李,你帮我查一下王秀兰老人的具体地址。"

"好的,我马上查。"小李很快查到了,"在和平小区6号楼3单元201室。"

"我记下了,谢谢。"

"李书记,您是要去走访她吗?需要我陪同吗?"

"不用,我自己去就可以。"

"那我准备一些慰问品?"

"嗯,准备一些营养品和药品吧。"

周六一早,我就来到了县城最大的药店。

"您好,我想买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营养品。"

"老人家身体怎么样?有什么特殊情况吗?"店员热情地问道。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关节炎。"

"那我推荐这几种,对这两种病都有好处。"

我按照店员的推荐买了几样营养品,又买了一些治疗支气管炎和关节炎的药物。

提着这些东西,我的心情越来越紧张。15年了,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她呢?她会不会觉得我太虚伪了?离婚的时候说要保持联系,结果这么多年音信全无,现在突然出现,她会怎么想?

在小区门口,我站了很久。

"算了,都到这儿了,不去看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我暗暗给自己打气。



和平小区是个老式小区,楼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维护得还算不错。我找到6号楼,慢慢爬上三楼。

站在201室门前,我的心跳得很快。门上贴着一个小小的福字,显得有些陈旧。我深吸了一口气,抬起手准备敲门,却又犹豫了。

"要不还是算了吧?"我在心里这样想着。

就在这时,门内传来了电视的声音,还有老人咳嗽的声音。听到这熟悉的咳嗽声,我的心一下子软了。

"不管怎样,先看看她的身体状况再说。"

我最终还是按响了门铃。

"是谁啊?"王秀兰苍老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秀兰阿姨,是我,李雯。"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门内安静了几秒,然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门开了,王秀兰看到我,眼中瞬间涌出泪水:"雯雯?真的是你?"

"阿姨,我来看您了。"我将礼品递过去,王秀兰慌张地接过,却欲言又止地看着我。

"快,快进来!"她拉着我就要往屋里走。

可就在我迈进门槛的那一瞬间,屋内传来了脚步声,有人在往这边走。

王秀兰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慌张地想要阻止我继续往前:"雯雯,你先别..."

但已经来不及了。

我抬起头,看向客厅的方向,那一刻,我彻底傻眼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